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财经> 多城地铁规划未获批复,基础设施类的信托收益却上涨了

多城地铁规划未获批复,基础设施类的信托收益却上涨了

2021-08-15 07:17:49


01


最近有两件事值得关注。

第一件是多个城市的新地铁项目未获批复。包括武汉、厦门、包头、咸阳等。其中,包头是在建项目被叫停。2017年以来,除了原来有地铁的城市之外,没有任何一个新的城市获得批复。地铁项目审批趋严,原因据说是防范金融风险。以前审批时只看技术可行性,现在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因素都要考虑。

地铁是基建的一种,地铁审批趋严能反映出整个基建类项目审批情况。之后一段时间,全国新上的基建项目很可能会减少。

新上的基建项目减少,是不是意味着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减少,从而带动基础设施类的信托产品收益下降呢?不是。

最近,基础设施类的信托产品收益上涨了,这是我们要关注的第二件事。2017年上半年,基础设施类的信托或资管产品收益大多在7%左右,到了第4季度,收益上涨到了8%左右。部分收益较高的资管产品,收益已经接近9%了。


02


信托产品收益上涨是因为货币政策紧缩。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常配套出现,基建项目缩减的同时,信贷政策也从紧,市场资金减少。所以,尽管新上的基建项目减少,但基础设施类的信托和资管产品收益上升。

2015年底时,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员突然从为钱发愁的难题中解脱了。笔者所认识的一位县长,本来天天愁着怎么为县里的项目融资,突然就拿到了20亿。

那段时间,国家开发银行增加基建贷款投放,财政部推动债务置换计划,各自为地方政府带来了几万亿的资金。这种时候,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量也会增加。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之间的差别,没有10万亿,也有5万亿。货币政策紧缩时,地方政府手里可用的钱要少5-10万亿。

当手中可用的钱少了5-10万亿时,即使新获批的基建项目减少,地方政府手中的钱仍然不够用,因为新项目无法得到批复,但绝大多数原有项目还是要继续进行。于是,只能提高成本来融资,从而带动基础设施类的信托和资管产品收益上涨。


03


宏观经济政策时松时紧、松紧交替并不奇怪。某段时间经济增长势头受阻,就采取宽松的宏观政策刺激一下;然后发现有泡沫了,就采取紧缩的货币挤一下泡沫。这和炒菜时水多了加盐、盐多了加水是一个道理,果然是“治大国如烹小鲜”。

基础设施类信托和资管产品的风险,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不大。毕竟,既要防泡沫,也要防系统性风险,而任何一个地方政府出现违约,都极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不管宏观经济政策是紧是松,各方都会努力避免地方政府出现债务违约。

房地产商和工商企业在紧缩的环境下会面临较大压力。如果之前一两年盲目扩张举债过度,接下来还款压力会很大。


04


宏观经济政策总是会时松时紧,一直松或一直紧的情况不会长期持续。松的时候是“资产荒”,紧的时候是“资金荒”。“资产荒”时,一些财务指标不健康的企业也能融到资,风险不会暴露。一旦进入“资金荒”,这些企业的债务到期后无法借新还旧,风险就会暴露出来。

虽然货币政策紧缩时,企业的债务风险才会暴露出来,但决定企业债务风险的根本还是企业本身的财务情况。不论在哪种政策环境下,投资者都应该关注企业本身的财务情况。唯有如此,才能跨越周期地降低风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