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财经> 招行金融市场部:持续下滑的社融增速,逐渐成为货币政策的“心病”

招行金融市场部:持续下滑的社融增速,逐渐成为货币政策的“心病”

2020-12-07 16:27:46

近期货币政策传导的信号有些混乱,4月17日发布了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一季度GDP增速6.8%,还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数据,然而当天傍晚,央行就宣布降准1个百分点,考虑到过去降准多为50BP,本次100BP的幅度,在近期内外部经济并无重大负面的冲击下,是一项超预期的宽松政策;另外,有分析测算,100BP降准,有助于货币市场利率降低15-20BP,但是就在同一天,央行续作一年期MLF3675亿元,利率3.30%,相比上一次操作的3月16日,利率上浮5BP,这是什么个意思。

图: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

 

笔者认为,政策略混乱的主因,可能是不断下降的社融增速,逐渐引起了政策层面的关注。根据3月份的金融数据,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仅有10.5%,已经是近年来的新低了,而且下行势头仍在持续。我们来看一下社会融资规模的主要科目,其中人民币贷款存量增速相对保持平稳;委托贷款增速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单边下行,目前存量已经开始净减少;信托贷款自2017年年末开始增速明显回落;企业债券在经历了2017年的低迷之后,2018年有所反弹。

图:人民币贷款(蓝)、委托贷款(红)、信托贷款(绿)、企业债券(紫)

 

而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企业债券,都是金融去杠杆中受冲击比较大的品种。我们来看一下社会融资体系的大概框架。社会融资体系可以大概分成两大板块,分别是间接融资体系和直接融资体系。

 

间接融资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央行,央行通过外汇占款(被动投放)或者PSL、MLF、OMO等再贷款方式(主动投放)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银行获得基础货币后,通过发放贷款或者购买企业债券等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

 

直接融资体系,可以简单理解为实体企业之间的拆借,其中,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是公开的直接融资市场。而过去几年规模突飞猛进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大部分是隐含着金融机构刚兑信用的,这也是所谓的表外业务或者影子银行业务的主流,从而也成为本轮金融去杠杆重点打击的对象。

但是另一个事实是,纷繁复杂的各种表外业务,确实也为实体经济提供了融资,虽然中间存在违法违规现象。那么当强力整顿影子银行业务之后,表外业务大规模回归表内,那么也就影响了实体经济融资,表现出来的就是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的下滑。

 

但是表外业务回表并不是非常通畅,会面临资本占用、行业政策、单一企业集中度等等的限制,表外融资需求能顺利回归表内的比例也许并不高。所以现在实体融资现状,可以概括为“表内表外两重天”,本来就有能力获得资金的企业,并不缺钱,而很多有实际融资需求的企业,则更加缺钱。

 

近期政策的反复,有人解读为,但是笔者认为,更大原因是,为整顿影子银行、推动表外顺利回表提供政策缓冲,近日关于资管新规何时落地的消息也是虚虚实实,也从侧面反映了政策准备还没有完备。

 

但是货币政策并不是万能的,实体融资困难的很多原因,与实体经济深层次的失衡,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不清晰,以及直接融资市场不健全等有关系,单靠货币政策难以完美解决。

 

持续下滑的社融增速,逐渐成为货币政策的“心病”。而这种融资困境,会以多大程度进一步传导实体经济中,是我们继续跟踪的重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