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托资讯> 美国最年轻女亿万富翁的嗜血大业

美国最年轻女亿万富翁的嗜血大业

2022-08-08 16:53:42

点击上方
“ 周末画报 ”
可以订阅哦!


45 亿美元的身家让 30 岁的她跃升为美国最年轻女亿万富翁,验血业新秀公司 Theranos 创始人伊丽莎白·霍尔姆斯认定自己的“宿命”是重塑美国医疗系统。她真的是“南丁格尔 + 乔布斯”吗?



To see a world in a drop of blood (一滴血中见世界)?


不是“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一粒沙中见世界)么?


若非诗人布莱克被吸血鬼缠身,又是谁用如此诡异的血腥味将满纸禅意一扫而空呢?


这个嗜血者名叫伊丽莎白·霍尔姆斯( Elizabeth Holmes )。


你可以将长年一袭黑衫黑裤示人的她想象为一条柔软的水蛭,这水蛭爬上你的指尖,像一块“温暖”的邦迪,但她不是来止血的,而是先激热你的毛细血管,再用轻得难以察觉的微型针温柔一“触”,悄然偷走你的一滴血。


说她是嗜血者,只因她确实殚精竭虑地想吸“你”的血,而这个“ YOU ”可以是地球上的每一个人。


但你也可说她非嗜血者,只因每一个“ YOU ”纵然热血三千,她每次却都不过浅取一滴。



当不过 30 岁却坐拥 45 亿美元身家的她,以美国最年轻亿万富翁的耀眼冠冕,在今年《福布斯》排行榜上大放光芒时,或许她指尖轻拈的那个 1.29cm 的透明胶囊(又称“纳米容器”)透出的那点血红,已开始刺痛某些人的眼睛,让他们警觉地看出点端倪 ──


与其将她错当成好莱坞银幕中走出来的虚幻吸血鬼,实际上(若非得用电影角色来比拟她的话),她更可能是一个野心勃勃想挑战并颠覆美国验血业乃至整个医疗保健体系的“分歧者”,A Divergent 。


只是,到底这个金发美女那对清澈冷静幽深的灰蓝色眼睛,从你指尖的一滴血看出了怎样的一个无极世界?真正明了的人恐怕不多。


人小志高


“分歧者”伊丽莎白已以惊人的耐心隐秘地蛰伏了十年。


若非她创立的 Theranos 公司高达 90 亿美元的估值被暴露,而她持有的 50% 股权让她富得藏不住的话,或许你至今都不知道在美国加州帕洛阿尔托的某个实验室中,曾酝酿着一场“血风暴”,而在纽瓦克太平洋研究中心,潜藏着一个租了 2 万多平方米空间的租户,在此静悄悄地制造某种神秘莫测的血液分析仪并研发相关软件……


2003 年创立 Theranos 时,伊丽莎白年方 19 岁。当时她尚在斯坦福大学化工系念二年级,如果说那时的她有何“反常”的话,那就是她“跷课”远多过于上课 ── 她忙着在外头说服各位风险投资家来投资她的 Theranos ,哪有时间来读书?



Theranos 的名字起得还不赖,原本伊丽莎白想以“实时疗法”( Real-time Cures )为名,但后来灵机一闪,决定用两个单词“ Therapy ”(治疗)和“ Diagnosis ”(诊断)各取一部分混合而成“ Theranos ”,听来是不是比让人忌讳又生硬的“治愈”( Cure)更加人性化甚至有点希腊神祇的韵味?


