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托资讯> 【产业·金融】信托 “紧箍咒”与 “西天之路”

【产业·金融】信托 “紧箍咒”与 “西天之路”

2021-07-12 12:16:49

经历十余年发展,中国信托业已经成为规模达11万亿元人民币的巨大资金市场。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风险高度积聚、管理缺位。,一系列的指导意见无异于给信托业这个“美猴王”加上了一道“紧箍咒”。


“紧箍咒”的两大显性法力


  1. 管住信托营销渠道和非标业务


“99号文”要求从三方面进一步规范信托营销渠道:第一,坚持私募标准,不得公开宣传。这主要是控制信托社会影响面的举措。第二,禁止非金融机构推介信托。此前,部分第三方推介信托产品因“不择手段”,已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第三,信托合同签订原则上应由信托公司和投资者当面签署。意在进一步撇清银行与信托产品的直接关系。


2.不得开展非标准化理财资金池等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业务


据业内信息,目前中融信托的资金池业务较大,规模在600~700亿元之间;而大多数信托公司均有资金池业务,一般比例控制在自身资产管理规模的10%~20%。一方面,资金池业务利于长短错配赚得息差;另一方面,资金池业务便于服务客户,一旦个别项目出现问题,可以通过池里资金进行弥补,保证了单个产品的承兑本息。而清理资金池,。


“解除刚性兑付”的隐形法力


除了上述显性的法力,“解除刚性兑付”可能是另一道调控信托业进一步发展的潜在“紧箍咒”。长期以来,信托发展的重要原因,就是类似于“无风险”的高收益。“无风险”,来自于信托公司所谓的“刚性兑付”,即无论项目成功与否,本息一定偿付。而信托公司母公司担保成为信托刚性兑付的主要手段。当然,很多案例里,由于影响太大,地方政府甚至动用地方财政去支持信托兑付,如近期山西几个涉煤的案例。也正是由于这些案例巨大的负面影响,尽管目前还未念出这道紧箍咒,银监局等高层已经明确表态,刚性兑付不可持续。


回归正途的“西天之路”


在这两道紧箍咒的双重压制下,信托这一曾经野蛮生长的“齐天大圣”进退维谷。我们不妨看看信托的本质——所谓信托,英文是“trust”,也就是信用委托,即委托人将财产等权益委托给受托人,并由受托人将权益按一定条件分配给受益人的行为。在中国,这一操作的法理基础是2001年颁布的《信托法》。而实质意义是从法律上实现财产等权益的独立性,再糅合对信托的特殊税务倾斜(比如递延缴所得税、委托人和受益人一致情况下免缴营业税等),财产转移到信托架构里的SPV特殊目的实体便有了意义。


摆脱国内信托业“通道业务”为主的现实,转化为真正的财产独立委托管理,恰恰是其回归正途的“西天之路”。


“保险金信托”和“公益信托”的新尝试


平安信托最近正在发展一种“保险+家族信托”的保险金信托业务模式,可以作为一个“西行”的案例。具体就是将客户的大额保单放至信托名下,与保险公司协商,将客户的大额保单受益人改为家族信托,待大额保单赔付时,赔付金将赔付至家族信托名下。此类业务模式往往要求信托公司和保险公司有较密切的合作关系,甚至是关联关系。无疑平安具备此条件,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中信系的中信信托和信诚人寿推出的保险金信托产品上。


另外,“公益信托”也是最近兴起的一类体现信托本质的信托产品。万向信托-中国自然保护公益信托有三十个名额,捐赠人将名额留给自己或亲属的小孩,并进行夏令营活动,扣除费用后的剩余捐赠款全部捐赠该公益信托。该信托不可赎回,且动态开发,定期接受捐赠人资金,信托收益用于环保等公益事业。


虽然前述两类信托产品在信托业内尚非主流产品,却真正体现了信托财产独立的本质,可以作为国内信托业摆脱“影子银行”阴影的关键尝试。也许美猴王在戴上金箍后,便能收敛魔性,潜心修行,走向“西天之路”。

(编辑:潘琦)

关于作者

三益资本投资副总裁、FBK特约撰稿人

  • 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 CFA,美国金融风险管理师 FRM,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 MRICS。

  • 逾十年商业地产投资经验,参与主持近200亿人民币商业地产投资交易。

  •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学士、硕士,英国Reading大学房地产投融资专业硕士,九三学社上海金融委员会成员。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或下载复旦商业知识App即有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