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了解信托> 重回信托本源 推动金融普惠

重回信托本源 推动金融普惠

2020-11-24 14:16:48


信托业经过黄金十年的飞速发展,已跃居国内第二大金融子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据统计,2008年至2013年,中国信托资产管理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信托业管理的信托资产总规模达到12.95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然而,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之下,伴随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资产管理业务的扩张,实体经济风险不断向金融领域传递,个别产业的风险呈上升趋势,信托行业资产管理规模增速开始下降,信托项目兑付压力进一步加大,风险预警频发。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进行创新和转型,成为信托公司乃至金融行业迫在眉睫的问题。在创新上,中信信托做了很多努力,从第一支土地流转信托,到第一单保险金信托,再到第一单互联网消费信托“百发有戏”,每一次业务创新都备受市场瞩目。日前,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王道远就“信托转型和创新”这一话题接受了中国基金报记者的专访。


是创新也是探索


中国基金报:金融混业时代,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信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


王道远: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信托公司很难说拥有自己的专属业务,信托公司之间、信托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比拼的是做事的状态和心劲,信托行业十来年的发展正得益于此。


首先,一个公司的主要员工和团队做事的动机、态度和能力非常关键,如果没有这些,就谈不上长远的竞争力,更谈不上跟其他金融机构去竞争。观念、文化、价值观听起来很虚,但各家金融机构之间的差距就在这儿。


第二,公司要有明确的、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现在按机构来说某个金融行业怎么样已经不合时宜了,更多的应该是看某家公司怎么样、某家公司的产品怎么样、围绕产品前前后后提供的服务怎么样,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市场口碑和声誉。


第三,要向精细化转变,切实地为投资客户着想。如果哪家金融机构站在资产管理者的角度考虑得多,它的竞争力就会更强。


中国基金报:信托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灵活的信托制度优势,但在大资管时代,券商、基金子公司等机构的类信托业务发展迅速,与信托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信托制度的红利也日趋萎缩,信托公司在创新时如何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去应对竞争?


王道远:创新应该以市场需求或引导需求为主。券商、基金子公司等机构做的类信托业务都是发挥信托的投融资功能,信托其实还有其他功能,如事务型信托,无论在企业、私人还是政府,都可以去开发需求,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信托行业这一万多人比较能吃苦,在直接投融资业务上,愿意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实体经济的厂矿调研。实体经济的基础领域仍然有很多处女地,只是不像以前那么显性,仍然有市场需求未能得到满足。


总之,要站在投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不同经济水平的人各有那些需求?怎么安排这些人的财富管理?同时,要结合时代和社会潮流,参考互联网和国外比较好的金融创新。


中国基金报:转型创新应该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而目前信托业风险累积、个案风险频出,,在此背景下,信托公司的创新与风控该如何平衡?


王道远:创新往往意味着突破、出格、推陈出新。从世界范围来看,信托的起源有挑战现有法规的意味,是比较善于突破、善变的风格。创新与风控的平衡也应该时刻求变,业务结构能够机动灵活地调整。如同下棋,不要每步棋都走得很重,而要有腾挪的空间。比如,发现某个行业不行了,就要谨慎点,风控标准定得高一点,留有转身离开的余地;房地产的安全边际没那么高了,就少做一点,减少业务占比。中国的经济还保持在比较高的增速上,就一定有值得金融资源配置的地方,信托公司要能紧跟经济循环、热点切换和产业轮动,去寻找机会。


信托公司出现业务风险很正常,信托跟其他金融机构不一样,产品期限比较短,只有一两年,到期时风险就会暴露出来。因此,信托公司不管是在开展原有业务还是创新业务时,都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处置能力来量力而行,成熟的金融机构就得经历处置风险的考验。我认为好的公司是在经历过风险、处置过风险后还能继续运营,同时在自己的观念、制度、流程上有所改进。


事务型信托更接近信托本源


中国基金报:中信信托在产品上做了很多创新,从去年的首支土地流转信托、首支消费信托、首支医养健康产业基金,到今年的家族办公室信托、首支保险金信托以及首支互联网消费信托,创新产品多为事务型信托,这是中信信托创新的主要方向吗?在做产品创新时,中信信托秉承的创新理念是什么?


