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财经> 定向降准目的为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 非“放水信号”

定向降准目的为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 非“放水信号”

2021-10-17 06:21:55

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目前有针对性地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简称“目标削减”)的政策扩大到满足包容性金融部门贷款一定标准的金融机构。在这方面,有一种市场观点认为,此举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正开始转向“宽松的水释放”。然而,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目标减排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激励金融机构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因此,定向电平降低本身并不传递所谓的“放电信号”.

相对有限的货币释放

货币政策是否转向宽松?既要看政策本身的内容,又要看实际释放的货币数量。

根据中央银行最新政策,前一年贷款余额为1.5%或包容性金融增量为1.5%的商业银行可将存款准备金率降低0.5个百分点,贷款余额或增量为10%的商业银行可在上一年降低1.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其中包括小额信贷、小额贷款、个人工商贷款、农民生产经营贷款、学生贷款等。

大多数机构不同意“这一目标的削减将导致近万亿元的货币水释放”的观点。海通证券(Haitong Securities)首席经济学家姜超指出,虽然这一次一些标准有所改变,但目标削减一直存在,但标准没有明显下降,流动性有限,绝不是“洪流”。国金证券认为,目标削减的主要目的不是释放流动性,而是优化信贷结构,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包容性金融贷款。具体而言,虽然有针对性的削减可能会增加流动性供应,但央行仍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回收资金,以维持整体流动性稳定。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从某种意义来说,定向降准的公布意味着在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短期内全面降准将不会出现。”董希淼说,此次定向降准是一种结构性的流动性调节,并不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转向。

优化结构用意明显

那么,方向缩减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些分析师指出,在市场导向机制下,大型商业银行往往缺乏向包容性金融客户投资信贷的动机。一方面,政府不可能具体发布行政命令;另一方面,很难单靠社会诉求,这就要求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的实施上更加细致,并采取一定的激励和引导措施。

央行有关负责人在对此次定向降准进行解读时强调,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并不改变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取向。此次政策强化了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的正向激励机制,有助于促进金融资源向普惠金融倾斜,优化信贷结构。该负责人同时透露,下一步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为经济稳定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结构性货币政策需要解决结构性问题。目标下调虽然会产生一定的整体效果,但从本质上讲,它仍然是一种结构性货币政策。目前,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评估和存款准备金率的动态调整已经实施了三年。这一次,目标降级的金融标准是对初步评估方法的优化调整,目的是提高目标下调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形成对商业银行发展包容性金融业务的积极激励,引导资本流向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从而促进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部主任曾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支持实体主题不变性

金融发展依赖于实体,实体的转变借用了金融。事实上,真正的经济转型不仅为金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且对金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的流动性处于“紧密平衡”的状态,这是去杠杆化的需要。但同时,流动性“紧平衡”也会导致真正企业的融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上升。其中,中小型企业、"农业、农村地区"、减贫和其他包容性金融领域"融资困难、融资昂贵"这一结构性问题尤其受到决策者的关注。"曾刚说。

进一步指出,有针对性地减少普惠性金融涵盖了几乎所有类型的商业银行,一方面有助于缓解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短缺,另一方面将引导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加大对普惠性金融信贷的投资,从而缓解普惠性金融的融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为自身的去杠杆化创造相应的货币环境,而且可以避免信贷投资对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农村金融、创新与创业、扶贫、助学等负面挤出。

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国实体经济的核心任务是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因此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有更多的结构性需求。从根本上说,中国货币政策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主题从未改变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