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托资讯> 【行业资讯】浅谈资管新规下的信托公司的转型之路

【行业资讯】浅谈资管新规下的信托公司的转型之路

2021-08-07 10:53:36


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影响涉及到百万亿元规模的资管业务的方方面面,《指导意见》引起了开展这项业务的各类金融机构和相关各方的普遍关注。而对于这一新规未来会给将主营业务定位为资产管理的信托机构以何种影响,正是信托业思考和研判的重点。



匡正时弊,激浊扬清


虽然资管业务蓬勃兴起,但资管规模增长过快,客观上存在着管理粗放、、规则不一、、市场分割等乱象,尤其是刚性兑付成为久治不愈的一大顽疾,这些问题所蕴藏的风险,不容小觑,、加强整治,因此制订《指导意见》正当其时。其中对信托影响较大的方面概述如下。


1、关于产品分类


对资管产品进行科学分类,,。


  • 首先,《指导意见》明确,资管产品依据募集方式的不同,分为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而公募与私募的分野依照《证券法》执行。


  • 其次,资管产品依据投资性质的不同,分为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混合类产品四类。对不同的产品,投资者、投资范围、分级杠杆、信息披露的要求各有不同。


2、关于投资者


为确定真正具有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者,与现行的《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相比,《指导意见》将合格投资者的门槛大幅度提高。


3、关于抑制影子银行


为降低影子银行风险,《指导意见》规定,对于资管产品投资非标债权,实行限额管理、风险准备金要求、流动性管理。现行《管理办法》的限额管理仅限于贷款业务;而《指导意见》则将限额管理范围扩大至全部非标债权。


4、关于规范资金池,防范流动性风险


《指导意见》认为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管产品属于资金池,而资金池又往往对应于资产池,造成每只产品的收益来源、退出路径模糊不清,期限错配十分常见,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指导意见》明确禁止资金池业务,规定对每只产品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要求加强产品久期管理,确保资产期限与资金期限相匹配。


5、关于打破刚性兑付


这被视为《指导意见》中最有冲击力的部分。《指导意见》首先要求金融机构按照公允价值原则对资管产品进行净值化管理,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其次列举了认定为刚性兑付的各种行为;最后,,或者属于违规经营或超范围经营,均需进行规范或纠正,,同时鼓励投诉举报刚性兑付行为。


这些措施将发挥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来金融机构没有任何途径来进行刚性兑付,即使心有余也会力不足;二来投资者在投资资管产品时,事前知晓金融机构不可能进行刚性兑付,就必须认真考察产品风险,合理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己承担风险的意愿。


6、关于降杠杆、除嵌套、去通道


资管产品杠杆率过高,可能推高资产泡沫,不利于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指导意见》对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分别设置了负债比例的上限,并要求投资者不得以所持产品份额进行质押融资;同时,不允许公募产品以及部分私募产品进行份额分级,对可分级的私募产品,依照其投向设定了不同的分级比例。


考虑到各类金融机构在不同领域具有差异化的专业投资能力,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有利于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指导意见》允许资管产品投资一层资管产品,但受托的金融机构须履行主动管理职责,不得再投资其他资管产品,并要求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管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这样实施之后,传统意义上的“通道业务”将不复存在。


7、关于统一报告制度


实时掌握资管产品的单个和汇总信息,有效监测监测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和风险状况,、、引导资产管理业务健康有序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建立资产管理产品信息系统,规范和统一产品标准,、募集信息、资产负债信息和终止信息。


8、关于平等准入、公平待遇


,导致不同金融机构在所发行同质的资管产品时,,既引发不公平竞争,;同时也存在一些市场准入障碍,妨碍了资管产品在不同市场的自由投资。


《指导意见》基于从根本上抑制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的动机,、给予公平待遇,不得根据金融机构类型设置市场准入障碍。


此外,《指导意见》设置了过渡期,将智能投顾纳入规范的范围,。



影响深远,力推转型


今年以来,,。尽管如此,,仍给大家带来了意料之外的震撼,倒逼着信托机构加快转型升级创新之路。


首先,信托机构必须及时优化业务结构、转换业务模式。


  • 一是树立主动管理的展业思路,大力培养主动管理能力、专业投资能力。


  • 二是降低债权融资类业务占比,加快以证券投资、并购投资、项目股权投资、PE投资、投贷联动等为资金运用方式的资产管理业务作为支柱业务的塑造力度,更多地对接标准化债权资产、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摆脱影子银行色彩。


  • 三是将财富管理业务作为战略性业务进行积极培育,以适应日益增多的超高价值客户对财富安全、财富传承、全球配置资产的需求。此类业务多为单一信托,,信托机构展业的自由度很大。


  • 四是资产证券化业务不适用《指导意见》,在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收缩的压力下,预计资产证券化市场将会扩张,信托机构在这一领域的受托管理和投资银行业务大有可为。五是具有事务管理特征的慈善信托、消费信托、土地信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信托机构必须及时推进产品设计创新、产品模式升级。


  • 一是适应于刚性兑付这一风险缓冲机制的打破,投资于非标债权的信托产品更有必要走基金化的道路,通过组合投资在空间上分散风险,通过长期化运作在时间上分散风险,避免“一对一”产品带来的过度集中风险。


  • 二是按照信托机构收取管理费、投资者享有全部投资收益的原则,设计信托产品的收入分配机制,改变以往在刚性兑付语境下,给投资者分配固定收益后,由信托公司享有全部剩余收入的做法。


  • 三是设计并向市场推出更多具有信托比较优势的投资标准化债权资产和权益性资产的产品。


再次,信托机构必须大力培育和塑造信托文化、合规文化、风险文化。


  • 一是在刚性兑付打破的市场环境下,信托机构要精通信托原理,把握受托人的各项义务,强化受托人的责任意识,明确受托人的行为边界,构建以忠诚义务和谨慎义务为核心的信义文化氛围,树立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而谨慎行事的稳健作风,探索新的风险缓释和风险化解机制。


  • 二是妥善处理好增长、发展、创新与合规的关系,遵循优先实现合规管理目标的原则。


  • 三是在业务结构、产品模式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加快引进专业人才,运用金融科技,增强识别、研判、应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能力。


最后新规之下的未来信托业务主要有三大方向:


  • 一是与资本市场对接的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投资于股票、债券等标准化资产;


  • 二是财富管理业务,信托是优越的资产配置平台和财富安全、财富传承工具,可借此大力发展家族信托等;


  • 三是与信托制度相关的投行业务,如资产证券化、REITs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