王道远:信托的制度设计赋予了信托运用和功能的灵活性。按照功能,信托可以分为资金/理财信托和事务服务信托两大类,我国的信托业务目前仍以前者为主,事务服务信托发展较为缓慢。然而,在国外较为成熟的信托市场中,事务服务信托与理财信托几乎各占半壁江山。回溯信托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事务服务信托真正还原了信托的本质。在未来,事务服务信托的发展也将是我国信托业转型与结构优化的重要方向。


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私募股权投资等业务也是信托业务的创新点。,其中两个方向是“大力发展真正的股权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信托公司设立直接投资专业子公司”、“鼓励开展并购业务,积极参与企业并购重组,推动产业转型”,这部分难度系数和风险很大,但能够体现资产管理机构的特色,实现差异化。


中国基金报:此前的信托都是面向高端客户,各家信托公司也针对此类客户推出了类私人银行服务,如今的“百发有戏”似乎代表了另一个趋势,是面向大众、面向草根,类似零售银行,也呼应了中信信托“金融普惠”的理念,这是否是信托转型的一个大趋势?如何实现业务模式上的转变?


王道远:这些是我们做的探索,我们想让信托制度惠及更多的普通投资者,通过信托关系的安排真正实现“金融普惠”。信托不只是服务于高端投资者的“阳春白雪”,在还原了基本的信托关系后,信托制度能够切实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各种权益类的保护与服务。土地流转信托、消费信托等就是通过信托的制度性安排,为农民及消费者提供了权益保护,极大程度地扩大了信托制度的覆盖面。


做类似零售银行的业务确实存在实现方式的问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的零售业务一定不会从头到尾都自己做,可以设立、兼并收购一些独资或合资的专业子公司,就像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都外包或者子公司化了。


中国基金报:创新产品推出以后,是否担心产品被复制?


王道远:信托产品比较外化,在技术、交易结构、流程上都不是秘密,产品被复制是一定会发生的市场行为,复制也意味着认同,我们希望被复制。金融机构比拼的绝大部分不是技术,难的是金融服务的过程,包括跟客户、机构之间沟通的方式。


比如土地流转信托,项目人员得愿意跟农民、村镇政府部门、种养殖大户去打交道,,还可能延伸到三农问题。有些金融从业者会认为,我成天穿得西装革履的,跟我打交道的人也应该穿得西装革履,那他肯定不愿意去农村,所以员工和团队观念的转变很关键。


传统业务保收入 创新产品看价值


中国基金报:事务型信托附加值不高,信托公司从中获利也不像投融资业务那么丰厚,如果再成立子公司或者团队来做,利润更会被摊薄,能不能有足够的盈利点来支撑?


王道远:创新的事务型信托产品盈利这一点我们目前考虑得不多。受到互联网和新型消费服务模式的影响,会先看这件事有没有价值和意义,有点像鸡和蛋、蛋和鸡的关系,先投入去做起来,市场有需求的话再考虑盈利的问题。如果先就想着赚钱再去看产品本身的价值的话,项目就会推进不了。虽然我们离互联网还比较远,但是互联网的思维在影响着我们。


中国基金报:从传统业务转向新型业务,好多信托公司都说可以转可以做,但是还没有新的盈利模式出来,您觉得有盈利模式吗?


王道远:从传统业务向新兴业务转型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业务,传统的业务仍然可以做。实体经济还需要资金的配置和重新配置,从这点来看,并不是原来的业务就不做了,只是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引发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原有业务的风险条件恶化,成本利润不划算,不像以前那么简单,需要信托公司提升自身的项目筛选能力和加强风险处置能力。


中国基金报:在创新产品的盈利前景还不太确定时,可能会受到很多抵触,如相关部门不配合、上层动力不够等,尤其是容易因为成本问题被搁置下来,中信信托以什么机制让各部门联动起来?


王道远:中信信托体制结构比较扁平集中,更多的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会经常出席会议,上阵指挥业务,在这种机制下,无论是研究部门、业务部门、市场部门,还是风险法规部门等,在讨论问题时人员比较集中,有利于沟通和统一观念,对产品的研究容易形成统一意见,沟通效率比较高,而且前期沟通时,业务的主角介入比较早。


做创新产品的部门往往是大部门,有其他的业务来支撑创新产品的成本,用中短线业务来养长线业务,同时做更大的规划,因此,不仅仅是通过创新去跨界交流,还有可能挖掘到有发展潜力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来源:中国基金报 邱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