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财经> 历史数据分析:备案落地后也许未必掀降息潮

历史数据分析:备案落地后也许未必掀降息潮

2022-02-06 11:21:55

提交文件的讨论一直在继续,许多文章都预测,将有一波利率削减,以及在提交后投资的总体回报率进一步下降。

起初,我同意大多数人的看法,同意这一推论,其总体判断思路如下:,大量平台可能无法获得记录,这将减少业内P2P平台的数量,,如“股权私募股权”、“创业板”和其他业务)。这意味着该平台将获得更强的话语权,进而降低投资回报率。

稍微学过经济学入门知识的都知道,上述推测基本符合微观经济学“供-需模型”的(如上图),在P2P市场中交易商品是投资资金,价格体现为利率(用户投资收益率),P2P平台代表的资金需求方(需求曲线),平台投资人代表的是资金供给方(供给曲线),“合规备案”将导致行业平台数量减少,在模型中属于需求曲线外部冲击,导致需求曲线左移,供需新均衡点从A移动到B,价格从P1下降到P2,即投资人收益率减少。

然而,虽然上述原则是直接和明确的,但毕竟它们过于简单,考虑的因素也太少,因此他们试图做一些深入的思考,但发现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后续利率的可能趋势。

(1)时间节点:市场清算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数据来源:网贷之家,2016.03-2018.03)

纵观过去两年P2P行业的综合回报率趋势(见上图),人们发现,P2P行业在2016年实际上已经开始降息,到2017年5月的9.2%是过去两年来的最低水平,2018年3月为9.36%,这一趋势应该说是一种狭义的冲击和整体的轻微复苏。

从指标趋势来看,行业综合收益维持在9-10%区间已经很长一段时间,短期内看似乎完全没有在未来几个月(即备案期限时间节点)开启降息潮的姿态。仔细想想其实不难理解,因为行业出清并非需要在备案“落幕”后才开启,其实整个P2P行业早在15年就因为市场竞争出现平台出清现象,最明显的体现为“正常平台数量”的数据下降,,只是加速了这一市场过程,期间利率也确实有明显下降,但阶段性底部已经形成,即使因为备案缘故,市场实际下降空间有限。

(数据来源:网贷之家,2016.04-2018.03)

此外,不同利率分段的平台分布数据也大致印证了这一推测(如上图)。目前行业综合收益率处于9-9.5%区间(上图中蓝色占比),数据上综合收益率8%-12%区间平台也占比持续上升,从37%一直增长到64%,长期占比过半。

2016年,综合回报率高于16%的高利率平台的比例下降最快,从22.96%下降到8.64%(2016年12月),同期平台的比例仅从32%降低到30%。随后,在2017年头9个月中,1218%平台的比例从30%下降到23.8%,而同期的下降幅度比同期的16%多(从8.64%提高到5%)。显而易见,过去两年投资回报率的下降伴随着工业的高利率平台的明确过程。通常,平台利率越高意味着竞争力或闪电风险越高,这也意味着降低了行业的整体风险。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收益率8%以下平台占比在近两年呈现的是一个“先升后降”的趋势,从2016年4月的占比7.2%一直扩大至2017年4月的12.3%,之后超过半年直到2017年11月占比一直稳定在11-12.5%之间,进入2018年占比下降明显至个位数,最新数据为2018年3月的占比9.2%。

无论低收益平台的比例是“先升后降”,还是产业“先跌后升”的综合收益率,都反映了近两年来行业的清晰过程,产业的回报率在17年内应该接近底部,这意味着产业市场竞争所造成的清晰过程可能接近尾声。

因此“备案结束开启降息潮”的推测或许是对的,但却错判了“供-需模型”中需求曲线开始移动的时间点,实际上这个过程已经早已开始,市场早已消化差不多了。后续即使备案落地后再有降息压力,可能降福空间也没有多大了。

(2)名义利率:不能忽略术语结构因素。

(数据来源:网贷之家,2016.03-2018.03)

