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托资讯> 【农信荐读】文化金融发展中亟需取得突破的三大领域

【农信荐读】文化金融发展中亟需取得突破的三大领域

2022-08-20 12:42:22


文化金融是立足于文化生产领域的金融服务与资本市场体系,也是新兴的研究领域。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没有金融“血亏”,没有科技“腿软”,没有文化“心虚”。能否成为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是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正在成长为新的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金融发展也进入了关键时期。我们认为,接下来文化金融的发展需要在三个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建设文化金融基础设施,为统一的文化金融市场夯实基础;强化文化金融机构专营化,成为文化金融生态中枢;促进文化金融中心城市建设与发展,结合新一轮城市建设完成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战略性全国布局。


突破点一:完善文化金融基础设施

文化金融发展迫切需解决无形资产评估难题。金融服务基于标准化的价值评估。文化类企业以无形资产比重较高为特征,在融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评估难、融资难的问题。同时,文化产业的类型多样化,评估的标准难以统一、程序也不够规范、相应市场价值难以量化。2016年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发布了《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指导意见》,但在实践中还有大量理论与现实问题尚须解决。促进文化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转化过程中,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资产评估体系,将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文化企业信用评估与组织体系是文化金融的重要支柱。信用是金融系统运行的核心与基础。文化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的特性,能够抵押、质押的重资产较少,有些企业甚至无形资产也较少,因此企业信用在融资过程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比如,2017年,杭州银行经过多方调查研究后,按照单独的准入政策、审批流程,最终为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提供了10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支持。在文化企业融资中,这种无需抵押质押的纯信用贷款只是个案。

依靠信用的融资需要完善文化企业信用评估体系,需要相应的组织体系保障。通过行业组织进行企业信用评估是一种良好的尝试,比如,2016年8月,全国首个文化企业信用促进会在北京朝阳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成立,填补了文化创意产业信用评价组织的空白,该会对文创实验区范围内的文创企业组织信用评级,具备一定级别的企业可优先享受银行、担保类机构的融资担保服务。总之,如果能拥有良好的信用评价评估体系,未来依托信用进行的文化企业融资能够成为文化金融的重要支柱之一。

文化金融市场信息系统是基础中的“基础”。首先,应完善文化与金融的相关统计指标体系。实际上早在2010年,相关部门就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要求各金融机构要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统计制度,加强对文化产业贷款的统计与监测分析,但这一工作目前的成效仍不够显著。其次,可打造公共部门的文化数据共享与分析系统。协调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和共享关系,采集国家统计局、、、。再次,可构建机构之间的文化金融数据与信用分享体系。协调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组织,包括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证券交易所、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其他金融机构、金融行业组织、文化产业行业组织等;最后,可在国家层面推动建设文化项目大数据分析系统。该系统能够对文化项目进行更加精准的数据分析和评估,从而为金融支持文化项目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突破点二:探索文化金融机构专营化

文化金融在业态的本质上是金融,枢纽在于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应结合产业特点培育专门化的人才队伍、运营机制。、、财政部于2014年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将“创新文化金融服务组织形式”作为创新文化金融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一是鼓励银行建立专门服务文化产业的专营机构、特色支行;二是支持发展文化类小额信贷公司;三是支持民资发起设立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中小银行。

当前,这三种类型中,银行设立专营机构较早,发展也较好;文化类小贷公司也有少量设立,如北京市文化产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等;尚无公开信息显示有独立法人的文化产业中小银行取得金融经营许可证并成立。

从目前从事文化金融领域的机构看,很多机构只是专业化、专门化或特色化,只是业务管理和业务战略的重构,而专营机构是具有法规意义的制度安排。

有效的文化金融机构专营化的机制性条件。没有“机会成本”考量的岗位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银行建立的“特色支行”,一般只是将文化产业作为重点服务产业,但因为业务开展缓慢,风险又比较高,一些特色支行又将业务重点放在其他产业的金融服务上,员工会把精力放在其他客户上。所以,如果设立专营性的文化金融机构,必须设立不同于其他产业服务的激励机制和风险容忍机制。一方面,机构自身可在内部进行限制,比如,杭州银行文创支行明确80%以上信贷资源必须投向文创行业板块,同时不得介入政府平台、房地产及传统制造业或商贸行业。另一方面,。

文化金融机构专营化与“金融牌照”问题。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在业界俗称“金融牌照”。文化金融机构专营化首先就是牌照问题。独立法人的文化金融牌照是否可行?

