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财经> 光大银行(601818)深度报告:资负结构积极调整,资产质量处改善通道【林加力/解巍巍/王弓团队】

光大银行(601818)深度报告:资负结构积极调整,资产质量处改善通道【林加力/解巍巍/王弓团队】

2021-10-20 11:48:39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报告摘要 

光大银行:集团平台具协同效应,资本补充已落地

光大银行在改制后光大集团中处重要位置,总资产占比达91.3%。光大集团拥有金融全牌照优势,协同效应强。17年底,公司向光大集团、华侨城定向增发H股募资约274亿元,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约1个百分点。

资负结构:17年积极调整,向存贷集中

资产端:总资产增速虽逐步放缓,但受益于融资需求旺盛贷款保持高增,3Q17贷款占比提高5.8个百分点至51.0%。横向比较贷款占比提升幅度居前。负债端:在存款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主动压降同业负债。17年同业市场利率持续抬升的过程中,泛同业负债1Q、2Q、3Q分别环比下降了8.4%、11.9%、1.2%,占比较2016年末下降7个百分点至3Q17末28.8%。公司泛同业负债占比在上市银行中的降幅最大。

盈利因素:息差有望扩大,扩张能力增强

,最终将会使得银行收益率曲线变陡,18年公司息差有望受益。公司资产端收益率在17年已逐渐走高。负债成本率18年将边际缓解。,资本补充已到位,缓解资本充足率压力。测算中性条件下18年资产增速可达8.8%。

资产质量:资产质量处改善通道,拨备压力缓释

公司不良认定比例已接近合理标准,存量不良压力在18年有望减轻。各项资产质量指标处于改善通道:不良生成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逾期贷款率自15年已现拐点,持续下降。公司3Q17信贷成本边际下降的同时,拨备覆盖率确有提高,侧面体现资产质量压力在逐步缓解。

投资建议

光大银行在17年大力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边际改善幅度高于同业。各项资产质量指标在15年已见拐点,目前存量不良基本消化完毕,处于资产质量改善通道之中。给予光大银行强烈推荐评级,预测17-19年BVPS分别为5.23、5.69、6.22元,对应PB为0.90、0.81、0.71。

风险提示

经济超预期下行导致资产质量大幅恶化;短端利率抬升;贷款利率提高不及预期。


一、

光大银行:集团平台具协同效应,资本补充已落地



1
历史沿革

光大银行成立于1992年,由光大集团发起设立、全资控股。1997年光大集团总公司等131家股东作为发起人将光大银行改制为股份制银行。1999年,光大银行收购了濒临倒闭的中国投资银行,并入后者137个营业网点及资产负债。2007年汇金公司向光大注资等值200以人民币的美元。光大银行先后于2010年8月、2013年12月在上海证交所、和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2014年12月8日,光大集团由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并更名为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受让汇金公司持有的90亿股光大银行股份。受让完成后,光大集团直接及间接持股比例由4.41%上升至26.19%,成为光大银行第一大股东;汇金公司直接持股比例由41.24%下降至21.96%,为第二大股东。

光大集团直接和间接享有的表决权以及汇金公司直接享有的表决权合计占总表决权的 49.96%。17年12月光大银行向华侨城和光大集团增发H股完成后,光大集团持股比例提高至29.00%,仍为第一大股东。


2
集团改制,发挥协同效应

2014年7月7日,。光大集团由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股份制公司 ,。光大集团在重组改制后集团内股权关系梳理清晰。

集团具有金融全牌照优势,协同效应强。光大集团包含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资产管理、期货、金融租赁及信托等金融业务,以及实业投资业务。8个一级子公司分别为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光大永明人寿、光大香港、光大金控资产、光大兴陇信托、光大实业、光大云付。光大银行借助与光大集团的密切联系,得以建立跨市场、跨板块的综合金融平台。通过与光大集团及其旗下各附属企业的协同效应,积极发展交叉销售和加强资源共享,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

