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托资讯> 【围观】厉害了!花都这个地方单靠卖树林的“呼吸”量就能挣钱!

【围观】厉害了!花都这个地方单靠卖树林的“呼吸”量就能挣钱!

2021-10-07 06:42:48



一年前,花都区梯面林场的村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碳汇林”,只知道这片面积11.2万亩的林子是祖辈守护着的家园。


如今,不用砍伐一棵树,也无需耗资兴建旅游景区,单是靠卖出树林的“呼吸”量就能挣钱。



踏进位于

梯面林场内的王子山生态保护林,

满眼的绿意成为花都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样本。



7月,

梯面林场碳普惠项目获得省发改委批准设立,

梯面林场也成为了广州首个碳汇林。


该项目核证的首批碳普惠减排量将在下周发布竞价交易,预计为林场带来约20万元的收益。梯面镇也决定将这笔钱直接返还到下辖的6个行政村,用于支持当地的环境卫生整治和独居老人送温暖等计划。



从首个碳汇林到首笔绿色中期票据,从推出系列绿色金融正向激励机制到形成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认定方法,自从广州获批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以来,产品、机制、平台等领域的创新案例不断涌现。


绿色金融在环保节能、降污减排、绿色交通等领域形成助推发展的力量,让家园增添了几抹绿色,更让实体经济在绿色升级中收获财富。


金融创新释放普惠效应

为生态建设开启新思路



如今踏进位于梯面林场内的王子山生态保护林,只见一片茂密的林带蜿蜒盘旋,满眼的绿意成为梯面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样本。


“对农民来说,最实在的比喻就是把林子保护好,还能多出一笔收入。”广碳所国际合作与培训部副总监林汐淳坦言,要将碳金融的行业术语和当地百姓解释清楚是件很困难的事,“但只要说是保护林子,大家都很欢迎。花都区林业资源丰富,开展碳普惠项目还有很大的空间。”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这片山林。”梯面镇委书记周耿斌这样形容当地村民。原来,在20年前,这里曾因过度开采山石而遭遇了一场大洪灾,“这里最高峰时开着189个采石场、挖泥厂。村民们痛定思痛,积极配合政府关停清退了林场内的所有石泥厂,用5年时间完成了森林复绿工作。”


“因为林业减排量还具有社会效益,所以更受市场欢迎,竞价会比普通的碳汇价略高一些。”林汐淳介绍,通过专业的检测统计技术将一段时间内一片森林可以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量数字化,就可以作为减排量,直接进入全省碳市场交易,满足控排行业购买碳排放权的需求。


在扣除全省基准值后,梯面林场首批林业碳普惠核证减排量(2010—2014年)是13319吨二氧化碳当量,“我们计划在本周内发布竞价公告,预计8月初可以完成交易。”按照近期碳汇交易价,项目预计为林场带来约20万元收益。



林场“试水”碳普惠项目也为梯面镇带来了绿色发展的信心。周耿斌介绍,梯面镇将采用“面上保护,点上开花”的思路,借助入选首批广东省森林小镇的契机,积极探索碳普惠、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路径。“相信首个梯面镇林业碳普惠项目的成功交易,会吸引更多绿色产业项目与梯面‘牵手’。”


同时,全市农业也正切实感受着与过去不一样的金融支持。今年5月广州频发雷雨天气,花都区蔬菜种植户遭受损失。时隔一个月,受灾农户就收到了人保财险广州分公司赔付的近万元理赔款。该农户参保的正是人保财险广州分公司针对花都区的气象特点,专门设计开发的一款蔬菜降雨气象指数保险。



据人保财险广州分公司介绍,两年来,公司累计支付农业保险赔款约7700万元,受益农户达9.25万户次。此外,累计支持放贷金额1.19亿元,受益农户及中小微企业75家(户),其中涉及绿色企业30家。


金融机构积极布局绿金业务

把握区域产业转型机遇



日前,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花都召开。会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花都分行揭牌。同时,7家金融机构签署绿色金融行业自律公约,4家金融机构分别与6家企业签署了涉及金额230亿元的《银企战略合作协议》。


▲绿色金融街


系列金融机构签约活动成为一年来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布局花都、加快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缩影。截至5月底,花都共吸引了广东绿色金融投资控股集团、大业信托、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等167家绿色机构,携72亿元注册资本进驻绿色金融街


金融机构看重的绿色机遇又藏在哪些领域?在兴业银行广州分行广州管理部副总裁高崇看来,目前广州乃至全省的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绿色发展势头良好,金融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在花都区,我们将重点投向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航空装备制造与维修、轨道交通、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休闲旅游等绿色产业,共同助力区内的绿色企业做大做强。”


激励机制与认定标准并举

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按照“枢纽在花都、节点在各处、广州一张网、扩展到全省、服务大周边”的发展思路,在试验区设立之初,花都区就将重点放在创新绿色金融正向激励机制上,制定出台了“1+4”政策,从2017年起连续五年,区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绿色金融和绿色产业发展。


“在制度设计之初,我们做了大量的企业调研,发现相当多的中小企业苦恼于融资成本过高,同时还欠缺鼓励企业参加绿色保险方面的支持。”花都区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鼓励企业投保绿色险,“1+4”配套政策单独列出一条,对参加绿色保险的企业按其保费的30%给予补贴,每年最高补助达10万元



为了让绿色产业项目发展有章可循,花都区今年4月委托第三方机构中节能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认定方法,相关认定标准在北京正式发布。该认定标准立足现有产业特点,按照企业基本条件评价、生产与管理评价、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评价、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等方面,将绿色项目划分为可再生能源、绿色交通、绿色产业装备制造、节能等9个一级分类和40个二级分类。


目前,花都区已筛选出首批90个绿色项目,涉及节能、污染防治、清洁交通、清洁能源等6个大类。


商务合作,请联系电话/微信:136002058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