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托资讯> 【信托消息汇】2016.12.12 星期一

【信托消息汇】2016.12.12 星期一

2021-11-16 10:00:06



目录


一、绿色信托的社会价值创造

二、创新是信托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三、四川信托总裁助理马振邦:资管新常态下信托转型要贴合资本市场

四、信托业进入“18万亿”时代 安信信托赢利点正由传统向新领域转换

五、严谨风控 中融信托大资管时代下一路向前

六、“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 新华信托业务转型迈入“快车道”


绿色信托的社会价值创造

来源:金融时报 2016-12-12


2016年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首次将绿色金融写入会议议程,由我国倡导成立的绿色金融研究小组也向大会提交了《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并且获得原则通过。根据这份报告,发展绿色金融是能够产生环境效益以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活动。本质上,绿色金融通过发挥金融体系的市场作用,与政府驱动的财政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向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转变全球经济增长方式的长效治理机制,向世界展现了更长远的战略视野和更主动的责任担当。


发展绿色金融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担当,更是助力信托可持续发展的行业担当。8月末,人民银行与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在此基础上,《指导意见》具体提出了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支持证券市场绿色投资、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参与PPP创新模式、发展绿色保险、丰富绿色融资工具等金融产品、支持绿色金融的地方发展与国际合作等多项举措,为绿色金融体系建构勾勒了整体蓝图。根据《指导意见》的方向和精神,信托行业开展绿色金融需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开展差异化的绿色金融服务,融入绿色金融发展的整体格局。按照信托业协会发布的《2015年信托业社会责任报告》,2015年末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为16.3万亿元,信托资金投入实体经济达9.07万亿元,占全部信托财产的61.74%,基本覆盖了实体经济各个行业。信托行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效显著,其中也特别涵盖了对环境责任的梳理与分析,凸显了整个信托行业践行绿色金融的显著成果,但是对于如何将履行社会责任与发展绿色金融有机结合,进而深化为新的业务增长方式,行业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为了促进行业转型创新发展,为公司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中航信托在行业内较早提出绿色信托的发展理念,并率先在公司2015年的年报中单辟一章系统阐述了绿色信托的发展战略。我们认为绿色信托包含四个层面的战略意义:第一,从国家层面,开展绿色信托符合国家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格局;第二,从公司治理层面,开展绿色信托符合公司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第三,从业务类型层面,开展绿色信托符合向绿色产业倾斜的发展趋势;第四,从员工行为层面,开展绿色信托符合倡导健康生活的个人追求。以此为蓝图,我们从战略、组织、文化、活动四个维度构建绿色信托生态圈,形成公司与客户及合作伙伴共识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中航信托管理的信托资产投向绿色产业的领域涉及天然气、光伏等新能源以及锂电池、煤改电等清洁能源的众多细分类别,资产规模达到78.45亿元。


2015年9月,,作为高层会晤合作的成果,双方企业共同投资设立了绿色基金,中航信托是该基金管理人中唯一一家信托公司。该基金首期投资规模达200亿元,目前已经与镇江市人民政府和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分别签署发起设立绿色发展产业基金意向书。


在开展绿色信托的内外部合作方面,中航信托与华平、协和新能源等国际知名新能源企业展开广泛业务合作,学习其在新能源领域中先进的管理与运营经验。日前,中航信托与通用电气GE展开密切会晤。双方着重探讨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合作模式,结合GE在数字工业领域先进的管理咨询经验与中航信托在金融领域提供整合金融服务的专业能力,并且携手绿色基金共同打造服务、面向全球的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


在支持地方政府发展绿色信托方面,中航信托与提供综合节能服务的高新技术供应商北京蓝景圣诺尔合作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开展在京津冀地区煤改电、蓄热电锅炉、生物质锅炉、油烟机改造等新能源绿色产业的投资管理、资源开发、项目运维、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全产业链合作,多个项目已列入北京市政府节能改造工程。


