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托资讯> 银行争夺万亿消费金融市场(附报告)

银行争夺万亿消费金融市场(附报告)

2022-03-02 16:17:34
原标题:【华泰金融沈娟团队】消费金融行业格局分析及趋势展望--逐鹿消金,共辟蓝海【证券研究报告】
来源公众号:华泰金融研究全新平台  


消费金融万亿蓝海静待开拓


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自2008年至今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之中,2016年消费信贷规模近23万亿元, 剔除房贷后约6万亿元。但同时,渗透率仍较低,未来发展空间较大。消费金融主体多元模式多样,业态丰富。第一类是商业银行;第二类是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第三类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包括电商类、P2P类、分期购物平台;第四类是第三方支付机构。


错位竞争,各具优势


商业银行和产业巨头是行业的整合者和主导者;消费金融公司有牌照优势,借力股东,后发优势明显;分期购物平台深耕细分领域需求,走专业化和垂直化道路,但对资源掌控力差,行业定价权弱;P2P消费金融业务发展模式尚不成熟,行业定价权弱;支付加强场景渗透,提升客户粘性。


国外消费金融面面观


美国曲折中前行, 规范中发展。日本流通业引领消费金融发展。韩国占据主导地位。印度金融改革春风唤醒消费金融发展。国外消费金融发展历程提供的经验教训包括:1.多元化的市场结构有助于刺激行业创新发展。2.风控不容小觑,。3.政策支持和引导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


产业逻辑:消费链+金融链定卡位,四大维度筛实力


消费金融是在消费产业链上衍生出来的金融业务。消费链条上做商贸的核心实力是对上游商品资源和下游客户资源的控制力。金融链条上做消费信贷的核心实力是负债端的融资能力和资产端的风险控制及定价能力。场景已成为提升客户资源控制力的重要驱动力量。征信数据的积累是风险控制和定价的基础。



行业趋势展望:


消费金融行业或将呈现定价市场化、、模式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具体体现在:第一,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机制逐步走向市场化。第二,行业野蛮生长下暗藏风险,。第三,行业盈利模式拓展升级,利润链条增厚。第四,合纵连横,布局商品服务销售、征信、支付、融资、资管各个板块,打造生态圈。


风险提示:行业发展不及预期,消费贷不良超预期.




1.消费金融行业:万亿蓝海静待开拓

 

消费金融指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发展消费金融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从政策导向来看,普惠金融持续推进,消费金融利好政策频出;从社会基础的角度看,民众消费观念升级,消费诉求日益强烈。消费金融飞跃发展的大幕已悄然开启。




1.1消费信贷方兴未艾潜力较大


1.1.1 2016消费信贷总体规模22.6万亿元,剔除房贷后约6万亿

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自2008年至今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之中,2016年消费信贷规模22.6万亿元,据艾瑞咨询预测未来几年有望保持20%的年复合增长率。剔除放贷后的其他消费金融规模占比约25%,则2016年剔除房贷后的消费金融规模体量约6万亿元。



1.1.2消费信贷渗透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2016年个人消费信贷约22.6万亿元,占GDP比重30%,占信贷总额14%,占个人信贷70%,占社零总额66%。而欧美发达国家消费贷占GDP比重可达70%,占信贷总额比重可达50%,我国差距明显,消费信贷进一步渗透的潜力较大。



1.2消费金融结构分析:主体多元模式多样,互联网消费金融迅猛发展


消费金融主体多元。消费金融服务商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商业银行;第二类是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第三类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包括电商类、P2P类、分期购物平台,这些主体虽未获取银监会消费金融公司牌照,但从事同质业务;第四类是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对支付的把控渗透入各个消费金融场景,分享市场份额。此外,小贷公司也开始试水消费金融领域。



从信贷用途来分析,可分为住房消费金融、汽车消费金融、以及其他消费品金融,据艾瑞咨询预测,2016年以上用途分别占比71.2%、2.3%、15.8%、10.7%。



从贷款期限来分析,可分为短期消费贷款、中期消费贷款、长期消费贷款。我国当前仍以中长期贷款为主,比重70%左右。从有无抵押担保来分析,可分为信用贷款和非信用贷款,分别占比23%、77%。从信贷需求端来分析,可分为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买方信贷是对购买消费品的消费者发放的信贷,卖方信贷是对销售消费品的企业发放的信贷。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消费信贷成为一大风口,电商后来居上抢占过半市场。





