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财经> P2P网贷平台盈利了吗?资产端是什么?

P2P网贷平台盈利了吗?资产端是什么?

2020-09-22 09:21:30

  2015年已经快到年末,我们看到互联网金融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依然保持在一个非常快的发展速度。以网络借贷(P2P)市场为例,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今年线上市场的交易规模已经突破一万亿,累计交易用户已经超过1500万,整个市场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但是这半年我们听了一些关于资本寒冬的声音,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具体到互联网理财行业,很多VC都发现这个市场和之前投过的TMT领域不太一样——规模效应并不如预期的显著,随着平台交易规模的增长,不但没有盈利,可能亏损的部分还越来越多了。

这里发生了什么?以下公式可以解释这一点。

  第一,利润的很大一部分被风险兑付金吃掉了。

  我们看网络借贷的基本模型:资产端和资金端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连接在一起。

这是LendingClub在美国做的事。如果借款人逾期/不良,社会信用系统将首先发挥作用,然后贷款俱乐部本身将不会与它一起,并赚取贷款手续费。然而,在我国,我们看到的是社会信用体系本身的作用是有限的,为了获得迅速发展和客户,财务管理平台选择了债权转移和刚性支付的方式来保护投资者的信心。因此,一旦出现逾期或坏账,平台需要使用风险准备金的底部。平台越大,风险积累越严重,实际利润越低。

  前两年我们看到平台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零坏账”。今年很有趣这么说的平台少了,大家都知道零坏账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是否有足够的风险准备金去兑付、去维系投资人的信心。这也可以说是为风控建立交的学费。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认为今年和接下来一到两年时间,平台会经历一个“补课”的过程,把之前快速扩张带来的风控基础不牢固的问题渐渐消化掉,然后行业自身也会经历一个自我洗牌到规范化的过程,最后进入真正稳定发展的阶段。

  第二,整个行业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大部分平台在获客上都要支出巨额预算。

由于僵化支付的盛行,目前金融平台在资金方面的客户越来越同质化。不同类型的资产被稀释,强调“资本保全和利率”和“高回报”。上周,愉快贷款首次公开募股(IPO)显示,2015年上半年,愉快贷款在营销上的支出为1.2亿美元,几乎是2014年全年的6倍。如果订单用户得到客户,每人仅在线至少800元,离线成本就会更高。行业三大平台仍然是这个,中小型平台是热点。

  行业里最近有一种声音:“资金端没有问题,但优质资产太少了。”

  其实这句话是不准确的。正确的说法是:“便宜又优质的资产太少了。”——10%以上、号称保本保息的资金端利率,让习惯了6%固收利率都要去银行排队抢的中国普通用户们当然蜂拥而至;而便于开发又优质的资产端本身就全行业稀缺,网络借贷行业发展的第一波资产端红利已经吃得差不多了。就像前文写的,现在才开始是看风控和定价功力的时间。

结合上述两点,互联网财务管理平台应具有盈利能力、扣留风险支付、提升成本、以及人员工资、租金、运营成本等。如果大多数平台扣除融资收入,其中一些平台将无法实现收支平衡。

  因此,我认为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网络借贷平台们会出现角色上的分化——即除开一少部分实力特别强的玩家,现有的平台将更多成为“生产商”的角色,聚焦在资产端,核心价值在于发现合适的资产,做好“资产端风控和定价”;而资金端会有一批新的公司、也会有现有平台转型加入,成为互联网理财整个流程中的“服务商”。其核心价值是服务好互联网理财用户,会做对生产商资质的识别、用户个性化需求解读,最终实现为用户匹配合适的上游产品或配置组合。

  资产端的部分很好理解。简单举个例子就是一个人要借钱,别人不敢借我敢借——因为我的风控模型告诉我,这个人的风险水平我能够甄别,我也有能力对这个借款行为做合适的利率定价。当然,也不能小看这件事,要做好是需要很大投入的,所以现有的平台将会越来越偏重资产端。

  让我们开始讨论资本方面。

  文章最开始说了用户数,网络借贷行业1500多万,整个互联网理财市场大概4000多万交易用户。但其实和整个网民、或者和人口基数去比还是很少的一个数字。目前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余额13万亿、个人存款130万亿、信托接近10万亿,还有其他债权投资品,现在互联网理财的资金端规模连传统的市场的零头都不到。市场很大,资金端的产品应该怎么做可以把用户带到互联网理财里面来?

