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托资讯> 新三板日报 | 新三板上半年定增融资598.5亿,规模超越创业板

新三板日报 | 新三板上半年定增融资598.5亿,规模超越创业板

2022-06-28 15:30:33

点击上方“领耘资本”可订阅哦!




三板成指:1245.43


涨跌幅0.42%,成交额9.35亿;总挂牌数11314,总成交1044家



三板做市:1064.92


涨跌幅0.55%,成交额3.30亿;做市挂牌数1536,做市成交596家



做市转让涨幅前五:





交易额前五:





要闻集锦

News

  • 新三板上半年定增融资598.5亿,规模超越创业板

  • 新三板停牌潮来袭!880家公司加入,1.2万人次“被套”

  • 证监会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企业到香港市场直接融资

  • 新三板今年第二融资案出炉!大运汽车要募35亿

1

新三板上半年定增融资598.5亿,规模超越创业板


2017上半年定增融资并不低迷


2017年已经过半,作为新三板挂牌企业最主要融资方式的定向增发仍旧保持了一定的活跃度。根据统计显示,2017年上半年(截至6月28日)新三板市场共完成1449次定增,融资规模达到了598.5亿。


作为对比,2016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场定增融资规模为653.3亿元。从发行次数来看也未有明显的下滑趋势。2017年上半年全市场完成1449次发行,而2016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为1558次。


在市场更加低迷、利空因素不断积累的情况下,定增融资规模和发行次数没有出现大幅下滑证明新三板一级市场存有活性。“上半年而言,新三板市场的信心和人气都在流失。在这种情况下来看,上半年新三板市场的融资功能并没有丧失。”中金公司投行部的一位人士在同研究员交流时表示。


那么支撑新三板定增市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据了解,一些拟IPO公司在正式向证监会提交IPO材料之前会选择进行一轮融资。一位北京地区拟IPO新三板公司的董秘便透露,公司想要以2017年6月30日的审计基准日申报IPO,但在此之前公司准备融资3亿,而融资用途为补充流动资金。但该笔融资的真实目的该董秘表示是为了公司可以更加从容地去证监会IPO排队。


这样的公司并不在少数,尽管三类股东的影响尚未消除,但在定增端公司可以轻易地筛选非三类股东投资者。相比未能融资的企业,数亿流动资金在手的拟IPO公司也不会因为IPO财务门槛而错过行业发展的机会。


另一面,这样的PRE-IPO好机会对于大多数机构来说都是不能错过的。因此,在IPO常态化下,无数资金冲进新三板PRE-IPO的标的中。


除此之外,在类金融机构暂停融资和挂牌后,市场鲜有巨额融资的案例。但在今年上半年里,神州优车一笔46亿元的融资轰动市场。但神州优车此前设定的融资规模为100亿,因为多种因素,这100亿将在年内拆解成数次分批完成。


根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单笔融资额超过5亿的案例有11家公司,另外单笔融资额度超过2亿的有51家。


“尽管新三板二级市场行情低迷,但这恰恰是新三板目前‘机构间股权转让市场’定位的体现。目前市场上1亿元以上规模的发行方案并不鲜见,市场普遍的‘冷’、‘低迷’等评价并没有决策价值,应具体到每一行业每一企业的情况判断。比如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融资就堪称高潮迭起,融资难易度是结构性的。”北拓资本副总裁常亮指出。


规模超越创业板


定增融资规模跨市场对比的结果也值得观察。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板上半年定增融资规模超越了创业板。上半年(截至6月28日)创业板通过定向增发募集的资金为359亿,这一规模大大低于新三板市场的定增规模。


不过,从发行次数来看则充分体现了两个市场的特点。新三板2017年上半年完成了1449次发行,每次发行的融资额为2470万元。而创业板上半年再融资发行次数为52次,单次发行的融资额为6.9亿元。


“新三板市场充分体现了小、快、灵的特点。1449次中,一些公司在半年时间内甚至有2到3次的发行记录。创业板方面则要‘重’一些,企业再融资的周期,。”一位华南地区中小型券商新三板业务部门负责人认为。


。。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上半年创业板IPO融资规模为252亿,共有74家企业完成了首次公开发行。如果将IPO同再融资一并计算,创业板2017年上半年的融资规模与新三板市场定增融资规模相当。不过,新三板市场定增融资规模同主板以及中小板市场再融资规模并不在一个量级上。


新三板市场体现出的融资功能以及连续三年持续稳定在半年600亿、全年1200亿左右融资规模让新三板市场正在成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重要的第三极。

2

新三板停牌潮来袭!880家公司加入,1.2万人次“被套”


企业长期大面积停牌,可能是新三板市场特有的现象。新三板规定企业停牌原则上不应超过3个月,很多企业就“活用”规定,“原则上”无限期停牌。


 停牌正成为新三板市场的一股趋势!


