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了解信托> 刘世平、马新:大数据在地方金融中的应用 | 科技

刘世平、马新:大数据在地方金融中的应用 | 科技

2022-03-10 10:25:42

文/中国科学院大学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福州大学讲席教授、吉贝克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世平,吉贝克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马新

,认为通过大数据能够对地方金融机构进行综合的、合面的数据彩集。,。,。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其中,由银监会审批的包括银行、信托、金融租赁等,由央行审批的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由证监会审批的包括券商、公募基金、期货、基金子公司、基金销售等,、保险代理、保险经纪等。由于传统持牌金融机构主要服务于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致使中小企业和居民端的大部分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中小企业及居民端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迅速催生了“类金融机构”的诞生,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以及典当公司等具有金融属性的公司。这些机构是地方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创新的主力军,对活跃经济、支持国有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扶持作用。然而,它们所持有的“类金融”牌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 同时,随着科技和物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些新的信贷或者理财类服务机构,如个体网络借贷(P2P)机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发展极其迅速,其运营也不在“一行三会”的管理之列。

从当前现实看,一方面,中国地方金融机构近年来发展迅猛,具有规模小、门类多、企业数量庞大等特点,全国各地不少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处于野蛮无序生长状态,几近失控;另一方面,,。

地方金融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金融业务具有较强的风险外溢性和专业性,,否则就会产生较大的金融风险隐患,进而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近年来地方金融风险及金融乱象集中体现为违法违规行为增多,地方性金融机构违规参与民间金融活动、乱办金融、无照经营、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事件屡有发生,不仅造成地方金融经营行为的混乱及市场秩序的失衡,也使相关金融纠纷显著增多。另一方面,由于民间金融案具有金额趋大、高利、信贷期限短等特点,,造成此类案件多存在“执行难”的问题,。

事实上,这些类金融机构导致的大案、要案层出不穷,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在线社交等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地方金融之间的跨省联系越来越密切,。

首先,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小贷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等类金融公司已发展到2万多家,资产规模已不可小觑。地方金融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目前,,、市级文件,而这些并不具有法律强制力和权威性,尤其是在打击非法金融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的法律漏洞。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却需要对本地的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承担绝大部分的风险处置责任。

其次,缺乏明确的政府主管部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方金融发展的不协调以及国家宏观政策到地方后无法彻底贯彻落实的情况。2017年第五届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后,、地方金融工作局等)加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牌子,。,伴随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挂牌,,。

再次,。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公司等类金融机构多设立在乡镇、行政村等偏远地区,,。,、,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法规及执法权,。

最后,。,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这7类金融机构和辖区内投资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众筹机构、、。在此之前,,如小贷在金融办,担保在经信委或金融办,融资租赁、典当等业务在商务局等,部分信息以纸质文件存档,数据查看和搜索相当不便,。在人员配置上,省级金融办一般只有几十名工作人员,而市级及以下的金融办配备的工作人员数量往往只有个位数,且多数人员缺乏金融管理从业所需的知识储备及实践经验,日常工作仅仅停留在行政管理、公文处理等层面。,地方金融办普遍只注重事前审批,。此外,。,对金融风险不能进行及时识别及处置。

随着全球数据生产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趋势,大数据技术正快速发展成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并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其核心是将分散在不同地方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和整合,把隐藏在数据中的有用信息提炼出来,结合各个行业的知识,用获取的信息服务于决策过程,提升决策效率和决策的正确性,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够对地方金融机构进行综合的、全面的数据采集,不仅能够横向打通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典当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的信息管理,还能引入外部职能机构,、、人行等的信息数据,,使各职能部门、、资质审核部门等能实时查看所需求信息,实现信息的协同和对称。

同时,,,及时发现金融机构的问题,提升金融风险识别能力,将各类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此外,大数据技术还能对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与提炼,,。同时,,及时完善和补充,,,为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为例,,探索建立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其中,“强化地方金融管理机制”是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金融业综合统计和分析制度,,逐步将上述市场主体纳入监测范围,强化监测预警,及时提示风险”。2014年3月1日,《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的正式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温州市地方政府开展民间融资服务、。然而,从实际操作来看,、汇总和分析信息数据,检查效率比较低,且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为此,温州市率全国之先成立地方金融管理局,明确执法类别为“民间融资监督管理”,,完成对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农村资金互助会等十多类金融主体,、动态监测及风险预警等,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专项检查,、专项检查为重点突破、。

,,金融科技的运用已经必不可少。、数据分析、、。其中数据采集是数据分析的基础;;,可以节省更多的人力用于服务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

在数据采集方面,可采集的数据类型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典当行、融资性担保公司、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农标资金互助会、寄售行、各类投资公司、P2P贷款公司等公司的基本集资、日常经常活动信息;、、人行等)综合信息数据;以及各大国有银行、商业银行、城商行等驻地方分部和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驻地方分部等的宏观金融数据。同时,数据采集系统会自动完成原始数据的分类、数据质量校验、关联逻辑及完整性检验等,确保所报送的数据完整有效。

在统计分析方面,,运用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及时提醒工作人员。,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其主要分析统计功能可包括:各公司月度经营情况对比、针对不同类金融运行主体的融资成本综合对比、各类公司数据上报监测、动态式资金流向分析、宏观数据综合分析等。

在风险预警方面,系统内置针对不同类型公司的风险预警模型,,了解掌握各公司的发展变化及可能的潜在风险。同时为更好地适应业务发展变化,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随时调整风险模型,以便更好、更准确地进行风险预警。

在征信报告方面,系统将根据已采集的原始数据及系统批量加工的衍生数据,结合内部征信模型,自动生成地方金融体系征信报告。作为人行征信的有效补充,地方金融征信体系将是地方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同时与人行征信形成互补。

,系统可将地方金融业务活动与银行在本地区的放贷活动融合,全面执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健全地方金融运行“担保圈”,即针对当前某一企业贷款的担保人,找出为该担保人贷款的担保人,以此类推深入挖掘出连保、互保等关联关系链,发现深藏的贷款风险。同时,统计出各担保人的担保次数、担保频率、担保头寸等指标,计算担保风险指数。

不仅如此,、一定的规则及权重关系自动抽象计算出本地区融资指数等金融指数,作为指导性宏观数据供各个公司本地区融资参考等,并对地方金融宏观数据进行趋势分析,了解并掌握地方宏观金融发展状态,为引导地方金融公司、预防地方金融风险等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撑。另外,通过建立移动应用程序(APP)应用,,,、及时性。,将与管理驾驶舱功能结合,、外出考察等均可随时掌握总体情况及进度状态。

在温州金融改革的经验中,,不仅有效地提升了数据采集效率,实现了信息数据各部门之间共享,同时还提高了风险识别效率,切实辅助温州金融办工作人员增强了对地方金融风险的识别,为进一步深入服务地方金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规定“单笔借款金额300万元以上”“借款余额1000万元以上”“向30人以上特定对象借款”等民间借贷情形必须予以备案。,,,先后开出了温州“金改”以来全国第一单民间融资备案罚单、第一单P2P平台虚报利率罚单以及第一单P2P平台违规放贷罚单,并根据各案件的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实现民间融资执法行政处罚的零突破。目前,,近几年来已再无大规模金融要案及P2P“跑路潮”发生,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效果良好。,为民间借贷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本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2018年3月刊,2018年3月5日出刊,编辑:谢松燕

我们期待您的来稿

欢 迎 订 阅

深刻|思想|前瞻|实践
专注于经济金融政策解读与建言的
智库型全媒体平台

更多原创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