取个好名容易,但一介黄毛丫头单凭三寸不烂之舌要想让 VC 大佬慷慨解囊却实非易事。伊丽莎白义无反顾地将父母为自己存起来的教育信托基金拿出来,雇了首名员工,租了地方开设实验室,而且为筹到资金铁了心厚了脸准备前去“碰壁” ── “就算将会‘碰壁’ 200 次以上,我也一定要找到一个相信我的人”,她暗下决心。


当个创业家并借此为工具影响并改变世界,其实是伊丽莎白早在年纪尚幼时就已胸怀的理想。据说伊丽莎白有一位祖辈正是菲氏酵母公司创始人之一,“创业家基因”或许不过是种谈资,而伊丽莎白从小有别于普通孩童的高远志向,实则与她的家庭及成长背景有更大关系。


1984 年 2 月生于首都华盛顿的伊丽莎白,父母均为政界人士。父亲克里斯蒂安·霍尔姆斯四世( Christian Holmes IV )现任美国国际发展署( USAID )全球水问题协调员,年轻时曾是获颁美国陆军战士英雄奖章的少尉,而母亲诺埃尔( Noel Holmes )则曾为美国国会下属一个委员会的立法幕僚。



因父亲长年在非洲等地从事灾难救援工作,童年时伊丽莎白总会在家中见到不少苦孩子的照片,他们的苦难境况与她自己的安逸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刺激她产生了一个想法:“或者我能创造出什么东西让这些人生活得更好些呢?”


要追寻有意义有目标的人生( a purposeful life ),是父母对她始于童年的教育。


早在伊丽莎白 8 岁时,家里人就带她前往辛辛那提,缅怀她的高祖父霍尔姆斯一世( Christian R. Holmes,伊丽莎白祖父的祖父)的事迹。这位老祖宗是一战时期的军人和军医,曾因杰出功劳被授勋,而且他还是个发明家和工程师,退役后则为筹建辛辛那提总医院(如今的辛辛那提医疗中心霍尔姆斯医院正以其名字命名)和俄亥俄-迈阿密药学院(后更名为辛辛那提大学药学院,1914 年他出任院长)积极奔走出力,其一生经历后被写成传记《霍尔姆斯,伟人及医生》( Christian R.Holmes, Man and Physician )传世。


高祖父满怀热忱将毕生献给有意义的事业,不辞辛劳且不懈奋战,虽劳累过度最后才活了 62 岁,却堪称从不曾虚掷宝贵人生,而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此后伊丽莎白的人生轨迹。


(从创意到执行我们之所以需要十年之久),是因为我们必须在化学上做到仅需要极少量的血液。我们必须重新开发能分析处理极少量血液的分析系统。我们必须围绕这一系统来打造好基础设施,通过软件及自动化将人力卷入的程度最小化,因人手操作失误的程度可能会很高。无论是软件、硬件还是化学科技我们都得提升。我们并无捷径可走。”

── 伊丽莎白·霍尔姆斯


父亲一生所从事的工作其实也秉承了高祖父的精神,无论是在非洲救灾扶贫,还是到中国拓展国际开发项目,抑或为环保事业出力,均无不是有意义之事,而他的言传身教无疑影响了女儿的价值观。就在伊丽莎白要到斯坦福大学读书之前,他还送给女儿一本书 ── 1800 ,以激励女儿大胆去追寻有意义的人生。


在父母记忆中,少时的伊丽莎白大胆无畏,但在同龄孩子中有点像个孤独异类。父亲至今记得因他被天纳克汽车工业集团雇佣须搬家至休斯敦而不安时,伊丽莎白写给他的信中的一句话让他甚是欣慰:“我最爱冒险了,到得州会有更多新冒险吧。我想在我的人生中发现新事物,一些人类从不知自己可能做到的事情。”


不过,小伊丽莎白虽志气高,但却有个“弱点” ── 那就是极怕打针,而正是这她至今无法克服的“弱点”,成为她长大后创业的最初动因。


针尖上看出机会


放血术公元前 1400 年就已出现,而现代临床实验室则早在 1960 年代就已诞生,但这么多年来,人们早已对“针”与“管”习以为常,即使总会有些人对冷硬钢针心生畏惧,对每次做检查被不客气地抽走几管鲜血心疼……但就是没有人真正想闹一场“针尖上的革命”,数十年来针仍是那针,管仍是那管,就是见不到进化。