根据Choice数据,2016年6月底,新三板停牌企业只有261家;2017年4月底,增加到551家;而到2017年6月23日,已经增加到了880家。从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三板企业停牌已经进入加速度。即使剔除276家因为年报未披露而停牌的公司,5月仍有76家停牌,而进入6月,进一步增加到95家,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想离开新三板”是这股停牌潮的幕后推手之一。根据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数据,880家停牌企业中,有86家就是因为要摘牌,而其中83家是从2017年才开始停牌的;还有94家企业是因为IPO被受理而停牌,其中30家是进入2017年后才停牌的。

 除了摘牌和IPO,其它企业停牌原因则比较笼统,“重要事项未公告、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是被用的最多的两个理由。


不过对于那些长期停牌的公司来说,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了。179家非IPO企业停牌时间超过100天,最长的超过3年。一家三板公司停牌可以停多久?“原则上”是无限期。


股转2015年11月发布执行了最新的停复牌操作规定,根据这份规定,“股票暂停转让期间,应当至少每十个转让日披露一次未能复牌原因以及相关事件进展”。为了解决无合理理由长期停牌的问题,该指南还增加了最晚恢复转让日和申请延期恢复转让的规定,“暂停转让原则上不应超过3个月”。


请注意是“原则上”,并不是强制规定。股转爸爸原本是出于好意,为了呵护市场,结果很多公司“活用”了股转爸爸的好意,“原则上”无限期停牌。“甚至有公司在消除最初导致停牌的因素之后,笼统地以‘ 正在筹备重大事项’为由继续停牌”,安信证券首席研究院诸海滨在研报中这样写道。


 像这样长时间停牌的企业有多少呢?根据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数据,新三板目前停牌超过100天的非IPO公司已经达到179家。其中停牌时间最长的ST桦清(430232.OC),从2014年1月13日开始停牌到2017年6月16日,已经整整过去了1250天,超过三年。在ST桦清面前,著名的“停牌小王子”九鼎集团(430719.OC)也要甘拜下风,排在第二。从2015年6月8日九鼎投资借壳A股停牌开始,已经停牌739天,两年多一点点。其他企业也不示弱,停牌时间超过18个月的企业就有7家,停牌时间在12—18个月的企业有14家,在6—12个月区间里的企业则有77家,另外还有81家企业停牌时间在3—6个月区间里。


为什么这些企业要长期停牌呢?


 读懂君了解到,大部分公司的确存在影响公司股价的重要事项,不过也有部分公司只是出于“市值管理”的目的,“据我们所知,其实有的公司并不是因为有重大事项而重组,只不过怕交易拉低股价而一直处于停牌状态,有的公司甚至知道我们机构要交易了,提前在我们交易前停牌了”。


1.22万名“股东”被埋,等待他们的大概率还有复牌暴跌


公司长期停牌,“坑”的自然是迫切需要退出的投资者。根据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数据,被关的投资者人数可不少。这179家企业挂牌初始股东为2788人次。截止目前,总股东已经达到1.50万人次,增加了1.22万人次。需要提醒的是,这里面有重复的部分。但从这些企业的历史定增金额来看,被关的资金可不少。


截止目前,这179家企业中有100家在挂牌后发过定增,占比达到55.86%。而且这些企业融资能力一点也不弱,融资总额达到了376亿元。376亿元是什么概念,今年以来截止6月6日,新三板企业总融资额才575亿元。


很多投资机构现在很难受,比如停牌已超4个月的宣爱智能(430196.OC),就让“四川信托-皓熙新三板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这只基金躺了枪。这家机构2015年认购了宣爱智能230万股,此前一直在退出,根据最新的年报数据,该信托计划还持有宣爱智能116万股。


