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托资讯> 2016年这六大互联网金融抢眼,关键是这些领域还将成为2017风口

2016年这六大互联网金融抢眼,关键是这些领域还将成为2017风口

2022-02-27 07:33:54



2016年六大互联网金融风口,回看今年互联网金融发展路,最让人深刻的感悟,莫过于这个领域丛生的新业态。

消费金融、智能投顾、互金ABS、区块链、大数据、移动支付、个人征信,这些在前几年还是漂浮在半空中的概念的名字,今年一个个落地成为新的业务领域,或被不同程度地应用于已有业务。

可以说,它们,都站上了风口。

百态丛生的业务领域必然伴随着风险——正在疾步扩容的互联网金融,成为了泛影子银行体系的主流势力,混业化的、非穿透式的金融风险堆积。,。

所以这是丛生的新业态、积聚的金融风险、,太值得纪念。


一.新业态丛生


1.从“蓝海”火速转“红海”,喧嚣的消费金融

消费金融在今年骤然变得喧闹,政策风口随之到来: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政策门槛的放宽与试点扩大形成了消费金融公司整体扩容的市场环境。


首先,银行作为主发起人的持牌军,正在加速入场。今年共有19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其中银行作为主出资人的占14席。银行的坐镇,通常是搭档商贸类实体企业,比如连锁百货等。银行倾向于输出产品研发、利率定价、风控管理、负债端资金获取等优势;而商贸实体企业则更多提供的是营销渠道与应用场景。

其次,另外相当一部分无缘(或者说难以获得)牌照、主营背景各异的平台,包括电商、互联网、网贷、第三方支付等,则从产品层面突围,在自身消费场景内嵌入赊销、小额信贷等服务跑马圈地。平台的通行做法是根据客户流水和在自身体系消费的情况,以自有资金或引入机构资金放贷。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就是平台的主营业务已经为自身积累了足够多的客户资金交易数据信息,比如消费场景、消费品类、消费数额、还款期限、银行流水等。从今年开始,从上游积累了足够多的此类信息的平台开始以“进军消费金融”之名发放信贷,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

总之,消费金融今年站上金融市场的风口浪尖,大有接替“互联网金融”的成为新一任金融发展主题词之势。产品既有已经发展成熟的按揭贷款、信用卡、汽车分期等,也包括近年新兴的购物分期、大学生贷款、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与此同时,两类传统企业在加快入场。一类是自身带有场景,可将客流量变现,同时拉动销量。例如投资马上消费金融的物美控股和小商品城。一类是传统制造业,试图用消费金融拉动自身产品销量,例如海尔集团和TCL集团。

在政策引领与市场需求的双风口下,“消费金融”给了各路资本一个可供讲故事的剧本;也正因如此,由“蓝”转“红”只经历了非常短暂的过渡期。

2.智能投顾“元年”,方兴未艾,乱象已现

智能投顾在中国掀起热潮并没有用太久时间。通过算法为个人提供定制化理财服务,降低投资理财成本、分散投资风险、避免情绪化操作,“智能投顾”概念天生自带的光环,让很多非持牌公司趋之若鹜。

2016年可谓智能投顾发力元年,基金公司、券商、第三方财富、互联网巨头、软件集成商、甚至以P2P为主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扎堆布局,智能投顾参与主体疾步扩容。仅记者粗略统计,就有包括蓝海智投、因果树、宜信、拿铁财经、积木盒子、平安一账通、京东金融等约50家背景各异的公司推出智能投顾服务(有的叫“机器人理财”或“智能理财”),其中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原股票配资或炒股软件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占大多数,公募基金和券商背景的只有寥寥几家。

而在2016年的最后一个月份,商业银行正式入局。招商银行推出的“摩羯智投”,开启了国内商业银行运用智能投顾的新时代;7日民生证券携手璇玑开发数字化资产配置系统;12月中旬,浦发银行基于手机银行8.0推出智能投顾系统——“财智机器人”。

或许跟参与主体过于庞杂有关,在国外通常被用于投资被动型ETF基金的智能投顾,在中国变了味道,居然大肆被运用到个股搭配、基金代销、信托资管、甚至P2P平台输送的非标资产推荐上。风险在同步累积。各式打着“智能投顾”旗号销售公募基金产品、搭配几个简单的股票策略组合,或干脆将非标债权重新包装成理财计划推荐给投资人的“财富管理应用”充斥市面。

总之,这个被不少券商研报冠以万亿级市场资产管理规模的业务概念,方兴未艾,但乱象频现。像金融科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舶来概念一样,智能投顾在中国拥趸众多,却异化严重。