光大银行在集团中处重要位置。在各类业务中光大银行在其资产中占比最大。光大集团2017年三季末总资产4.41万亿,光大银行总资产占比91.3%;光大集团17年前三季度净利润314亿元,光大银行净利占比80.4%。

协同联动、管理创新,推进综合化经营。一方面,光大集团成立联动领导小组,下设6个联动工作小组,其中4个工作小组由光大银行牵头;另一方面,光大银行将集团各项联动指标纳入考核体系。17年一季度光大银行将集团客户部与投行业务部合并成立一级部门“战略客户与投资银行部”,整合内部资源,并对客户分层管理。17年前三季度光大银行和光大集团兄弟企业联动总额达8390亿。

3
可转债、定增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光大银行16年总资产增速达26.9%,加权风险资产同比增长21.9%,增速高于股份制平均水平。虽然光大银行15、16年分别发行了两期200亿、100亿优先股,但只能补充一级资本,不能补充核心一级资本。16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21%。

17年3月17日,光大银行发行300亿元可转债。可转债在转股前面值超过公允价值的部分可计入权益中“其他权益工具”作为核心一级资本。因此负债端的应付债券计入可转债的公允价值248.39亿,剩下的部分51.61亿元则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其他权益工具,也就是核心一级资本内。17年一季度末,光大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年末提高了4BP,资本充足率逐步回升。转股后可转债可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提高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17年12月22日,光大银行完成H股定向增资,分别向华侨城集团、光大集团发行42亿、16.1亿H股股票。发行价格为5.3283港元,即2016年每股净资产4.72元,共募资274.2亿元。静态测算发行后17年三季度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0.99个百分点至9.68%,明显缓解资本压力。

二、

资负结构:17年积极调整,向存贷集中

1
资产端:资产端向贷款集中

资产端向贷款集中受益于17年融资需求旺盛,贷款保持较高增速,前三季度分别同比增长16.4%、15.4%、14.6%。资产端增速持续放缓,1Q、2Q、3Q总资产同比分别为18.1%、7.1%、5.1%。17年三季度末,贷款占比提高5.8个百分点至51.0%。横向比较,上市银行中光大银行贷款占比提升幅度仅次于中信与民生。

同业资产占比回归合理水平。五大行的同业资产占比一直保持在10-6%左右的合理水平。中小银行通过买入返售科目扩张同业资产占比在2012年到达高点。光大银行1Q12同业资产占比达28.21%,。17年的三三四检查与流动性收紧的背景下,银行普遍降低了对收益率较低的同业资产的偏好。光大银行17年三季度末与年初相比占比下降4.6个百分点,已与五大行平均水平接近。从这点来看17年光大银行的同业资产调整基本到位。

应收款项占比低于同业平均水平。过去几年股份制、城商行投资非标主要计入应收款项科目。自17年年底以来的55号文、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对银信通道、委托贷款通道进行约束。银行面对这类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非标转标的方式减少压力,另一方面部分业务由于不符合资金来源、资金用途仍可能无法转标、应收款项投资科目或受此影响。

2
负债端:同业负债压降幅度大

17年负债结构转变,主动压降同业负债。进入17年同业市场利率持续抬升,光大银行扩张明显放缓了脚步。二季度末、三季度末总负债环比分别下降2.5%、0.3%。其中主要压降的是泛同业负债(同业负债+同业存单),1Q、2Q、3Q分别环比下降了8.4%、11.9%、1.2%,降幅分别为1115、1437、123亿元。另一方面,存款端则保持平稳增长,三季末存款同比增长4.5%,与股份制总体增速4.4%基本持平。同业负债压降、存款稳步增长,17年三季末存款占比60.9%,与16年末相比提高了3.4个百分点,在上市银行中提升幅度最大。

泛同业负债占比降幅在上市银行中最大。光大银行泛同业负债的占比从16年末的35.8%,下降至3Q17末的28.8%,下降了7个百分点。三季末股份制银行加权泛同业负债占比为29.7%,光大略低于这一水平。横向比较,光大银行泛同业负债在上市银行中的降幅最大。