2.消费金融行业格局:错位竞争诸侯争霸

 

2.1经营模式分析

 

2.1.1商业银行:+消费信贷

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和消费贷款两种方式提供消费金融服务。


主要功能是分期赊购和预借现金,操作简单便捷。注重规模效应,通常发行500万张以上才能盈利。当前业务分拆是一大趋势。

 

消费贷款由消费者提交个人资料,然后向银行申请消费贷款业务,银行审核客户基本资料然后发放贷款,消费者获得贷款之后购买相应产品或服务。消费贷款包括抵押消费贷款和信用消费贷款,一般金额大、期限长,还款方式多样。消费信贷多以都市白领客户为主,部分银行开始尝试以家庭为单位授信。未来将更加依赖从人群中抓取目标客户。

 

据我们草根调研,各家银行正将零售条线资源逐步向消费金融业务倾斜,2017年或将成为消费金融蓬勃发展的大年。

 

2.1.2消费金融公司:乘政策东风享牌照优势,银行产业AMC三足鼎立

消费金融公司,是经银监会批准,,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目前获批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共有21家。消费金融公司定位于商业银行覆盖不到的中低收入人群,专注于提供小额、无抵押、无担保的消费贷款,具有“小、快、灵”的业务特点,与商业银行错位竞争,互补发展,是对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有益补充和延伸。目前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利润丰厚,资产端年化贷款利率10%-18%,负债端资金成本4%-5%,行业平均ROA 4%-5%,ROE 15%-20%,不良率2.85%

 

根据主导股东的背景,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分为银行系、产业系以及刚诞生的AMC系三类:


1.银行系: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渠道优势,控股或参股消费金融公司,开拓银行个人业务覆盖不到的中低收入客户群,完善自身消费信贷层次建设,扩大市场份额。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可通过母行信用获得较低的融资成本。

 

2.产业系:采用驻点直销模式开拓二三线城市中尚未被覆盖的市场,或试水消费金融领域,提供信贷刺激消费者消费意愿,提升主营业务业绩,打通主营业务与金融服务业务,产融结合。

 

3.AMC系:2016年1月26日,由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华融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对外营业。作为第一家由AMC发起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华融消费金融公司将成为中国华融由公司业务向零售业务延伸、由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延伸的重要创新平台。华融消费金融公司将在业务上植入“华融基因”、“互联网基因”、“创新基因”和“普惠基因”。

 

根据贷款范围不同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可以分为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和一般用途贷款: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是用于购买约定的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耐用消费品(不包括房屋和汽车)的贷款,通常由消费金融公司通过经销商发放;一般用途贷款主要是用于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消费事项的贷款,通常直接发放给借款人。

 

根据贷款提供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消费者直接贷款和商户消费贷款:消费者贷款直接将贷款资金发放给审核合格的消费者;商户消费贷款将贷款支付给提供商品或服务的商户。


资金来源:消费金融公司不得吸收公众存款,其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自身资本金、发行金融债券、境内同业拆借、境内金融机构借款、信贷资产转让等。




2.1.3电商:依托场景整合资源打造生态圈

特点一:依托场景发展消费金融业务 

电商消费金融依托自有消费场景,用户提出信贷消费申请后,电商消费金融公司审核用户申请后,用户就可以直接享受产品或服务。代表有京东和阿里巴巴。

 

京东-京东白条、京东金条

京东消费金融主打京东白条。京东白条是一种“先消费后支付”的全新支付方式,客户通过使用京东白条进行付款,可以享受最长30天的延后付款期或最长24期的分期付款方式。京东白条依托京东自身电商业务发起,支持京东商城内大部分商品的赊购。京东为拓展消费场景,于2015年打造“白条+”系列产品,与不同领域的消费金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将业务范围拓展到京东商城以外的大学、旅游、租房等领域。

近日京东推出首款现金借贷产品“金条”,采用差异化授信和利率定价方式,提供最高授信额度20万、最长分期12个月的现金借贷服务,按天计息,日利率不超过0.05%。金条依托白条积累的大数据从线上走到线下,是白条在产品功能和场景上的延伸。

 

阿里巴巴-天猫分期购、花呗、借呗

天猫分期购是与天猫联合商家共同推出的赊购服务。

花呗支持淘宝和天猫的赊购。

借呗通过芝麻信用评判客户信用等级,给合格的借款人发放消费贷款。

 