 有些机构在停牌股上连续“踩雷”,某机构旗下就有8只产品买到了停牌股。 有的机构因为所投企业停牌,到期产品被迫延期。今年3月份,大业信托就发布临时公告,称其发起设立的“大业信托·新三板5号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将自动延期,延期的理由是“持有挂牌公司股票停盘致使信托财产无法变现”。 该信托计划自2017年3月6日起将自动延期,直至信托财产全部变现为止。


不过,好在大业信托与投资者签订的《信托合同》中有过约定,“如本合同约定的信托计划终止情形出现时,信托财产因持有的挂牌公司股票停牌、市场交易量不足等原因致使无法全部变现的,则全体受益人同意本信托计划自动延期,直至信托财产全部变现为止。因信托财产不能全部变现而延期的,延期期间产生的全部信托费用由受益人承担。”


面对投资企业的无限期停牌,投资者能做的其实很有限。“我们也很困扰,只能跟企业沟通,一般情况下也会得到企业的反馈,不过什么时候复牌不是我们能掌控的,除此之外没有太好的办法”,某知名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对读懂君表示。


这一年多来,新三板估值中枢不断下移,投资者成了惊弓之鸟。在新三板,很多重组成功的公司也难逃复牌暴跌的命运,一般公司可想而知。根据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数据,2017年1月份以来复牌的做市企业一共有70家,复牌当天股价下跌的有50家,占比达到71.42%,这70家企业当天股价涨幅中位数为-5.87%。那些本来就停在高位的公司,一旦复牌会怎么样,不敢想象,未来等待这些投资者的又将会是什么呢?

3

证监会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企业到香港市场直接融资


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这20年来,香港在内地证券市场“引进来”和“走出去”、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香港自身也实现了快速发展。随着香港深入参与和助力“”建设,两地证券市场合作将迈向新的高度。


负责人表示,证监会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企业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及自身发展需要到香港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充分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近年来,证监会持续推进境外上市制度改革工作,对H股审核机制与流程进行了大幅简化,取消境外上市财务审核,取消H股定价对A股价格的折让限制,依法合规厘清审核边界,大幅削减审核关注要点,并将所有审核要点和进度全部上网公示,显著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大幅缩短审核周期。


统计显示,2015年、2016年,经证监会审核的赴港上市H股企业IPO融资额分别占香港市场当年IPO融资总额的约80%和65%,助推香港成为全球最大IPO市场。截至2017年5月底,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共1019家(含直接上市的H股公司247家、间接上市的“大红筹”公司158家、“小红筹”公司614家),占香港上市公司总数的50.3%;市值18.3万亿港元,占香港市场总市值的64.0%;2017年5月股票日均成交额591.7亿港元,占香港市场同期日均成交额的74.9%。


据负责人介绍,证监会一直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其利用香港市场的开放度、法治环境、人才环境,快速发展业务。截至2017年5月底,30家证券公司在香港设立或收购了30家子公司,24家基金公司设立了25家子公司,18家期货公司在香港设立子公司。


他说,自香港回归以来,内地证券市场始终坚持在开放方面对港“先行先试”,推动内地与香港证券市场合作不断提高和深化。一是扩大合资证券、基金公司等机构对港资开放。内地证券期货领域在机构准入方面一直给予香港先行先试的开放政策,特别是在2013年签署CEPA补充协议十中,在股权比例、业务范围和股东资质条件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香港金融业界对此反应积极。


二是基金产品互认稳步推进。,,并发布《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暂行规定》。截至2017年5月底,7只获批的北上互认基金中,有6只已经在内地面向投资者公开销售,合计保有净值约为88.75亿元人民币。此外,49只已获批的南下互认基金中有24只已经开始在香港地区公开销售,合计销售保有净值约为1.68亿元人民币。


三是“熊猫债”成功推出。2015年12月,证监会正式启动境外机构在交易所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俗称“熊猫债”)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香港企业在交易所市场发行“熊猫债”融资,在我国公司债券现行制度框架内选择优质境外企业试点发行人民币债券。截至2017年5月底,已有16家境外企业参与试点,该16家企业都是香港注册或上市的企业,累计发行“熊猫债券”49单,发行金额总计866.4亿元。