四季度同业存单规模持续下降。从同业存单的存量规模来看,17年一季度为存量的高点,自4月开始光大银行转变负债扩张思路,同业存单的规模逐渐下降。17年四季度光大银行同业存单规模下降413亿元,占三季末计息负债的1.1%。因此预计四季度光大银行负债结构仍在调整之中。

三、

盈利因素:息差有望扩大,扩张能力增强

1
息差:将受益于利率曲线陡峭化

资产、负债端收益率将受益于利率曲线陡峭化。: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新规中同业融入加入了同业存单;同业存单额度设限。,短端利率下降;长期限资产上的投资相应减少,长期利率上升,最终收益率曲线将会变陡。短期利率的下降有利于同业负债占比较高的股份制银行降低负债成本;长期利率的上行会逐步在资产端定价上体现。

光大银行资产端收益率已见回升。测算光大银行17年二季度、三季度资产收益率分别环比提高了15、5BP。但三季度息差没有持续回升主要受负债成本提高影响。考虑17年四季度受跨年流动性影响同业利率继续提高,预计全年净利差为1.40%。假设18年资产端收益率对标17年四季度生息资产收益率4.20%;负债端成本率对标17年三季度计息负债收益率2.69%。预计18年净息差扩大至1.68%,较17年提升14BP。


2
规模扩张:增速18年有望回升

如前文所述,光大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结构调整已十分充分。泛同业负债占比在上市银行中降幅最大,贷款在生息资产中占比的提升幅度在上市银行中仅次于民生、中信银行。17年三季末光大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仅5.06%,平均生息资产同比增速12.6%。预计17年四季度结构仍将继续调整,资负结构调整到位后有助于光大银行18年规模扩张。

。考虑非标转标下贷款增速或提速,投资类资产中应收款项投资可能的压降。对生息资产增速敏感性测算,在中性条件下,假设18年贷款增速15%、投资类同比增速5%(应收款项投资增速-27%),生息资产同比将增长10.3%。

定增补充资本,提升扩张能力。17年底光大银行H股定增完成后,静态测算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高98BP,仅次于五大行和招行。我们测算在中性条件下,不考虑可转债转股,维持静态测算H股定增后的资本充足率、相同的RWA/总资产比例,可以支持18年资产扩张增长8.8%。


四、

资产质量:资产质量处改善通道,拨备压力缓释

1
不良认定接近合理比例,资产质量处改善通道

资产质量处于改善通道中,不良生成逐步向好。测算光大银行17年1Q、2Q、3Q的不良净生成率分别为0.80%、0.94%、0.67%,与16年全年不良生成率1.38%相比下降约60BP。16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转正,17年增速进一步提升,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改善有很大帮助。预计18年PPI虽略微下降,但仍将维持在3.5%左右,企业利润增长不会出现明显下滑。实际新增不良不会进一步恶化,不良生成仍将处于改善通道之中。上市银行在行业中作为大中型银行在全国各地均有布局,并且贷款结构具有分散、同质化特征。因而新增不良的改善具有普遍性,光大银行也受益于这一点。

股份制银行逐步确认存量不良,光大已接近合理标准。从不良认定的程度来看,股份制银行的不良与90天以上逾期贷款比例自2013年开始降至1倍以下。伴随资产质量的逐步改善,16年开始股份制银行逐步弥补认定标准的缺口。17年上半年不良认定比例上升至82%,与2Q15末的低点65%相比提高了17%。光大银行自16年下半年开始不良认定比例逐步提升,16年末与上半年相比提升8%至80%,17年二季度末提升10%至90%。若按此每半年提升的幅度,17年末不良认定比例有望达到1倍。意味着光大银行的存量不良基本确认完备,光大银行18年的存量不良压力将小于其他不良认定标准在90%以下的股份制。