如果说伊丽莎白后来能在针尖上看出机会,还多得一趟新加坡之旅触发了其天性中潜藏着的分歧者和颠覆者特质。


因她懂汉语(早自她 9 岁时父母就为她和弟弟请了老师学汉语,后来她曾随父于中国生活数年,高中时期还曾做过向亚洲某些大学分销 C++ 软件的生意),因此进入斯坦福大学后,尚是一年级新生的她,就得到机会作为斯坦福亚洲科技创行的执行总监,前往新加坡基因研究院游学并实习。


当时她的生物科学根基尚浅,但在参与开发一种检测 SARS 病毒的新型蛋白质微阵列时,她却敏感地意识到,微阵列用来检测血成分和分析物的工具和科技已过时。


回到美国后,她心中有了主意 ── 若能发明一种可穿戴贴片,通过它能监测到药物在人体血液内引起的变化,而且这贴片内置类似手机芯片的东西,可实时向医生及病人传送其监测结果,也就是将原本分割的检测与传送两个环节糅合在一起,那该是多么革命性的产品?


伊丽莎白于是一鼓作气连续 5 天每天仅睡 2 小时,写好了该产品的专利申请,而且她回美国后还竭力“恳求”数家实验室让她学习如何整合微流体技术,有不少想法则实际均会咨询参谋和“智囊” ── 化学工程教授钱宁·罗伯逊( Channing Robertson )的意见。



她甚至能成功说服罗伯逊教授让自己参与其研究项目,与其博士生共享项目经费并合作。这个机灵而进取的大学新生,的确让教了 30 多年书的罗伯逊教授印象深刻,他觉得这个女孩子能以新颖角度看待许多复杂的科技问题,的确与众不同,让他仿佛看到又一个未来的“乔布斯”或“比尔·盖茨”。


伊丽莎白素来以乔布斯为偶像,她并不满足于为已有科技添砖加瓦,她想的是如何借助一种“伟大的产品”来改变整个医疗体系。


2003 年,她走进罗伯逊教授办公室,说:“我们来开创一家公司吧。”


刚起步时的 Theranos ,只能租用一群研究生合租房子的地下室,后来才搬进斯坦福大学附近的研究园中曾是脸书和惠普总部的 1.3 万多平方米的办公室。


没有人清楚在接下来十年中,Theranos 实验室里的产品如何几经进化,而最初的小小贴片创想,如何发展为更宏大的科技及商业蓝图。实际上 Theranos 严谨至极的保密文化,让它长年近似隐形。


在过去十年中,让它赖以生存的,除了 4 亿美元的累计融资,就是它靠帮助大型药业公司如辉瑞和葛兰素史克等进行临床药物测试所换得的收入,实际上至今它的财务和盈亏对外界来说仍讳莫如深。


“五英里”的野心


直到 2013 年 9 月,当 Theranos 携手美国最大连锁药店沃尔格林( Walgreen ),计划逐步让 Theranos 保健中心成功进驻沃尔格林旗下 8200 多家连锁药店时,神秘的 Theranos 才真正浮出水面,成为公众关注焦点。



伊丽莎白扬言要让美国“每五英里之内有一家 Theranos 中心存在”,至此,这个分歧者和颠覆者的勃勃野心,才开始让规模高达 760 亿美元的实验室诊断行业不安起来。


一组数据的对比最能说明它的潜力 ──


对比静脉抽血,Theranos 每次只须自你指尖“吸”走 1/1000 ~ 1/100 的微量血液,就可供完成 70 种检测;


而且 4 个小时后检测结果就可出来,而旧有验血方法常须三四天才知结果;