3.互金系ABS:不满足于做资产的通道,而要做资产的输出方 

互联网金融平台,因其天然社交与电商优势,获客优势明显。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都是做为金融机构的合作渠道方存在,扮演“代销”角色。可是近两年,互金平台已不止步于做渠道方,也开始输出资产盘活未来收益,尤其在今年达到高峰。阿里、京东、宜信、分期乐、中银消费等各式背景平台,加码布局ABS。

所谓ABS,是指平台其将未来有现金流收入的应收账款汇总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基础资产,再运用结构化金融技术进行资产重组、风险隔离、信用增级,从而形成合格的ABS产品,通过专业金融机构如证券、信托、基金公司进行发行管理。因此,在“资产荒”蔓延、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进行战略升级和被迫转型的当下,布局ABS具有实践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消费金融或保理ABS产品,发行规模合计超过200亿元。根据交易所的统计看,蚂蚁金服、京东白条排名非常靠前。8月4日,蚂蚁花呗消费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项目(ABS)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成为上交所首单互联网消费金融ABS。这不仅是上交所首单储架模式发行产品,也是国内市场规模最大的储架发行产品。

而京东白条在实现第一个在深交所挂牌的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资产证券化项目(ABS)之后,在今年年初发行了第二期专项,而且京东白条ABS的发行流程已从过去的审批制改为备案制。

除了蚂蚁金服、京东白条之外,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分期乐”也在今年年初2016年发布首期“嘉实资本-分期乐1号资产支持证券(ABS)”产品,发行规模为2亿元,基础资产为分期乐商城的分期消费债权,发行利率为5.05%。4月份,宜人贷以公司在线金融平台促成的2.5亿人民币借款为基础资产的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完成。

显然,互金系ABS的集结号已大规模吹响,明年的战况,只会更烈。

4. 金融科技:新老派系的同台角逐 

金融科技正在被赋予更多内涵:今年以来,它正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逐渐铺开用于于支付、信贷、智能投顾等多领域。

这是一场由巨头挑起来的盛大 角逐,阿里、腾讯、京东、百度四大互联网巨头率先立旗,将金融产品与对数据的应用深度植入自身商业生态中。 

金融科技的快速崛起,也让广大中小互联网金融企业纷纷顺势谋求转型,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包括宜信、积木盒子、短融网等在内的多家P2P网贷平台先后宣布转型为金融科技公司,并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推出更多新型产品。

传统金融机构也并未落于人后,正加码推进。2016年一年时间,包括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等都有推出大堂智能机器人,吸引客户的同时分担部分大堂经理的工作。同时,智能客服也正在逐步取代传统人工客服的地位,比如招商银行推出“小招”远程智能客服机器人、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推出微信神回复等。

银行网点也在进行改造,智能设备乃至全自助服务成为主流。今年上半年,工行启动布局优化近700家,实施智能化网点改造3619家。而12月16日,民生银行上线升级版自助银行,这是国内首家在自助银行渠道提供基金、理财等金融产品销售服务的商业银行。该行表示,这是推动自助银行向多应用综合自助终端转型。

一些优秀的金融机构公司已经把握住了先机,快速推进区块链技术落地。平安保险集团,在5月成为与高盛(Goldman Sachs)和巴克莱(Barclays)结成的全球区块链联盟中的第一个中国实体。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就相继加入R3区块链联盟。

 这是一个互联网企业与传统金融机构,两大派系同台角逐的业务领域。

5.支付硝烟:场景之争更盛

高度概括几年支付图谱,大概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一.新技术频起:除了已经占据主流移动支付方式的二维码支付外,手机支付(apple pay)、云闪付(近场支付一种,去年末有银联主导)、指纹支付、声波支付、VR支付(阿里主导的一种虚拟硬件支付方式)等方式不同程度出现在市面上;

:因线下收单市场乱象太多等因素,第三方支付企业牌照的续期,第一批延迟了整整78天,央行甚至明确一段时间内不发放新的牌照,部分区域代理获牌无望;

三.二维码支付终获正名:7月,央行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的征求意见稿,而国内最大卡组织银联,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捏就集结大批银行及收单机构推出了自身体系的二维码支付标准;

四:支付场景之争更盛:目前第三方支付正在极力扩展出行、购物、旅游、餐饮、娱乐等支付场景;此外,都在自身二类账户的基础上,嵌入标准化理财产品和基金、保险产品的购买(个别还嵌入授信功能),并且巩固自身征信数据体系,意在扩展成为综合化金融平台,拿下小贷、征信等多块牌照的拉卡拉就是一个鲜明例子。

6.首批个人征信牌照:闻声已久不见人

自去年1月5日公布了首批8家放行名单后,到现在为止,已经过去整整23个月,8张首批个人征信牌照还是没有下发。

所以这个领域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在此分开两类主体来讨论:一类是持牌军,一类是等待牌照下发的准持牌军。

