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财经> 别亏了才醒悟!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

别亏了才醒悟!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

2022-06-15 09:15:39

对于老百姓来说,听到“打破刚性兑付”这一条可能就要惊慌了,以后买银行理财或其他资管产品,不仅没有保收益一说,还不一定保本。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重点针对刚性兑付、多层嵌套、。


银行不兜底了,还买银行理财吗?


,金融机构对资管产品应实行净值化管理。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金融机构的资管业务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要实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推动理财产品向净值型产品转型,让投资者了解风险,自担风险。

金融机构刚性兑付将被惩戒。此次资管意见对打破刚兑不再是说说而已,而是有了明确的惩戒:存款类金融机构,比如说银行,足额补缴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基金;非存款类持牌金融机构则实施罚款等行政处罚。

那么以后买银行、信托、保险,基金、证券等机构的理财产品,机构都不再兜底了!证券和基金的投资者在多年的市场教育下,早就认识到投资没有稳赚不赔一说,但是把银行理财、货币基金或信托产品当作无风险理财的投资人恐怕一时半会没法接受。

耳朵君在银行调研的时候,到银行大堂咨询理财产品的有好多退休的大叔大婶爷爷奶奶,开口第一句肯定是问保不保本,说保本了才往下聊,第二句就是问收益,预期收益能比定存高一点就开开心心的了,产品、风险什么的说看不懂。现在要是跟他们说,理财产品不保本也不保收益,风险自担,大叔大婶爷爷奶奶还敢买吗?

中国理财市场打破刚兑是一个大趋势,,而非金融机构,比如网贷行业也早已被要求去担保、去刚兑。未来再也没有所谓的无风险理财,投资人只看收益,不看风险的“坏毛病”要改改了。

在风险相当的情况下,收益比较高的理财产品或将胜出。比如说银行理财起投门槛5万,收益率只有4%、5%,却不再保本保收益,那投资人为什么还要投银行理财呢?同样是不保本不保收益,风险自担,当然是投收益率可能更高的理财产品。

 

封闭式理财产品不得低于90天?


资管意见第十五条,“规范资金池”,金融机构每只资管产品的资金应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禁止资金池业务。同时,为了降低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应加强资管产品久期管理,封闭式资管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

对此,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部分金融机构运作资金池,多只理财产品对应多项资产,每只产品的预期收益来自哪些资产无法辨识,风险也难以衡量。且,机构将理财产品所募集的低价、短期资金投到长期的债权或者股权项目,增加了理财产品的流动性风险。

该资管新规或意味着金融机构90天以下的封闭式理财产品不复存在。中国人讲究“落袋为安”,更倾向于短期投资/投机,担心时间长了变数多。长期价值投资这个概念不仅普通投资人不屑,就连很多金融机构都不以为意。新规出来后一方面能降低期限错配的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或许也能减少短期投机行为。

对部分投资人来说,影响还是比较大的,那些希望资金能快速周转,坚持短期投资的人可能就会转而去寻找其他的理财产品了。

 

非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资管业务?


资管意见第二十九条规定,,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销售资管产品,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主要指私募基金的发行和销售,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资管意见的要求;非金融机构发行、销售资管产品的,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及资管意见关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要求;非金融机构和个人未经金融管理部门许可,不得代销资管产品。

除了金融机构,很多非金融机构,如互联网金融平台,投顾公司都纷纷开展理财业务。,理财市场乱象频出。。

对于非金融机构来说,如果没有拿到相应的资管资格或许可,将无法再开展理财业务或代销业务,否则面临严重处罚。投资者在互联网金融平台或者一些线下理财、投顾公司进行理财时,不能盲目投资,要注意所投资的平台或公司是否有相应资格和许可。


保本基金被削去了保本之名


银行理财不再刚性兑付,被不少投资者视为“保本神器”的保本基金以后也不好做了。


近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将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并发布关于避险策略基金的指导意见。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将保本基金名称调整为避险策略基金,取消连带责任机制,完善风控要求,控制单个产品规模。


证监会的解释:“避免误导投资者,帮助投资者充分认识到极端情形下仍存在投资本金损失的风险,引导投资者形成合理预期。”


也就是说,明明可能“不保本”,就不能叫做“保本基金”。万一“出事”了,谁负责来保本?

  

不过,从收益上看,截至2月10日,现存151只保本基金中,有35只基金单位净值低于1元面值,占比达23.18%;去年79只保本基金中,36只收益率为负。保本基金平均收益率仅为0.05%,还不如把钱放在余额宝。



为何银行理财和保本基金都在向不保本转型?



债市下跌


保本基金设计的主要思路就是大部分的钱用来买债,获得一个低风险的收益来保本,一小部分用来投资股票或者基金,博一个风险收益率来提高净值。


但2016年10月下旬债市开始下跌,至12月下旬暴跌期间,超过九成债基是负收益。


债市下行,使得许多为银行委外资金量身定做的基金,净值缩水明显,有些甚至跌破1元面值。受此影响,去年一些银行理财产品由于未能达到预期收益而不得不花钱填补亏空。


非净值型银行理财收益率走低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相比之下,净值型产品突破“刚性兑付”,也提供了获取更高收益的可能,前景看好。


而保本基金,受债市影响,产品收益率大幅滑坡。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相比于2014、2015年15.98%、9.86%的好成绩,2016年,保本基金平均收益率仅为0.79%,其中成立1年以上的保本基金中,近半数负收益。


资金面紧张


2月14日,央行公布了1月份的核心金融数据: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57.5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去年同期低2.7个百分点。


在春节前一两周,央行曾大量投放短期货币,M2增速最后仍只有11.3%,可见当前资金明显被收紧;春节后,央行天天净回笼货币,一度连续6天中止逆回购,可以看出,央行真的已经变脸,2017年货币政策“前紧”的局面已经形成,这就造成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的趋势越发明显。


此外,2015年以来,我国GDP增速继续下行,以煤炭、钢铁、水泥为代表的资源类、重工业类行业产能过剩现象严重,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负增长,房地产去库存压力沉重,行业风险加重,信托项目系统性违约风险上升。


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本身就不符合市场规律。在“刚兑神话”的光环下,投资者只会继续盲目跟风投资,对整个资本市场的是巨大隐患。


不仅仅如此,,去除理财市场的隐患,树立投资人的风险意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