检测费用极其便宜,通常仅是独立化验室收费的 1/4 ~ 1/2 ,是医院化验室账单的 1/4 ~ 1/10 ,比如说查血型只需 2.05 美元,胆固醇 2.99 美元,孕期测试只需 35 美元(而非 2000 美元),查糖尿病只需 34 美元(而非 876 美元)…… Theranos 的定价策略是每项检测永远不超过美国联邦医保( Medicare )和医疗补助( Medicaid ,面向更贫穷人口)可报销费用的一半。另外其定价完全透明化,1000 种检测的价格均于 Theranos 网站上公开。



微量、快捷、便宜的背后,是 Theranos 对微流体、纳米技术、基因生物技术、科技软件及自动化系统等的整合,这些科技听来有点高深莫测,但最终却体现为 Theranos 裹上你指尖的像“邦迪”的贴片,几乎感觉不到的微形针,胶囊般大小的纳米容器( Nanotainer ),安宁舒适的 Theranos 保健中心……你不再是“病人”,而是一个保健消费者。


伊丽莎白早在 4 年前就曾说:“我们相信的是调治( Cure ),而非治病( treatment )。我们关注的是人( people ),而非病人( patient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别于他人。我们关注的是你,而非你的病。我们相信你能将健康的自主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并开始活出你人生的极致。”


用一句话来总结 Theranos 的核心使命即是“ making actionable information accessible at the time it matters ”,直译过来就是“让可供行动的信息在其依然最重要时变得可接触”。


这说法让人想起中国古代神医扁鹊及其哥哥的故事,扁鹊认为自己的大哥默默无闻但医术实际却最高明,因他能“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因疾病发现太晚而痛失亲人的故事世上太多,伊丽莎白也曾有位叔叔罹患皮肤癌并转为脑癌而早逝。


美国每年有 70 亿次以上的医疗化验,而 80% 的临床诊断均基于化验结果而做出,若 Theranos 的科技能成为主流,那么未来 10 年可为美国政府省下估计高达 610 亿美元的 Medicare 及 960 亿美元以上的 Medicaid 支出。


当然,伊丽莎白并不仅关注“病人”的市场。设想一下,若 Theranos 的科技、产品和服务能将实验室诊断的门槛降至最低,挪至每个人身边成为一种消费,让你日常即可看“电影”般地连贯观察自己的健康趋势,从而开拓出一个崭新“消费型保健科技”市场,那么 Theranos 及伊丽莎白大有可能成为 21 世纪预防医学大潮浪尖的领先弄潮儿。


已有人将她“吹捧”为“南丁格尔( 19 世纪护理学开山鼻祖)+ 乔布斯”,预言她将开启一番医疗保健革命。


对伊丽莎白不吝“吹捧”的人,除了罗伯逊教授,甚至包括两位大名鼎鼎的美国前国务卿 ── 。,自最初的怀疑者变成了热忱者。据他透露伊丽莎白“有如僧侣”,“全无浮华”,“丝毫不为钱所动”,如此“与众不同因而无法将她比拟为任何他人”……


实际上若你瞅瞅 Theranos 董事会,会发现 12 人中有 7 张昔日政军界要人的脸孔。这实际上也让 Theranos 被质疑与军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科技是否会被应用于军事用途?伊丽莎白对此避而不谈,只称 Theranos 的“科技能让偏远地区得到实时数据以稳定在场上( in the field )的人”。Theranos 的神秘面纱虽已揭开一角,但仍让人多番猜想。


不过,对伊丽莎白来说,目前当务之急应是 Theranos 的迅速规模化。Theranos “硬件 + 软件 + 化学 + 服务”的构思能否成功从目前的小规模进化为大格局?长年一袭黑衣的素食者伊丽莎白的确有点乔布斯之风,若她能让 Theranos 成功规模化,让其科技、产品及服务遍地开花,并用云端收集的个人健康实时信息宝库,来滋养出一个崭新无极的医疗保健生态,或许到那时她才真正称得上是验血业的“乔布斯”,完成她从医护界分歧者向颠覆者蜕变的“宿命”。


撰文 / 布浩

编辑 / 林梓芳


此文源自《周末画报》,原标题为“嗜血女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