通过发挥信托制度优势,中航信托将资金端的绿色生态需求价值与资产端的绿色产业价值有机结合,尝试将自己打造成为绿色开源的节点,连接绿色金融生态的各个环节,依托企业自身的组织行为、业务行为和企业文化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用可持续发展的共赢方式连接客户、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方共同融入绿色金融发展格局。


在企业文化建构方面,绿色发展理念已经转化为员工知行合一的绿色实践,绿色出行大使、环保系列讲座、中航信托常青林,每项身体力行活动的开展都加深了中航人对象征生命的绿色的尊重,形成自内而外的文化共识。


为了更好地科学指导绿色信托实践,中航信托与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绿色信托发展报告》,深度发掘开展绿色信托的社会价值和投资意义,以中航信托的绿色信托实践为样本,设计绿色信托评价指标的四维模型,从项目资产准入、投资人信心指数、外部绿色承诺、行业评级完善等多角度对绿色信托进行定性、定量的指标评价,将绿色信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机融合。


绿色信托是中航信托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助力信托行业转型发展的有益尝试。不仅需要信托公司勇于实践,更需要集结金融行业精诚合作,共同融入国家发展绿色金融的整体格局。


(本文作者姚江涛系中航信托董事长)

 

创新是信托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来源:金融时报 胡萍 2016-12-12


截止今年第三季度末,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迈向18亿大关,且三季度呈现规模增速回升以及利润总额恢复两位数增长的良好势头。应该说,信托公司进入转型期后,在经历了各种冲击与挑战后,仍能跟紧经济结构转型和供给侧节构性改革的节奏,灵活创新信托金融服务的工具、方式、领域,行业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韧性和稳定性。


当前,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迈向18万亿元大关,行业进入转型与发展关键的时期。68家信托公司在转型发力过程中各显其能,充分显示了行业旺盛的生命力。日前,记者就信托公司转型创新问题采访了中诚信托总裁张树忠。


记者:各行各业都在谈转型,就信托而言有何特点?


张树忠:首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信托公司转型的艰巨性。信托业从1979年恢复发展的30多年来,虽然历经多次起落,但始终是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先行者,是创新最活跃的金融领域之一。特别是过去的10年,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急剧膨胀,房地产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迎来史无前例的黄金发展时期,资金缺口大。信托业抓住市场时机,在支持国家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为受益人创造了丰厚的收益,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但是,进入2013年以后,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泛资管行业竞争加剧、,信托业的传统业务模式难以为继,存量业务风险不断暴露,新业务增长点尚未形成,挑战重重。转型就必须切实行动起来,并成为关系公司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信托业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迈向18万亿元大关,且三季度呈现规模增速回升以及利润总额恢复两位数增长的良好势头。应该说,信托公司进入转型期后,在经历了各种冲击与挑战后,仍能紧跟经济结构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节奏,灵活创新信托金融服务的工具、方式、领域,行业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韧性和稳定性。


但是,当前许多制约行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并未解决,而且掣肘更加严重。比如:信托行业和信托公司的重新定位还在摸索,;信托公司多年形成的、对融资类业务的偏好,积累的客户也有很强的固定收益偏好,能力固化、路径依赖问题突出,还难以适应转型需要等。


记者:如何以回归本源和持续创新引领转型发展?


张树忠:今天我们谈信托转型和创新,不如说是谈如何回归信托本源的问题,也就是在信托原理的规范下如何把信托业务的创新变成新常态,这种业务的创新应该是无处不在的。信托是一种设计巧妙、非常有效的财产管理制度,体现着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与受益权相分离、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原则、信托收益的实绩分配原则、信托财产的继承性原则等一系列特征。从这些特征上看,信托业务与传统的银行存贷业务完全是两码事。信托公司本质上并不是负债机构,如果把信托公司变成了负债机构,不仅名不符实,而且也偏离了信托制度的本意。因此,信托精神、信托理念是信托制度、信托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信托公司转型发展、行业重新定位必须依托的根本。


考察世界范围内的信托制度、信托业务、信托机构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信托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创新、发展;信托业务经历了从无偿到有偿、从民事到商事、从财产管理到金融投资、从个人私益到公共利益的拓展过程;信托服务者也由个人向律所等服务性中介机构,再向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主转变。从本质上来讲,信托业务的核心是以财富管理和财产转移为基础,这也是未来信托公司向本源回归的基础。


记者:您认为当前信托转型创新重点是什么?


