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了解信托> 信托丨定增汹涌 信托通道业务井喷

信托丨定增汹涌 信托通道业务井喷

2021-10-04 14:57:25

随着“定增潮”汹涌袭来,资管界正掀起一股发行定增产品的热浪。其中的参与者,除了具有先天优势的券商和基金等机构,也不乏信托公司的身影。今年7月份以来,信托公司发行的定增类产品更是呈现出井喷态势。

细究其中的原因,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使得部分原本由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承接的定增通道项目回流信托所致。
定增热潮下的信托
虽然股市持续震荡,但上市公司的定增热情高涨。自2014年定增市场开始井喷以来,定增融资规模一直居高不下。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披露定增方案的公司已达到745家,预计募集资金达22584.08亿元,募资规模同比增加37.09%。

如此氛围之下,机构参与定增的热情也一浪高于一浪。其中,除了公募基金、阳光私募以及券商资管等机构,信托公司也不愿错过这场定增盛宴。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7月份以来,信托公司发行的集合类定增信托产品突然大幅增长。来自用益信托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发行的集合类定增信托产品共有11款,而仅仅在7月和8月发行的同类型产品却达到了17款之多。而参与发行该类定增信托产品的,也包含了中信信托、平安信托等业内的大型公司。

“定增市场现在非常火,机构都在争相进入。”华东地区某信托公司证券业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向记者透露,当前由于竞争激烈,部分优质定增标的的折价率正不断收窄。“原来熊市中的折价率经常可以达到八折,现在经常看到九五折的报价,有些机构为了拿到项目,甚至不惜以溢价报价。”
机遇风险并存
信托公司的定增类项目确实在今年7月份以来迎来井喷状态。”某信托公司高管说,,让通道业务的格局正发生新的变化。“原先银行通过基金子公司等渠道做的定增类业务,目前都开始向信托回流。”该人士表示。
此前,《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对相关资管业务进行了大幅“降杠杆”的规定。这也意味着,之前市场上多数采用的劣后级或第三方机构差额补足银行优先级资金的产品,需要另寻出路。

“就是因为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等通道无法再提供杠杆融资的渠道,目前银行投向定增类产品对接的配资业务,都转到了信托通道。这几个月来,信托的结构化配资业务和定增类项目也因此井喷。”前述人士解释道。

另一方面,在“资产荒”的市场背景下,银行、信托、基金、券商资管等各类金融机构均面临着优质资产难觅的困境。而定增的历史收益率却相当诱人。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过去10年全部已解禁的1年期定向增发股票,平均获得了71.4%的收益率,超越同期沪深300指数收益率47.5个百分点。定增市场作为一个相对具有确定性收益的投资领域,受到了各家机构的青睐。机构们纷纷“抢食”定增标的,定增市场呈现群雄逐鹿的局面。


事实上,信托公司此次接手定增类产品,颇有与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等机构联袂合作的意味。从市面上发行的定增类信托产品看,除了少部分主动管理型产品外,大多数都是以“募资加通道”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这些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实际上是嵌套了一个基金专户或基金子公司的资管计划,然后再买入定增股票。又或者是,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作为劣后资金,在对接了专户或资管产品后,再获得银行优先级资金的配资。如此间接购买,也可规避信托公司作为定向增发对象时,必须以自有资金认购的相关规定。

“在这种合作模式中,信托公司相当于是成为通道,基金或券商则给予了产品合规的身份,银行则成为优先级资金的供给方。”信托业内人士表示。这也意味着,当这类通道业务回流之际,对于此前在定增业务领域并没有优势的信托而言,无异于带来一种新的业务方向和选择。

“信托公司做定增项目也不是心血来潮,目前市场上优质的非标资产越来越少,资产配置方向势必向权益类资产转移。但二级市场持续震荡,投资PE和VC类项目,未来面临的不确定性也很大,相对而言定增类项目更适合转型中的信托公司。”前述信托公司高管说。

但某大型信托公司人士表示,定增项目并非稳赚不赔,作为资本市场上的“新兵”,信托在相关市场的投资经验不足,二级市场也持续震荡,因此其所在的信托公司扔选择主动控制规模和数量,以应对定增项目的风险。
获取文章授权请识别下方二维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