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财经> 银行理财本行托管时代不再 迎来“超级管家”

银行理财本行托管时代不再 迎来“超级管家”

2022-06-26 06:15:08

,。作为全国银行业理财市场集中登记、信息披露和第三方托管机构,,适应银行理财业务健康发展的需要,提高市场效率。


  银行理财本行托管时代不再 


为了提高市场效率,注册管理中心应加强财务管理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经营和专业服务,、金融市场中介服务平台和投资者教育平台。

  8月29日,,经财政部、银监会同意,已于近日全资设立了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下称“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作为全国银行业理财市场集中登记、信息披露和第三方托管机构,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被业界视为银行理财资金的“超级管家”。

据报道,金融登记信托中心为中立性服务企业,为法人,。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资本10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财务登记托管结算业务;金融业务的风险监控与分析;建设大型财务管理数据库、信息和技术服务、市场调研、财务管理的直接融资工具和银行财务管理计划业务的综合服务;财务信息披露和培训推广。咨询、投资者教育等服务;银监会同意的其他业务。

从产业看,,促进银行财务管理的监督,未来的方向是逐步实现财富管理产品交易的流通,形成二级市场。

  此前,由于银行理财多为分散托管,不同理财产品之间不能相互转账、流通或转让,而统一的第三方托管平台无疑将对提升理财产品的流动性。,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成立后,下一步可能有新的交易品种出现,例如可以进行交易和转让的品种。

事实上,早在2015年初,中国央行副行长梅世云就公开表示要加快财务管理登记制度,推进财务管理、股票和活跃市场的转移和质押融资。据了解,当前的金融注册托管中心已经完成了国家银行金融信息登记系统、中国信用网络和金融综合业务平台的体系结构,以适应银行业和金融管理健康发展的需要,提高市场效率。

  理财业务健康发展不能忽视的必要条件包括,减轻银行刚性兑付的负担。长期以来,我国民众都对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有着过度依赖,不乏将对在商业银行销售的理财产与存款画上等号,认为是只赚不赔的买卖。在此背景下,银行迟迟未能摆脱刚性兑付的尴尬,不仅增加了银行的运营风险,也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在郭田勇看来,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成立有助于银行刚性兑付的有序打破。这也是业界认为银行理财实行第三方托管势在必行的主要原因。

银行财务管理告别托管

据中国的债务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国已有600多家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了金融服务,存量超过26万亿元,其中绝大部分由银行管理。然而,银行的托管意味着如果回报率不符合标准,银行可以调整银行内部的利率。从表面上看,它既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又保护了银行的声誉,但实际上却不利于银行控制业务风险,更不用说打破理财产品隐性担保的做法,提高投资者对无风险回报的期望,不利于银行财务管理业务的深入发展。此前,为了解决银行的“隐性担保”和“刚性支付”问题,银监会曾发函呼吁实行“卖方负责,买方负责”,但在目前情况下,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成立,未来银行理财产品将有两种托管渠道,一是跨行托管,一是在该中心托管。按照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阐述,。这在此前已有铺垫——目前正处在征求意见阶段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曾对理财托管提出要求,“商业银行应当选择银监会认可的托管机构托管本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商业银行不能托管本行发行的理财产品。”

事实上,早在2013年,据报道,中国债券正在努力为银行业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披露平台。在随后的几年里,要求将第三方托管集中在银行融资中。本文的目的是解决银行财富管理产品的基础资产信息不完整、部分信息登记不准确等问题。

  而在当规范化的统一管理落地之后,市场的关注焦点开始转向执行层面,例如无法规避的成本问题。据悉,目前银行理财的托管费率约为1-2个BP,实际操作中另有部分银行免收托管费,这样一来,选择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进行托管,即便不存在成本上升,费率方面也恐难有竞争力,。原因是可能遇到来自银行方面的阻力,中心能否快速拓展理财托管业务还不得而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