张树忠:回归信托本源的转型、创新不是说一说、喊一喊就能做到的,这可能需要一个全方位变革的过程,有的转变可能还比较复杂甚至比较痛苦。


一是经营理念的转型。作为信托从业者,必须真正了解信托的原理,不清楚信托业务与银行业务的本质区别,是很难干好信托的,也更难指望其在信托原理的框架内开展转型、创新。信托业本身应该是轻资本的行业,信托公司的实力强不强,关键要看业务团队的专业资产配置、理财能力,而不是资本金的多少。因此,创新理念、加强人才储备、完善机制是关键。


二是客户重心的转型。过去信托公司更多看重的是资金运用端的客户,业务逻辑的起点是融资需求。这种融资项目导向、产品销售导向的经营模式导致了信托本源业务的异化。转型就是要逐步向信托财产委托人发起为主导转变,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和理财需求,提供专业化、顾问式的服务,包括量身定制理财规划、资产配置、选择不同投资方式和金融产品等等,需要对信托公司现有营销体系进行重构。


三是风控理念的转型。现在许多信托公司的风控模式与银行的风控模式大致相同,固有业务与信托业务的风控标准基本一致。实际上,不同类型业务的风控标准应该有所区别,不同信托客户的风险偏好往往不同,按我们自己的风控标准认为风险较大的项目,有的信托客户为获得更高收益愿意承担一定风险,比如股票定增等项目。信托业务的风控重点应该是合规性(重点是符合信托原理和要素)和受托管理的尽职性等,如果单纯按照信托公司自己的风险偏好来选择对信托财产的管理和运用方式,可能会出现“越俎代庖”的问题。


四是财产管理运用的转型。一方面,从财产投资运用的领域上,各家信托公司根据禀赋差异,有的擅长资本市场,有的擅长海外投资,也有关注养老、科技产业、新能源、影视、农业等,转型应鼓励各家各显其能、各展所长;另一方面,在信托财产的管理和运用方式上,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以受益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管理和处分的方式可以灵活创新。


。信托公司练好内功固然重要,。例如,推动现行信托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以更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加强跨部门的沟通协调,为信托参与资本市场等创造空间;,区别信托公司与银行的本质差异,在把握风险合规底线的前提下,鼓励信托公司自主探索创新业务。

 

四川信托总裁助理马振邦:资管新常态下信托转型要贴合资本市场

来源:证券日报 邢萌 2016-12-12


12月9日,在《证券日报》社主办的第十二届证券市场年会论坛上,四川信托总裁助理马振邦表示,信托公司在资管行业新常态下面临转型压力,应主动“回归”资本市场,在资金端、资产端及业务模式上进行创新转型,深入分析资本市场市值管理类等客户需求,为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提供多样化、定制化的资产配置服务,助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信托公司应贴合资本市场发展


马振邦表示,信托公司在资管行业中属于重要的金融机构,在目前资管行业新常态下,信托公司面临较大转型压力。从未来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来说,信托公司应主要在资金端、资产端以及业务模式等领域进行不断创新。


他认为,在资金端,信托公司应定位为高净值客户提供财富管理服务,应持续提升财富管理能力,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信托公司大量客户聚集在中产阶级,资金规模平均300万元—1000万元,投资收益普遍要求较高。此外,信托公司还应“抓大”“看小”,多方面拓展客户资源。“抓大”即对接更多超高净值客户、机构客户,“看小”则是通过利用互联网金融等方式,在合规前提下对接零售客户,有效降低资金成本。