逾期贷款指标自15年已现拐点,表现优于同业平均水平。逾期贷款率与不良率相比人为影响因素更小。光大银行逾期贷款率的拐点在15年就已到来,先于行业平均水平。17年二季度末光大银行逾期贷款率为2.53%,与最高点相比下降了1.57%;优于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为2.97%。90天以上逾期率也自15年逐步下降,17年二季度末为1.76%,在股份制中仅次于招行、兴业。

2
信贷成本放缓的同时拨备提升

光大银行信贷成本处同业较低水平。17年以来光大银行的信贷成本持续下降,17年前三季度光大银行信贷成本0.94%,与16年全年相比下降46BP,与股份制整体保持同步放缓趋势。并且前三季度信贷成本相较于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1.60%,更接近于国有大行0.84%的信贷成本。

17年三季末,光大银行拨备覆盖率154.02%,与二季末相比提高了1.84个百分点。同期信贷成本、不良生成率仍维持低位。侧面体现了光大银行资产质量改善的同时,拨备压力逐步缓解。

五、

投资建议

从基本面来看,光大银行在17年放缓扩张脚步,大力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边际改善幅度高于同业。伴随市场利率边际减弱,资产端利率在到期续作后的提价,息差有望扩大改善幅度。各项资产质量指标在15年已见拐点,目前存量不良基本消化完毕,处于资产质量改善通道之中。

对光大银行的指标进行预测:

1、预计再融资需求、资本补充的背景下,18年资产扩张增速有望回升至8.7%。

2、预计受益于利率曲线陡峭化、资产端利率在到期续作后的提价,净息差有望扩大。17年三季度生息资产收益率4.20%,计息负债成本率2.77%。预计18年全年生息资产小幅提升,资产收益率同17年三季度单季水平,负债成本率同17年二季度单季水平,18年全年息差提升14BP。

3、手续费收入中,银行卡、投行及资管收入具有一定竞争力。预计17、18年非息收入增速分别为9.4%、9.5%。

4、光大银行资产质量已处于改善通道中,伴随不良生成逐渐放缓,信贷成本有望下降,我们保守预计18年信贷成本为1.07%。

将ROA的分子净利润拆分成银行营收的各类因素:净利息收入、非息收入(手续费收入及其他非息收入)、成本、拨备和税费。其中,净利息与拨备是影响业绩的两个主要因素。

基于以上盈利预测,给予光大银行强烈推荐评级,预测17-19年BVPS分别为5.23、5.69、6.22元,对应PB为0.90、0.81、0.71。

六、

风险提示

经济超预期下行导致资产质量大幅恶化;短端利率抬升;贷款利率提高不及预期。

相关研究报告:

1.林加力/解巍巍/王弓团队【行业·专题:整治市场乱象,

2.林加力/解巍巍/王弓团队【行业·专题:私募基金新规出台,


推荐    维持评级


行业与沪深300走势比较



分析师:李锋
执业证号:    S0100511010001
电话:    010-85127632
邮箱:    lifengyjs@mszq.com

研究助理:林加力
执业证号:    S0100116120026
电话:    021-60876702
邮箱:    linjiali@mszq.com
分析师:解巍巍
执业证号:    S0100517110003
电话:    010-85127535
邮箱:    xieweiwei@mszq.com

研究助理:王弓
执业证号:    S0100117010009
电话:    010-85127535
邮箱:    wanggong@mszq.com


分析师与研究助理简介
李锋,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曾供职于国家经委、国家物资部、国内贸易部、中国信达信托投资公司、中国银河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林加力,银行业研究助理,浙江大学会计学硕士,曾供职于联想集团、浦发银行总行。擅长商业银行业务、货币信贷政策、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研究。

解巍巍,银行业分析师,2015年加入民生证券。

王弓,银行业研究助理,经济学博士,在《管理世界》等国内期刊发表过多篇研究成果,2016年加入民生证券。


特别声明


本微信号(订阅号/公众号)发布内容仅供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微信内容而视其为客户。本微信号不是民生证券的研究报告发布平台,任何完整研究观点应以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客户做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本公司也不对因客户使用本微信号发布内容而导致的任何可能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发送、传播或复印本报告。本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