负责人表示,回归以来证监会一直在逐步提高香港投资者进入内地资本市场的便利性。2002年11月,内地对香港等境外市场开始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试点;2011年12月,内地对香港开始实施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试点。近年来,证监会进一步降低QFII资格要求,扩大RQFII试点范围,大力提高香港及其他境外投资者进入内地市场的便利性。截至2017年5月底,共有71家香港机构获得QFII资格,占获批QFII总数的23%;已有99家香港机构获批RQFII资格,占获批QFII总数的45%。


目前,流合作日益密切,,,增强两地投资者保护交流合作。2014年以来,两地证监会在互联互通机制下相继签署涉及两地投资者教育和诉求处理的合作协议,取得了长足进步。


负责人特别指出,在推进两地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方面,沪/深港通的推出是资本市场的重大制度创新。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试点启动,开创了操作便利、风险可控的跨境投资新模式。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继沪港通之后顺利推出。


据负责人介绍,沪港通、深港通推出后,整体运行平稳有序,,达到了预期目标。截至2017年5月底,沪港通总成交金额达4.72万亿元人民币,日均成交额近81.05亿元人民币;深港通总成交金额达0.38万亿元人民币,日均成交额近34.80亿元人民币。


“沪/深港通汇集了内地、香港全球市场资本、技术、信息、智慧与文化,大力惠及内地、香港、全球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共享两地经济发展成果,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跨境投资以及风险管理需求,有利于促进内地资本市场开放和改革,进一步学习借鉴香港比较成熟的发展经验,有利于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增强两地资本市场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巩固和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负责人说。


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加强两地证券业互利合作,促进两地证券市场融合发展。研究完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境外设立、收购、,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在香港设立、收购、参股经营机构,稳步推进国际化经营,更好服务“”。继续依法合规、稳妥有序推进CEPA框架下两地合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的设立审批工作,进一步拓展内地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与香港持牌证券机构合作方式。

4

新三板今年第二融资案出炉!大运汽车要募35亿


今年新三板第二大融资案出炉。大运汽车(870012.OC)修改了此前25.3亿元的融资方案,要再多募10个亿。6月23日,大运汽车发了一则股票发行方案调整公告,将此前11元的发行价格,下调至8.1元,发行数量则由23000万股增加至43200万股。这样一来,募集资金将由25.3亿元增加到35亿元,足足增加近10个亿。如果发行成功,大运汽车估值将达到103.91亿。


本次发行方案做了哪些调整?  


6月23日,大运汽车发布《关于调整股票发行方案的公告》。相比之前的方案,最大的变化就是下调了发行价格。


公告显示,大运汽车将每股发行价格由11元下调至8.1元,下调幅度达26.36%。发行股份数量则由23000万股增加至43200万股,募集资金也由原本的25.3亿元增加至35亿元,增加38.34%。


总融资额增加了10个亿,大运汽车在公告中解释是因为公司运营资金需求的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公告中还对公司财务数据进行了调整。因为3月份融资方案发布时, 2017年度审计报告尚未定稿,募集资金测算过程运用的财务数据为预测数据,这次则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经过测算,公司营运资金量由37.51亿元增加至43.01亿元,总共增加了5.51亿元。


因为开展新能源车业务,大运汽车现在很缺钱。大运汽车相关人士表示,“新能源业务是公司重点开发方向,由于新能源补贴资金下降相关政策影响,公司纯电动物流车业务效益大幅下滑,公司在资金方面的压力特别大。大运汽车处于发展时期,需要大量资金来维持公司业务的运转。”


而纯电动物流车业务下滑,主要源于新能源补贴政策的改变。公司表示,2016年下半年,大运汽车新能源汽车对外销售5696台,预计应收新能源汽车政府补贴19.51亿元。由于政府补贴审核期长,回收速度低于一般的应收账款。

 除此之外,大运汽车还变更了律师事务所,由立信律师事务所变更为中审华会计事务所。同时调整了本次发行工作委派的经办律师。


相关人士对此解释是“审慎起见,公司决定更换立信事务所,而且三板上不止我们一家更换了立信。我们只是一家验资机构,所以相关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这次另选律所也是符合相关政策资质的。其次是因为沟通会受到影响。”



领耘资本 | 精品投行


新常态 · 新机遇 · 新经济 · 新金融 · 新财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