在资产端,过去信托公司主要面向房地产、基础设施等相关领域,但随着这几年宏观经济的发展,未来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会为信托公司从事资产管理行业提供非常大的市场空间。


在业务模式方面,他表示,信托公司主要面临四个方向的转型,即由融资类业务向投资类业务的转型、单体信托计划向标准化产品的转型、特定项目融资向基金化模式的转型以及项目驱动模式向综合解决方案的转型。在资本市场方面,信托公司以前做的是非标业务,随着整个资管行业的发展尤其资本市场的发展,更多的信托公司将从非标业务向标准化业务转型,由技术含量较低的通道业务升级到主动管理类业务。


信托公司深耕资本市场的模式


马振邦认为,作为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体市场的金融工具,信托公司可以为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提供多样化、定制化的资产配置服务,助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从整个资本市场的客户来说,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大股东以及上市公司其他利益相关方往往在资金、投资以及咨询服务方面有诸多需求,信托公司可参与进来,与之开展合作,共同开拓资本市场。


对于非上市公司,他认为,具备资管性质的信托公司可以在PE股权投资、私募债等方面运用创新方式提供相关服务,也可以提供相关投行方面的服务。


针对已上市公司,通常有股票质押融资、定向增发、可交换债等方面的需求,信托公司可以在诸多领域与上市公司开展合作,共同开拓市场。


股票质押融资业务是较常规的业务,他表示,信托公司在此领域有着较为丰富经验,最主要目的是通过股票质押融资可以和优秀的上市企业及其股东建立沟通与联系,透过股票质押可以为其提供一揽子或者更深层次投行等方面的服务。


定向增发一直是资本市场的热点,今年整个市场规模也已突破1万亿元,信托行业一直积极参与定增市场,他认为,一方面可以为优质企业提供融资,另一方面也为信托公司的客户提供了差别化的平衡风险和收益的产品和资产。


2016年下半年开始资本市场上可交换私募债迎来了很大的创新和发展,它的出现一方面为上市公司提供融资工具,更主要在于为上市公司股东提供合规的减持通道。在可交换债领域,马振邦表示,信托具有天然的优势,信托一方面可以提供包括债权、股权、收益权在内的多层次金融工具,也适合了可交换债具有股和债的特点;另一方面,信托公司具有较强的资金募集能力,信托公司的客户风险承受能力比较高。利用这两方面的优势再辅以信托的创新和灵活性,可以预料的是,在可交换债领域信托大有可为,将来也会为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与支持。

 

信托业进入“18万亿”时代 安信信托赢利点正由传统向新领域转换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颖浩 2016-12-12


信托业协会发布2016年三季度信托公司业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行业资产规模跨入“18万亿时代”,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信托公司的业务拓展能力及业务协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信托业务转型夯实了基础。


复旦大学信托研究中心主任殷醒民教授认为,信托业应努力探索新的转型方式,在转型创新上要“快半拍”,深入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信托业转型的路上,部分公司已“走在前面”。以净利润表现来看,安信信托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90%,远远跑赢行业平均水平,再次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值得一提的是,2014-2016年连续三年,安信信托都是用三个季度就提前完成年度利润计划。


安信信托凭借令人瞩目的业绩和出色的资管能力,近日,在每日经济新闻举办的“2016 第七届金鼎奖”评选中,一举拿下“优秀信托公司”和“卓越信托资管能力”两个奖项。


高增长已成常态


安信信托公告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23.11亿元,同比增长90.43%,大幅超出市场预期。而与同期行业平均14%的利润增长率相比,安信信托业绩也是引人注目。


今年初,安信信托表示,将继续调整业务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完善风控体系建设,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价值等,力争全年实现净利润24亿元。目前从其前三季度业绩来看,安信信托实现今年的净利润目标毫无悬念。