对于持牌军,央行前不久下发了《关于加强征信合规管理工作的通知》,直接挑明了目前持牌军最大的乱象——个别银行员工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查询、下载和非法出售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个人征信信息。

这当然不仅仅是银行的问题,也暴露出所有征信机构目前的内控制度和系统建设都存在漏洞。而一个准持牌征信公司内部员工也曾经告诉记者,央行这两年五六轮验收,每次的重点都是内控和系统。

那么,准持牌军呢?准持牌们面临最大的困局, 是有效的数据采集场景,比如央行、、政府职能部门、运营商、电商平台等,是互相割裂的。所以这些准持牌军更多地是在自身生态体系内,在获得受众授权的前提下缓慢累积有效的征信数据。

但即使牌照马上下发,首批八家个人征信公司面临的挑战也非常大。因为银行在觉醒。招行、浦发、广发等银行,都在下半年推出了基于自身银行账户的信用分产品。这些银行信用分,大多是根据客户的身份特征、用卡行为、还款行为及在该行的其他金融产品对客户进行信用综合评分而来。银行根据客户分值划分相应的信用等级,等级越高,银行就会回馈该客户包括餐饮、娱乐、旅游等场景在内的更多的用卡优惠。

也就是说,银行正在信用卡这一成熟的产品领域,挖掘其衍生的信用价值,进一步掘金消费金融。

竞争还很激烈。


二.泛影子银行体系的非穿透式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在不断扩容,而事实上“影子银行”这个概念也在扩容——它早已不仅仅限制于银行的表内应收款项投资、表外银行理财和同业间的买入返售。

如果要“与时俱进”,我们不妨将认定口径放宽泛点,,均纳入泛影子银行体系。这个灰色体系庞大得惊人,互联网金融是其中主力军,风险正在急剧累积。光网贷这个细分领域,成交金额在上月末就已突破三万亿大关,今年前11个月被监控到的就已经有1400家出现兑付风险,其中880家停摆。

更别说花样百出的类金融资产交易所业态。今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领域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个是上文已经总结过“新业态丛生”;另一个则是“混业”烙印,大量底层资产处于非穿透式运作。

目前互金平台跨界进行资管业务的混业路径,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路径:

一是将自身在线下以私募方式发行的金融产品包装分拆成理财产品,在线上销售;

二是通过多类资产管理产品嵌套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一些平台设置的打着“优选(债权)计划”之类的旗号,层层嵌套,层层转移债权,资产最终投向不明;

三是借道场外非标资产交易所,最近因为侨兴私募债逾期而处在风口浪尖的招财宝和粤股交,就是这种合作模式的典型样板:互金平台将在区域股权资产交易所等“四板市场”备案的非标资产打包、拆分销售,甚至后期加入本金或收益权抵押的债权转让类变现功能。

在这里我们先捋清楚“粤股交们”的身份,再来讨论为什么它们和互金平台合作,会是一个高风险的灰色模式。中国近几年冒出了大量的区域性股权交易所,粤股交是其中之一。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近30家,它们俗称四板市场,通常由省政府批复、券商等金融机构入股、金融办牵头、。这些区域四板市场跟无数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一起,成为中国无数小贷、券商、基金子公司的资产出表之地,和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场所。私募债、定向融资、股权质押、ABS等非标资产盛行。

也就是说,在区域性股交所上挂牌的,本身就是非标准化、高风险的产品,而股交所在其中几乎没有起到筛选的作用:不参与尽调;对发行人的门槛设置极低,没有净资产和盈利能力的要求,只需由“推荐商”(因为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没有承销商制度)向交易所备案,交易所对报送材料只进行完备性审核即可;不强制要求发行人引入外部评级。

几乎可以理解为,股交所上的非标资产,不仅仅风险较高,甚至较为次级。而今年以来这些次级的金融资产,却被分流到互联网平台上去,合格投资者的认定门槛被实质性打破。而承接这些次级金融资产的互金平台,在“信息撮合”和“产品分拆代销”之间的界限过于模糊,。

。多部委在今年10月份出台的互金整治方案中,还针对互金平台通过互联网开展资产管理及跨界从事金融业务的乱象提出专门的细化整治措施。

但是,如果我们不从本源上理清楚这三个问题,可能泛影子银行风险就无法被彻底放防范:一场外非标盛行,但非标到底应不应该贸然对接到互联网金融业态上?二如果可以,哪些主体应该介入对这些资产的评级,并充分做出风险提示?三互联网金融形态的非标资产交易所,合格投资人应该怎么界定? 

,也正在研究有效的规范管理方式把资金来源、中间环节与资金最终投向穿透联接。这是一个好的势头,。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