首先,为一个产业单独设立商业银行,因为没有先例,同时与当前金融机构经营许可分类标准冲突而难以操作。比如,近些年来,文化产业界和金融界也在探索成立文化产业保险公司,但未有进展。

其次,关于设立专营文化金融的分支机构,,专营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开展经营活动,应当申领金融许可证,并在工商、税务等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从这一规定看,如果在银行总行下设立文化产业专营机构,是需要取得“金融牌照”的,只不过这不同于独立法人的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根据原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监会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2017年7月修订)》,中资商业银行分行、分行级专营机构的开业申请由其筹建申请人向所在地银监局提交,支行的开业申请由拟设地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受理、审查并决定。

商业银行在文化金融专营机构建设上起步较早。2013年,杭州银行设立国内首家文创金融专营机构——杭州银行文创支行;2016年12月,包商银行深圳分行文化产业专业支行在深圳市罗湖区揭牌;2017年10月,北京银行也宣布成立文创金融事业总部及两家文创专营支行。

此外,除了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金融机构,还有一些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是文化金融发展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典当行、商业保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公司、众筹公司以及区域性股权市场、各类交易所(含文交所)等。在此领域北京地区的探索起步较早,比如已经成立了北京市文化产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租赁公司、北京市文创基金管理公司等。

这其中,融资担保也是发展文化金融值得关注的机构类型。2017年8月21日,,鼓励服务中小微企业,该条例虽然并未特别提及文化产业,但由于文化产业的中小微企业比例极高,这一文件对文化产业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意义。而这也给文化金融专营化探索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可鼓励一些机构将文化产业融资租赁作为特色服务,并取得政府财政支持,有条件的直接进行文化产业融资担保专营化改造。

突破点三:建设文化金融中心城市

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文化金融与城市建设融合的起点。2014年3月,、,将“探索创建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作为文化金融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近几年,北京、南京、宁波、沈阳等地都启动国家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创建工作,而江苏省在其省内也开始启动省级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的创建工作。

但是,国家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或示范区)计划一直难以实际落地。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各大城市将试验区(或示范区)当做“园区”,而金融集聚区和文化产业集聚区并不天然比邻,一般甚至相对较远;二是依据目前申报要求,各大城市无法协调辖区内各区的利益,不得不将大半个城区联合起来作为示范区,实施上也打破了物理性界限,但同时因为“拉郎配”产生一些利益冲突;三是因为示范区集聚形式的效应已经弱化,作为一个城市的规划需求,现在更加重视试验区的辐射能力和服务功能,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功能,城市管理者在战略上就缺乏积极性。

不过,在一个中心城市建立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或示范区),仍然是文化金融与一个城市融合的开端,是文化金融融入一个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建设的良好起点,能够初步体现文化金融在城市经济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文化金融中心建设成为城市经济规划新选项。无论是国家文化金融创新中心、全球文化金融中心还是区域性文化金融中心,文化金融中心建设已经开始和一个城市的总体建设联系在一起,文化金融中心可能成为城市经济布局的重要选项。

没有金融“血亏”,没有科技“腿软”,没有文化“心虚”。在传统的生产三要素(土地、资本和劳动力)和现代经济发展六要素(技术、知识、制度、文化、管理和人才)中,只有资本、文化和技术既可以作为全要素的一部分,同时又成为遥遥领先的独立的产业业态,我们将金融、文化和科技称为“三元动力结构”,而金融产业、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称为“三大要素性产业”。能否成为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是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此外,文化金融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是金融中心城市承载的重要职能之一。区域性金融中心不仅要服务城市本身,还有辐射一定的区域。以西安为例,西安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不仅要服务和影响西安和陕西省,还要辐射西北部大多数地区。而在西北部经济发展中,发展文化、旅游、体育等泛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任务。如何更好地建设以“大文化产业”为特色的西部经济,打造文化金融中心城市就显得很有意义。

文化产业与城市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因而,当金融和这个城市、这个区域相联系时,就必然要和文化产业相遇。文化金融中心城市建设问题承载了文化产业、金融中心、城市建设、区域经济等多个内容,有可能成为文化金融发展中的重要命题。(本文节选自《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18)》之总报告《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新时代与新起点》。该报告由杨涛、金巍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8年第7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