之所以称安信信托的业绩表现“再次超预期”,在于安信信托的高速增长在近年来已成常态。作为信托业内仅有的两家上市公司之一,也是国内最早一批金融类上市公司,安信信托自2013年起转变发展思路,步入发展快轨。2013-2015年,安信信托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60%、266%和68.3%。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2015年安信信托都是用三个季度,就超额完成年度利润计划,这一状况有望在2016年持续。


得益于持续稳健的业绩增长,安信信托在行业中的排名也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安信信托实现净利润13.93亿元,同比增长67.49%,行业排名第二。而仅仅在3年前,在全国68家信托公司中,安信信托还只是处于中游位置。


中投证券研报表示,近年来,安信信托行业排名迅猛蹿升,这并非是偶然的,而是因为安信信托历史上信托业务发力较晚、基数低,目前来看与同行相比基数仍偏低,赶超未见顶。该券商进一步指出,作为上市信托公司,安信信托占据了有利的优势,可通过公开募集长期稳定的资金,增强资本实力支持业务创新不断拓展。


2015年,安信信托完成了33亿元的定增计划;2016年12月9日,安信信托发布公告,宣布募集金额达49.9亿元的非公开发行股票获得证监会核准。此次定增完成后,公司净资产将突破百亿元,跻身国内前十大信托公司之列,未来主业增长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探索“产融结合”业务模式


持续超预期的业绩表现,与安信信托发力主动管理类业务不无关系。2016年上半年,其主动管理类业务的占比已经超过被动管理类业务,主动管理类业务中,投资类业务的占比高达近七成,远超融资类业务比例。


安信信托董事长王少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信托行业进入升级和调整转型之前,安信信托已经在探索实践‘实业投行’、‘产融结合’的业务模式,使之形成公司利润和风险管理的核心。近三年来,公司的融资类业务占比持续下降,投资类业务占比持续增长,信托报酬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近年来,安信信托加大创新业务的实践,将发展的定位聚焦在打造以信托业为依托的综合金融平台上,2015年已相继公告成立基金公司、参股/收购保险及银行股权。今年以来,公司参股泸州商业银行(参股8.55%)、营口银行(参股4.72%)。


安信证券认为,通过在基金、银行和保险等上面的布局,与信托主业结合形成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可提高资金在公司内部的流转效率,降低成本,也有利于分散经营风险,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扩大利润来源。


业内预计,随着新一轮定增落地,公司在多元金融上的布局有望加快。此外,安信信托向股权投资、养老信托、财富管理等方向的转型仍有看点。


面对经济“新常态”和资产配置荒,安信信托在深耕细作传统业务的同时,还在新能源、大健康产业、PE等业务领域进行开拓,已取得了初步成果,这也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上述转型既丰富了公司现有业务结构,又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样的投资选择。


对于安信信托转型的秘诀,王少钦认为,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近两年投入的项目在3年后进入收获期,随着新业务开始收获,传统业务逐渐到期退出,结构转型自然就完成了。在两者此消彼长之间,安信信托将完成盈利点从传统业务向新领域投资的转换。”


据了解,在安信信托目前的业务结构中,传统业务还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新领域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约10%-15%,目标是三年之内(到2018年)可以达到40%-50%。

 

严谨风控 中融信托大资管时代下一路向前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如风 2016-12-12


随着11月份信托行业资管规模突破18万亿元,稳定和创新继续占据着信托行业发展的主题。另一方面,大资管时代、新常态的大环境,也对各家公司风控能力形成巨大考验。


一些行业佼佼者仍在进步。2016年上半年,作为行业领军者的中融信托,实现营业总收入27.52亿元,净利润为10.57亿元,财务数据总体表现平稳。另一个数据显示,6年来,中融信托已为客户实现投资收益超过1600亿元。