特点二:整合协同资源,打造金融生态圈

依托强大的资金和客户资源,打造金融生态圈,打通电商业务、互联网技术、金融服务业务,产融结合,发挥整合协同效应。金融生态圈里消费金融外,通常对支付、理财、小贷、征信等其他金融链条也有布局。

 

京东金融生态圈:消费金融有京东白条,支付有京东钱包,理财有京东小金库,小贷有京东贷。

 

阿里金融生态圈:消费金融有天猫分期购、花呗、借呗,支付有支付宝,理财有余额宝、招财宝,小贷有蚂蚁微贷,征信有芝麻信用,另外还有民营银行牌照,发起设立网商银行。



2.1.4 P2P:牵手场景平台试水消费信贷

近年来P2P企业也开始试水消费金融领域,代表有有利网、美利金融、麻袋理财等。例如美利金融目前就从低频高额和高频低额全面切入消费金融的两大方向。切入高频低额领域的产品是与3C消费信贷平台“有用分期”合作,针对学生、蓝领、初入职场的白领们的3C类产品消费分期;切入低频高额领域的产品即做二手车消费金融。存在P2P匹配与P2P错配两种对接模式。第二种模式下,对借款者的贷款实际用途缺少监督,部分贷款用于经营,实为生意贷。

 

2.1.5分期购物平台:牵手场景平台垂直深耕大学生群体

互联网分期购物平台主要针对大学生或年轻群体。分期购物平台并不拥有自己的消费场景,通过与其他消费平台合作,分期购物平台为客户提供消费信贷,消费平台提供产品服务。


目前分期购物平台中发展较为领先的是分期乐。分期乐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可分期付款的商品和小额消费借款,并将债权通过自有的P2P平台给投资者。分期乐下能提供的产品服务包括分期购物、取现服务、校园一卡通、充话费等。分期乐在消费前端,与京东在商品供应链、物流、售后等方面深度合作,获得消费场景,保障消费者的用户体验;在债权处置后端,设立桔子理财,专门来转让消费金融服务产生的债权,打通从债权获得,小型资产证券化,以及互联网理财平台的资金闭环,转移了违约风险,丰富了资金来源渠道。

 

2.1.6第三方支付机构:渗透多个场景提供分期服务

北京数想科技依托核心授信、分期、支付结算的产品“闪白条”打入消费金融领域。“闪白条”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依托互联网电商(除阿里、京东外),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年轻消费群提供快捷信用评估及消费分期服务;二是集成各第三方支付通道优势,为互联网商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解决方案,提升商户运营效率。在盈利模式上,“闪白条”收入主要源于两部分,第一是为电商平台提供金融服务所获得的佣金收入,第二便是向用户收取的分期手续费,费率大约在1%-1.5%。

 

“闪白条”与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同属支付通道,其比较优势在于能与更多的消费场景对接,目前“闪白条”已于美丽说(女性电商)、去哪儿(旅游电商)、天天网(美妆电商)、健一网(医药电商)、银泰网(百货电商)等24 家知名电商对接,目前注册用户近80万,授信用户近40万,累计发放贷款近5万笔。

 

2.1.7小贷公司:发展低风险人群消费贷款,合作网络金融

除上述几类主体外,小贷公司原则上也可以发展消费金融业务。但小贷公司长久以来主要还是定位于小微企业。并且是个人耐用品消费信贷业务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完善的信用体系来提高业务速度和质量,规模化的发展是盈利的基础,而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跨区经营,不适合规模化发展。目前已有小贷公司试水消费金融,模式有两种,一是针对例如收入稳定的低风险人群发放不限用途的贷款;二是与P2P等网络金融合作,弥补数据和规模上的不足,共同发展消费金融业务。


2.2特点比较:错位竞争,各具优势



3.国外消费金融面面观

 

3.1美国:曲折中前行, 规范中发展


经济危机沉重打击消费金融市场。二战之后出现产销过剩。为摆脱危机,大力发展消费金融,刺激有效需求,消费信贷额呈快速上升趋势。07年经济危机爆发,在持续的低利率政策和房地产泡沫共同催化作用下,金融机构纷纷下调借贷标准以争夺市场份额,为大量信用等级较低的贷款人提供贷款,导致贷款拖欠率急剧提升。在此期间,各大金融机构都通过缩减消费金融业务条线来减小损失,例如,花旗集团旗下的消费金融公司出手了欧洲和日本的消费金融业务。汇丰集团旗下的消费金融公司承受着16.67%的高不良贷款率,停止了在北美地区除意外的消费贷款业务,并逐步关闭了800家分支机构。



