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财经> 消费金融牌照优势凸显 “编外”部队分庭抗礼

消费金融牌照优势凸显 “编外”部队分庭抗礼

2022-02-17 07:59:37

截至2017年1月底,银监会批准或开通了消费者金融公司达22家。自2010年成立了第一家消费金融公司以来,虽然已经开发了8年以上,但这些"直列式"的许可机构直到2015年才开始上升。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金融细分市场,以Batj为首的互联网公司依靠电子商务和社会情景深耕融资,这些"外行线"和"直列式"已经形成了一个反礼仪的趋势,强大的"外行线"。

  
  银监会数据显示,2015年9月末,消费金融行业资产总额510多亿元,贷款余额460亿元。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行业资产总额1077.23亿元,累计发放贷款2084.36亿元,贷款余额970.29亿元。短短一年,贷款余额增长一倍。
  
消费金融公司经营模式的多元化
  
  从主要出资人机构属性看,目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可分为银行系、产业系和电商系三类。早期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以银行系和产业系为主,依赖线下网点开展业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程度的提高,各消费金融公司结合自身特点,开始尝试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消费金融公司业务模式也呈多元化发展。
  
  1.注重线下布局的业务模式——捷信消费金融公司
  
  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于2010年在天津成立,是首批四家消费金融试点公司之一。捷信消费金融深耕“驻店式”贷款,将销售点设在合作商户门店内,通过遍布各地销售网点的销售代表进行运行和维护。根据捷信中国官网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底,其在国内的业务覆盖了29个省和直辖市,超过300个城市,与迪信通、苏宁等零售商有合作关系,通过14万个贷款服务网点,服务客户超过2500万人次。
  
解新消费金融的目标客户是中低收入人群,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农民工和农村居民。解放消费金融的主要产品是商品贷款和现金贷款。其中,商品贷款针对的是蓝领客户群或中低收入群体,再加上对商家的回收点,捷克消费金融这一产品的利润相对较低。但现金贷款是首选的“商品贷款”还款好的客户,没有中间环节,利润空间大。
  
  捷信消费金融这种线下运营模式,与场景衔接,风控更有保证。但此类模式也存在弊端,对线下商户依赖性强,随着互联网分期公司加入战团,商户高比例返点加剧成本。同时,线下设点亦增加运营成本,2016年底,捷信消费金融拥有员工达6.3万人。
  
  2. “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O2O模式——苏宁消费金融
  
  苏宁消费金融是首家大型零售商发起的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依托苏宁易购电商平台和实体门店,采取“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的O2O消费金融模式。依托苏宁线上线下近3亿会员和1600多家门店资源,苏宁消费金融主打产品“任性付”,提供分期和直接贷款服务,通过消费场景增强客户使用黏性,将金融与场景融合,最终形成“消费-支付-信贷”的闭环。截至2016年11月末,公司累计发放消费贷款数量超过1000万笔,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10亿元,平均单笔贷款1100元,服务客户人数超过200万。
  
  这种有赖于线下门店的O2O模式将大型零售平台的流量直接变现,解决了对线下商户的过度依赖,增加客户粘性,并对用户数据深度挖掘,获得风控所需的优质数据。这种模式并不是所有消费金融公司能复制的,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同时,这种模式的不足在于金融业务是基于平台自身,有明显的天花板。
  
  3.后来者居上的纯线上模式——招联消费金融公司
  
  招联消费金融公司是2015年3月,由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共同出资20亿元组建运营。与前两种依赖线下网点开展业务的消费金融公司最大的不同是,招联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招联有两款主要产品,一款是为现金借贷产品“好期贷”,另一款为信用支付产品“信用付”。目前,招联借款余额从2015年末的20亿元到2016年底的200亿元,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贷款余额已超越布局多年的捷信消费金融,成为行业第一。招联的纯线上经营模式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其掌握的多类获客渠道,且以纯线上为主。这类渠道的获客成本远低于自营渠道。

  低成本的融资优势将大力推动消费金融公司发展
  
  目前,市场上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公司至少几百家,而获得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只有二十几家。根据《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可通过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股东借款、资产证券化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目前,同业拆借仍然是主要融资方式,以捷信消费金融为例,其2015年的总负债是138.15亿元,其中124.64亿元来自同业借款,占比高达90%。可见,消费金融公司资金渠道多样化的优势并未充分发挥。
  
迄今为止,信贷和中国银行通过ABS和非银行金融债券融资,融资成本低于5%,远远低于P2P的资本成本。目前,非特许消费者融资企业的大部分资金来自P2P,,政策紧缩限制了在线贷款行业的发展,资本渠道萎缩。消费金融公司多融资渠道的优势突出,资金成本仍在“外部”力量的前列。

  非持牌机构发展迅猛 牌照加持后“如虎添翼”
  
2016年是消费金融行业爆发的一年,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细分领域不断涌现。无牌机构的消费金融业务也如火如荼,主要从事消费金融业务,一是个人无担保消费贷款,如中国腾新,二是分期付款,如分期付款,分期付款。这两类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可,2015年在交易所发行了资产证券化产品。
  
当然,。非授权机构的发展和创新,,暴露出一些问题,。最近,互联网银行的金融市场司发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特别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涉及京东财务治理函: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京东财务涉嫌承销证券公开发行,涉嫌误导欺诈、误导商品交易、中华融资信托。从文件的角度来看,。
  
,未来一批重量级企业将成为“内部”消费金融公司。据了解,去年JD.com正在积极地申请消费金融许可证。对于有一定规模和市场声誉的无牌机构来说,增加牌照等于“添虎翼”。
  
消费金融许可证已成为银行布局消费金融的“标准配置”。
  
银行在发放的消费金融许可证中占近80%。作为消费金融“正规军”的中坚力量,区域银行业也在不断涌现。仅在2016年,至少有4家银行公布了建立消费金融公司的情况,牌照已成为银行发放消费金融的标准配置。

  地方政府对区域内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积极性颇高
  
地方政府还将把建立消费金融公司纳入地方发展计划,加强区域金融许可证的布局。2015年11月,贵州省财政厅与贵州和他的三个局一道发布了《贵州金融业发展六项行动计划》的实施计划,这表明,在未来三年内,消费金融公司计划成立。2017年2月,在陕西省宝鸡市第15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曾提到宝鸡将为建立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做好准备,并实现宝鸡农商银行和恒丰银行宝鸡分行的开通经营。
  
  随着消费金融行业不断成熟,牌照优势不断凸显。优先布局消费金融牌照的企业,将会有巨大的“先发优势”。符合主要出资人条件的可直接申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不符合条件的,可以联合传统金融机构或大型企业,以期在消费金融公司的牌照优势中“分一杯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