近日,中融信托更是在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 第七届金鼎奖”评选中荣获“卓越风控能力奖”。这家在信托行业内被称为“风控风向标”的公司,不仅创造了房地产投后管理、合伙人风险共担、独立审批人等具有高辨识度的风控机制,还在积极布局业务转型的过程中,持续推进内控建设和风险管理不断升级。


这些发展和变化,也为信托行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标杆和借鉴作用。


中融式风控成业内“风向标”


当前资产管理领域在面临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严峻挑战。


“未来资管配置情况将是长期复杂的,我们需要从历史的角度看待资管行业总体发展……未来机会是长期存在的,但挑战也是长期并存的。”中融信托董事长刘洋曾公开表示。


作为管理风险的行业,风险控制能力一直是金融业的核心竞争领域。中融信托管理层一直秉持“业务发展,风控至上”的管理思想,不断为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而付出的不懈努力。中融信托的特色风控在行业内一直被当做“风向标”。


中融信托在经营中陆续推出的合伙人管理机制、独立审批人制度、、项目风险准备金、高级管理人员绩效延期支付制度,逐渐被行业认识,也不断被其他公司所借鉴和发扬,为整个行业的风控水平提升做出了贡献。


2014年,中融信托在信托行业内率先启动业务转型战略,提出“从单纯的资金提供者转型成为集私募投行、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提供者,与优秀公司共同成长”的战略目标。为了推动转型,公司在相应的风险管控人员、架构、制度、流程都进行了调整,推动和促进业务转型,有效防控转型业务带来的风险。


在人才层面,陆续引进了多位资本市场业务的独立审批人、专业风控人员,不断加强风控团队建设。在业务审批层面,调整了多项制度以引导和推动公司业务转型,并为公司积累创新业务风控经验,完善转型业务风控体系奠定了基础。在投研层面,将研发团队下沉参与项目审批,初步形成前中后台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并为项目决策提供了更扎实的投研依据。


“风控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一个不断总结、日渐完善的工作。”中融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形势,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公司适时调整经营发展战略,积极布局业务转型,努力拓展并购重组、国企改制、政府产业基金、私募股权投资等资本市场业务,内控建设和风险管理升级也将持续推进。


6年实现超过1600亿投资收益


持续稳定的增长以及严谨的风控体系,让中融信托获得更多的市场认可。当下,中融信托资管规模已经接近7000亿元。6年来,公司为85000多位客户,5000多家机构创造超过1600亿元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通过运用综合的金融工具,公司为30多个行业,8000余家企业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中融信托在财富管理方面展现出强劲的实力。一年来,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更加突出强调产品对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准确把握,并在资本市场、文化产业投资、家族信托、互联网金融、房地产基金方面都有所创新。同时,中融信托还大力建设直销团队,在32个城市布局61家服务网点,汇聚专业财富管理精英900余人;推出视频面签系统;增加电话、网络、甚至是自媒体预约入口。作为国内信托行业首个“95”号段的电信服务号,中融信托“95037”呼叫中心也将于近期开通、使用。


中融信托在产品和服务上进行的努力,正好迎合了财富管理市场爆发式增长的时代需求。来自胡润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截至2016年5月,大陆地区千万高净值人群数量已达134万,比去年增长10.7%;亿万高净值人群人数约8.9万,比去年增长14.1%。这些数字,仍在快速增长。


“拥有潜力最大、增长最快的财富管理市场,金融机构也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机会。中融信托将持续为客户提供细致入微、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理财规划、投资方案及更多增值服务,从单纯的融资平台转变为综合性的财富管理专家。”中融信托人士进一步介绍到。

 

“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 新华信托业务转型迈入“快车道”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丁卯 2016-12-12


在全球经济下行和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找准新定位,成为2016年我国信托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议题。