  第一,帮助普通用户辨别产品提供方的风险。

目前,市场上的用户实际上面临着两种风险,一种是道德风险,另一种是商业风险。在过去的两年中,P2P的运行和关闭时有发生。我们发现,这些运行的平台大多是小平台、新平台或恶意金钱骗局,或者他们已经是基层团队,如果他们发现自己做得不好,就会拍拍屁股离开,不管投资者的死亡或生命如何。这些都是道德风险,通过实地考察和操作历史观察是比较容易筛选出来的。那么对于一些大型平台来说,随着运行时间的越来越长,流量越来越大,我们也越来越关注其自身的操作风险。通过日常运营数据,我们关注每一个可能的风险点,如流入和流出是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倒置,在付款高峰到来之前投标是否异常等等。这些风险事件在中国汇汇在线和神融在线等大型平台崩溃前得到了清晰的反映。

  第二,解读用户的理财需求。

  用户的需求是个性化、场景化的,单一平台的产品很难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在一个理财用户长达20,甚至30年的理财生涯中,20岁和30岁的可投资金,面对的消费需求肯定是不一样的;用户刚刚从余额宝接触理财,到开始尝试投资P2P熟悉理财,再到之后其他的理财方式,利率偏好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但是财务管理总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每个人都会面对自己的生活场景,每个月都要支付房租或抵押贷款,几个月后苹果将推出一款新产品并切断他的肾脏,这与他的财务计划是分不开的。

  第三,帮助用户实现个性化的理财资产配置。

  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非常多不同利率区间,不同流动性安排的产品,其实资金端产品是可以主动创造一些场景为用户服务。举个例子,一个用户手头有6000元要买iPhone,一种是直接全额付款买掉,另一种是可以利用金融工具,比如分期付款六个月,然后拿这6000块去买一个等额本息的互联网理财产品,这中间差不多就赚了200元,等于花了5800就买到这个手机了。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优秀的资金端会从上游市场组合不同利率、资产、付息方式、期限等要素的产品,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场景化理财需求。

  总之,当资金端真正发展起来,同时现有的平台们做好了对资产端风控、定价的事情,才真正是互联网理财行业的大发展。用经纬Harry的一句话总结,就是“我们会有新的渠道的出现,用互联网卖产品,用互联网收集数据,用互联网的方式做风控的模型,用互联网来去创立新的使用场景。”

  最后聊聊关于行业的投资机会。

  过去VC看项目,美国有一个成功模式,就在中国找一个类似的投。但在金融市场上这招不太管用了。中国的金融市场有很多地方是与美国市场完全不同的,比如:、市场普遍刚性兑付、信用体系不完备。所以我们看美国有个LendingClub然后在中国找,找到了P2P,投完一圈以后发现好像跟美国不一样,平台本身要承担风险,于是变成了Ondeck(美国一家创新放贷公司),最后金融属性大过互联网属性。

  那资金端在美国有类似的公司吗?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们发现一个特别特别重要的事实:在美国说财富管理,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证券类投资品、想到的是基金;而在中国说财富管理,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固定收益类理财,普通用户想得是银行、高净值用户想得是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这是由文化差异、金融教育水平等多方面造成的结果。因此我大胆说一个假设,在中国最先把线上财富管理做起来的,不会是股权类产品配置,而是债权类产品。这是由于中国目前债权从2~20%以上宽泛的利率区间、多样化的资产端和上游金融素材、尚未被充分利用的金融工具共同构成的市场。

  关于资金端还有个很重要的事。前面我们说刚性兑付,但我相信随着整个行业往前跑,金融市场最后一定会是市场化的,刚性兑付不可能永远存在。而这段时间能在资金端做一些专业的工作和数据的积累就特别重要了,可以在未来的资金端竞争中占据先机。而这中间也会给优秀的资金端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

  过去几年美国有一批公司叫机器人财务顾问,用金融工具帮助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进入理财市场。我认为在国内接下去的一段时间里也会出现这样的公司,我自己也正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当然,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和用户本身的成长,我相信线上对个人财富管理一定是没有资产界限的,甚至是全品类、全球化的市场。这个趋势可能很漫长,每家公司的路径也各有侧重。但好在市场足够大,一定能容纳数十家公司在这其中找到各自适合的道路。

最后,让我们谈谈冬天和春天。2015年已经在冬天了,我们看在线贷款,互联网金融市场也有一些负面的情绪。但事实上,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金融的特点决定有很多机会,更多的互联网机会。无论它是资本还是资产,做你擅长的事情,建立自己的风险控制模型或推荐模型,你永远不会害怕所谓的寒冷,并且为春天的到来节省更多的电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