与以往“综合收益率”和“不同收益平台比例”趋势不同,查阅近两年行业平均持续时间的数据(见上图),趋势更为明显。虽然在2017年的前四个月进行了调整,但整个行业的平均持续时间几乎单方面上升,从平均7.3个月上升到11.5个月,平均持续时间延长了近60%。更重要的是,短期没有明显的调整或稳定迹象,即,行业的平均持续时间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向上。

据了解,“行业综合收益率”是一个名义综合指数,类似于上海深圳300指数的A股,只能部分代表行业收益率趋势,但不能完全反映,就像“指数上涨,股票不会上涨”。2017年A股。

当然上述假设案例中忽略了不同期限标的对利率敏感性差异,也仅仅简化成只存在两种期限标的,与现实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但足以说明期限结构变动会影响综合收益率数据体现。在市场出清过程中,行业标的平均期限的延长会“弱化”行业收益率下降的数据体现,因此“备案落地导致行业收益率进一步下降“的推测多了一个潜在“阻力”,至少名义上的综合收益率数据下降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了。如上表假设案例,某平台5月份投资人半年标年化收益率10%,该月半年标成交3单位,一年标成交1单位,当月综合收益率为10.5%(10%*0.75+12%*0.25)。等到6月时,市场行情利率下降2%,但平台成交标的期限结构产生变化,半年标仅成交1单位,而一年标成交3单位,6月的综合收益率为9.5%。显然名义综合收益率仅下降1%,但市场利率实际下降了2%,误差还是比较明显的。

(3)市场策略:留存平台的囚徒困境

如上图所示,假设市场在备案前存在A、B、C三家平台(平台收益率与市场份额类似),其中颜色和面积代表了各自的用户占有率,相互重叠部分代表着部分用户同时投资多个平台(如“A+B”意味着该部分用户同时投资A、B两个平台)。

现在假设C平台不能最终通过该记录,C平台的原始市场份额用户将是"已发布"。对于原始多元化投资A、C平台(图中C区)的用户,B已经被排除在先前的选择中,所以C将在C退出后将资金转移到平台A,也就是说,原始的"(c)"区域将成为一个区域,"BC"区域将变为B区域。"AbC"变为"Ab"区域。然而,对于最初只投资于平台C的用户来说,他们需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在平台A和平台B之间进行直接的新选择(假设一些用户保持在P2P市场中并且将投资于诸如股票市场、黄金、商品基础等的其它金融市场)。因此,A、B将在短期内陷入"囚徒困境",假设B平台将在C和平台A撤出后立即削减利率,A将保持不变。较高的收益率将导致区域C中的用户选择平台A而不是平台B(忽略由区域A和B中的利率削减所引起的变化),因此在C发射之后区域B中的切割利率的策略等同于给予C到A的原始市场份额,并且平台A的市场份额从大约1到3(即,上面的图表的右侧的图)增加,这显然是在随后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反之亦然。

囚徒困境可导致“A、B”平台备案后,“利率削减”不能立即开始,因此“利率下调”的初始申报将全部缓解,因此即使在土地备案后,行业收益也有所下降,但行业竞争关系将是相对缓慢的下降,时间加长,可能不会出现“息事潮”的想象感受。

当然,这一分析仅对短期来说是有效的,而实际的行业竞争却不那么简单(数量和功率差的差异是复杂的),而在备案后的行业领导者平台并没有率先启动行业停产浪潮,或者一些双层平台利用了逆转"提高利率"的机会,尝试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并且即使过多的平台的提交导致整个P2P行业的规模减小,所有这些都是可能的,并且在此将不再进一步分析。

做个简单的总结,备案后行业收益率走向判断:

(一)行业竞争已经开放,申报后的回报率有限;

2)备案后行业成交标的期限将会进一步延长;

3)由于通过申报平台存在竞争关系,即使"切割速率"慢,一步一步也不可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