面对多期叠加的宏观经济,新华信托积极发掘市场潜力,努力提升管理能力,多角度加快业务转型,并以稳健的经营、创新的理念、严格的风控,在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6 第七届金鼎奖”评选中,荣获“高成长性信托公司奖”。


转型·明确三大业务方向


当传统通道业务、政信业务和房地产信托业务告别高增长,同时又不得不面对收益下降、风险攀升的环境时,不少信托公司选择了主动转型,新华信托正是此次“华丽转身”中的典型代表。


作为最早一批信托公司,公司历经多个经济周期,对于平稳度过经济下行阶段有着丰富经验。实际上,早在2014年,公司就已经开始主动压缩传统融资业务,减少产品发行。从长期来看,这有利于减少风险敞口,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新任总经理项琥先生履新以来,加大公司战略转型和结构调整力度,引领公司主动创新业务模式,已明确了资产管理、综合投行、功能信托三大业务方向。今年以来,公司开始进行更为清晰的业务调整,在稳健发展传统信托业务的同时,扎根重庆,深耕巴渝,重点拓展低风险及新型业务,大力发展国际业务、同业合作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财富管理业务等,以打造专业、规范、高效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展业·国际业务扬帆起航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财富多元化配置需求的不断扩大,国际资本市场投资业务是近年发展的热点。为满足投资者资产配置需求,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号召,新华信托首单QDII业务——“星辰1号”,投资于某商业银行在香港联交所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规模为3000万美元,并已落地。


这标志着新华信托在境外投资、与金融同业合作方面开拓了新的渠道和方式,并实现了公司的转型与发展,同时也标志着新华信托的国际化业务开始扬帆起航。


据新华信托相关人士透露,新华信托是国内最早获得QDII资质的信托公司之一,“星辰1号”的顺利推出不仅源于新华信托自身长期以来在国际化业务方面的战略布局和精耕细作,还得益于重庆银监局及重庆外管局的悉心关怀和大力支持。新华信托自2009年引入战略投资者巴克莱银行以来,一直在为海外战略布局和国际资本市场业务储备资源,而目前伴随着外汇市场波动以及高净值客户快速增长,信托公司“出海”向财富管理转型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新华信托将抓住机遇,不断提升产品研发能力,以专业化的水平和国际化的视野,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理财投资服务。


今年10月,新华信托又陆续成立两单QDII业务——“星辰5号”、“星辰6号”。


值得注意的是,在汇率波动,以及传统信托业务增速放缓的当下,国际业务已经成为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而国际业务的尝试和壮大,也标志着公司在打造转型发展“升级版”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风控·“三位一体”有的放矢


当前,信托业正处在转型调整期,如何更大程度上保障投资者利益已成为新华信托最看重的关键点。面对多期叠加的市场,新华信托秉承“稳健经营”的理念,打造立体化的风险合规文化,构筑了“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合规部和业务部门”三位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控制风险。


在行业大转型的背景下,新华信托并没有一味追求速度与规模,而是做到有的放矢,将保障投资者利益和全线控制风险放在首要位置。事实上,最大程度保障投资者的利益这一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公司的方方面面,公司对旗下产品的风控力度进行全面加强,在产品设立、项目尽职调查、产品销售、后续管理、信息披露、信托终止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流程闭环管理,始终将诚信与尽责作为基本原则,最大程度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今年以来,为构建全流程、全体系、立体化的风险管理机制,公司还对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能进行了调整,通过科学设置前中后台部门,确保公司对风险能够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形成内部约束机制和中后台对前台的反映与监督机制,实现风险的有效隔离。


新华信托坚持以控制风险为首要目标,将“规范展业、合规经营、风险防控”放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首位,细化审批管控力度,在统一的审批体系下,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制定不同的操作指引及业务准入标准,实行精细化管理,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把控实质风险。


信托业在变革大潮中迈向成熟,新华信托正以“二次创业”的精神,主动适应“新常态”,以创新理念谋图新发展,在转型突破中迈入发展的“快车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