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托资讯> 成长链金融是个什么鬼 真的有金可掘吗?

成长链金融是个什么鬼 真的有金可掘吗?

2022-08-14 16:03:42

(作者授权该条开始网上贷款公司的原始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须受到调查。)

这些天来,圈里不热闹,消极,有很多人迫切需要积极的精力来挽救行业的信心,在笔者个人看来:不去报道,但现在时机已经到了。没有必要向所谓的积极能量发牢骚,在光明之前总是会有黑暗。

2016年,互联网金融业终于展现出一丝理性,P2P在线贷款平台的数量、月营业额连续第二个月下降,给人一种“急起直追”的感觉。在令人窒息的经济下行环境和高昂的资本成本压力下,恐慌的共同黄金企业重新回到了他们的初衷,一方面,通过各种垂直的市场细分来开拓新的市场,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头脑开始寻找各种低成本的基金,但是这种意识已经沉睡了九年,现在我不知道醒来是否太晚了。

昨晚,一位朋友无意中告诉我下一个垂直风口的共同黄金个人成长链金融。百度看了所谓的成长链金融。这一概念的一般含义是:成长链金融以自然人为研究对象,以提供生命金融为服务理念,实施终身信用等全方位、全过程的金融服务行为,具有整体性和诚信。不同阶段、不同的金融服务等特点。

只是往下看,只看到一个平台的布局,想成为第一个挖钱的人吗?我不想解释太多的概念,只是简单地说,这东西是否有金子可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概念:从概念的角度,将客户的生命分为四个阶段:“成长、就业、成熟、退休”,并将其设定为生命的终结。他的信用也从一生中、人生的不同阶段来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通过预测中后期的生命,控制风险,达到早期的过度信用。更普遍的是,在准确预测中老年的财富和信贷水平的基础上,在学校和青年时期提前开展金融服务,使他们依赖于你。

2.财富背景: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增长8.9%;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8.5%,增长4亿多元。得益于此,我国居民的投资财富已居世界第三位,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群体可投资100多万元,可投资600多万元的人已达到300万人,这充分说明我国对个人理财和财富管理的需求巨大,老百姓仍然很富有,存款需要大力转移。

  3、消费习惯:近几年来,天朝居民逐渐接受消费信贷,消费习惯的转变使得消费信贷市场增速始终保持在17%以上,博思数据相关报告预测到2019年消费信贷市场将增至37.4万亿元。消费习惯的转变、消费金融市场的拓展,为终生性客户、差异化产品的个人金融业务提供基础保障,从而为成长链金融提供了土壤。

4、特点:满足个人阶段过渡信贷的需要,减少个人金融服务的麻烦和困难,提供终身个性化服务。

  背景基本看得差不多了,其间还涉及到了笔者厌恶的校园金融,不多赘言,回归本质:新金融就有新风险,创新的机制必然带有新的危机的诞生,笔者不想对这个概念进行过多的解释,只是来简单的说一下这个东西是否有金可掘?到底是个什么鬼?

  一、风险控制水平过低:其一、成长链金融主张“阶段过度授信”,将前期的授信额度相应提高,但自然人死亡、失业、恶意逾期、经济环境等风险较高;其二、成长链金融起始于高校学子、青年群体,年龄以20-30为划分,而该群体金融需求高、收入水平低,流动性大,风控成本极高,导致风险收益不匹配。因此产品的本质,人群的属性以及风控的难度来看,互金行业整体的风控水平难以达到该产品所需要的高度。

  2.大数据的预测能力太浅:成长链金融业务需要对个人信用水平、收入状况、金融需求等方面进行精确的分析与预测,所以大数据必然是其根本,然而悖论点就在这里出现了:

不服从点1,20≤30组,其中大部分缺乏信用和数据不完善,大数据怎么会来?

大数据没有经历过许多经济周期的洗礼,根本没有所谓的参考价值。因此,许多所谓的大数据风险控制是非常有价值的.在当前节点中,如果没有所谓的消费场景,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反风险控制的概念。

  虽然有悖论,但是大数据应用必然是其提供创新产品并控制风控的关键基础,然而目前大数据的预测能力处于萌芽阶段,且走且珍惜。

  3.个人信用意识薄弱:我国信用卡与个人信贷日渐普及,给天朝子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然而由于信用意识淡薄、信用素质不高、信用管理失位、信用应用领域欠缺等问题,导致信用难以真正约束人们生活,进而产生了盲目贷款、逾期还贷等行为,这必然抑制这个产品的创新。

  4.利润模型不科学:其一、成长链金融是前期过度授信,导致盈利周期较长,前期资金投入大;其二、成长链金融服务对象为个人,其单个业务利润率并不高,想要实现盈利必然需要实现规模效益才能真正确保平台的可持续成长。其三、逆经济周期环境下,逾期坏账会随着规模化效应等比例增长,对于从事该细分领域企业的资本量将会是极大的考量;其四、没有场景就没有消费,没有场景就没有可控的反风控手段,过度授信不等于助力其事业增长,希望不要衍生一个病态的市场。

  总之,成长链金融的盈利模式仍需创新。只有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合理对等,才能实现企业的长期合理发展,而不能培育垃圾市场。

  出路:问题虽然重重,但是也不一定不能开展,简单谈一下个人几点思考:其一、以区域或者地域等小规模操作,经济下行期若走马观花式的做规模,无疑是自己把自己玩进去;其二、引一线二线城市的资金,培养三线四线城市的消费场景,用发达城市的资金去服务欠发达地区的有增长潜力的企业,以此来实现整个成长金融场景化、实体化和落地化;其三、以稳定长居人口为重点,流动性大,不稳定,收入低不纳入放贷体系。

虽然网络金融的整体实力很强,但行业的“马修效应”越来越明显,风险控制水平和盈利能力的两极分化将在未来凸显出来。基于上述客观思考,创新成长链融资平台综合实力设定了较高的门槛,输家无力发挥。

虽然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创新,但很难摆脱经济环境的束缚、信用数据的不完善以及现有DT风险控制技术的萌芽和发展。创新必然会面临风险,但你的资本是否足以支撑你到底是否足够。今天很残忍,明天很残忍,后天很美,但他们大多死在明天晚上看不见后天晚上,这应该说是最新的丑闻,负多数的平台和这个投机者玩坏了行业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