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了解信托> 互联网金融不能盲目求快 快了容易死

互联网金融不能盲目求快 快了容易死

2021-01-14 15:15:47

  我从事金融行业十几年,看着互联网金融从最开始的不认可,到前两年的万众狂呼,再到最近的风声鹤唳,引发了我很多思考。

  所有这些都可以扩大到可持续发展。

  过去互联网金融还没有这么“高大上”的名字,我们叫做“网络金融”。

我最近开办了一家网站,主要是为了帮助中小型企业在浙江融资和贷款。让人们发送他们的客户数据,我把它分配给不同的银行,这可以节省费用,提高效率,至少降低购买和食用的成本。

做吧,我觉得它确实赚了钱,但他不能把钱分摊。因为它太依赖我的个人能力。因此,在业务价值的核心是它是否可以被缩放。如果公司的业务模式仅仅依靠个人能力,它最终可以是小的和无意义的。因为个体的能力不能被复制,即使一群有天赋的人聚集在一起,它最终会分裂,从而导致分散的结构在点上分布。

我认为银行里有很多东西,但这些东西的价值正在下降。为什么?因为它的工作主要是业务风险,最后,总是告诉你什么是不能做的。事实上,说“不”很容易,但如何打破“不”这个词,就很容易实现了。有很多事情要突破。

  互联网金融的高潮实际上是规范产品的主要途径。因为只有标准化才能规模化,才能被互联网广泛应用。但是实践证明了这个世界,金融产品看上去可以标准化,但是实际上人心是不能标准化的。最终结果金融产品的应用一定无法标准化,大潮汹涌之后就很容易出现一堆裸泳者。

  互联网繁荣的核心是过剩的产能和资本。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有一个很大的因素,那就是“狂热主义”,狂热主义,一切都可以被炒鱿鱼。这个人是一个极端乐观和极度悲观的动物。

  那人们为什么对互联网这么狂热?我觉得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产能过剩,中国过去生产了太多不被需要的产品,导致了低价竞争。产能过剩催生了渠道为王,但是渠道为王的核心并不是互联网。过去苏宁的股价很高,因为它占据主要的渠道,现在催生的京东、淘宝也是同样的道理,背后的原因都是产能过剩。但是,当有一天,产能不再过剩了,一切又回归合理的时候,很多可能现在不被看好的企业又重新掌握了话语权。

第二是多余的资本。它代表了很多钱,但是当没有地方去的时候,它就会到处走,然后我们寻找各种虚构的未来,对于这种想象,我们倾向于对新事物、新事物感到非常乐观。

这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发生了很多。我把改革开放后的时期划分为三个阶段,谈一谈赚大钱的逻辑。

  1980-2000年,劳动致富的年代。在这二十年,谁比谁更辛苦,谁比谁更努力,谁就赚得到更多的钱;

  2000-2010年,靠资产升值赚钱。这十年,你只要干一件事就行了——买房子。有段子说一个人十年前把二环的房子卖掉去意大利洗盘子,回来之后连五环外的厕所都买不起了;

  2010-2015年,是资本大爆发的年代。这五年赚的钱比过去三十年赚的钱多得多,一个在过去积累了大量财富的首付,可能还没有一个搞互联网的小屁孩挣得多。谁能被资本看上谁就能赚到钱。

在这三个阶段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底层逻辑,在符合底层逻辑的情况下,你可以赚钱,而不是按照底层逻辑,如何努力赚钱。

当很多钱堆积在一起,没有地方可去的时候,人们买一些虚幻的安全感是正常的。就像许多富人喜欢邀请“主人”在家看风水一样,主人说你的房子必须换,然后你给了他十万元,结果被车撞了。你去找风水老师。他说如果我不改变它,你现在就会死。无论他说什么,他都是对的,因为没有办法证明这一点。所以,这种无法证明的错觉很容易赚钱。

  很多传统企业的老板都想转型做互联网,觉得再不做点什么就死了。有的人为了买个域名花一个亿,有的人花八千万做了一个“哪有台球馆”匹配的app……所以我个人认为,互联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资金的成功。

  市场就是这样,钱往哪里去,哪里就狂涨。但是同时,钱往哪里去,哪里就会出问题:过去是高利贷,然后是房地产,再是互联网……

  什么都可以快,唯独金融不可以

在过去的几年里,互联网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也随之发展。但我认为任何事情都可能很快,只有财政不能,因为金融这个问题,快起来就不会停止。

  金融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本质就是借钱出去,然后还要收得回来。还钱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别人赚了钱来还,一种是别人借钱来还,而第二种情况,钱是会越骗越多,“死”是迟早的事情。

伟大是生存下来的,特别是金融,通过循环实现真正的价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