,消费金融模式规范化发展。后经济危机时期,市场复苏需求带动消费信贷总量的提升。,推出了包括《履责、责任和公开法》在内的一系列制度法案,加速行业格局的分化与稳定,引导消费金融规范良性发展。2015年美国存款机构、消费金融公司和联邦政府在消费金融的市占率分别为40%、19%和27%。



3.2日本:流通业引领消费金融发展


日本消费金融发展历程:


日本消费金融发展特征:

市场主体多样化。消费金融提供主体形式多样,且市场结构相对分散。非银行机构,例如流通企业、信贩公司、公司以及消费金融公司等占据重要地位。

流通业引领消费金融发展。流通业与消费金融产业在资本、业务层面联系紧密。从上世纪50年代起至今,流通业消费金融不断扩大自身业务,通过发行、设立银行、发行电子货币的形式引领消费金融的发展。



3.3韩国:占据主导地位


韩国消费金融发展历程:


韩国消费金融发展特征:

第一,流通公司与制造企业自主推动消费金融的发展。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流通公司和制造企业纷纷投入到消费金融中,成为推动消费金融发展的先锋。

   

第二,韩国消费金融体系略显单一。较高的普及程度和渗透率,加之对额度不设限制以及比较宽松的取现政策,使在功能上基本覆盖了大多数其他消费金融产品,成为韩国消费金融体系中的绝对主导。

 

第三,过度发展导致了消费金融业务风险的爆发。2003-2004年随着产业的大力推动,债务总额膨胀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4%,逾期率也上升至11.1%。据估算,韩国的呆账高达54.8亿美元,382万人被列入信用不良者名单。危机爆发后政府强化健全监督,限制公司的过激竞争,确保消费金融健康发展。

 

3.4印度:金融改革春风唤醒消费金融大发展


分阶段金融改革,多元提供商入场。印度金融经过两个阶段的结构化深化改革,使得印度提供消费金融的金融机构众多,非银行金融公司中的专业消费金融公司如房地产消费金融公司、个人消费金融公司等最先涉足消费金融服务。随着金融业改革的深入,占印度金融机构总资产70%的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开始逐步渗入个人消费信贷领域,并已超过专业金融公司,成为消费金融的主要提供者。



个人消费猛增带来消费金融的繁荣。自金融改革以来,印度个人消费支出呈大幅增长态势,改革的第二阶段呈现指数型涨幅。消费支出的增长也带来消费金融的发展。全国个人贷款总额从2007年的4.6万亿印度卢比增长到2016年初的13.5万亿,增长近2倍。


4.产业逻辑:消费链+金融链定卡位,四大维度筛实力


消费金融是在消费产业链上衍生出来的金融业务。各方主体都是从消费链或金融链上的某一环节起家,在向上下游延伸拓展的基础上向另一链条渗透,最终实现对消费金融业务的切入。只有在两个链条上同时占据有利卡位的企业才能最终在竞争中跑赢。消费链条上做商贸的核心实力是对上游商品资源和下游客户资源的控制力。金融链条上做消费信贷的核心实力是负债端的融资能力和资产端的风险控制及定价能力。



4.1对上游商品资源的控制力


商品的进货价格决定着成本。商品的价格、上架速度、丰富程度等决定着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进而决定着消费者粘性。产业系中的商贸零售企业,特别是电商巨头在商品资源上具有天然优势。银行系、分期平台、P2P通过深度合作线下商家和电商平台实现与商品资源的对接。

 

4.2 对下游客户资源的控制力


客户需求依托于衣食住行的各个生活场景,金融服务应消费需求而生,渗透于各种消费场景中;并且,场景仍在不断被开拓和丰富,新场景能引领客户需求的持续升级。场景已成为提升客户资源控制力的重要驱动力量。

 

场景以线上和线下多种形式并存,在教育、校园、装修、医疗、租房、购物等各个领域都有体现。银行、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P2P以提供一般用途贷款为主,对消费场景的把控相对较弱;电商天然具有粘性较强的消费场景;分期购物平台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多采取与电商和实体商户深度合作的方式获取消费场景入口。

 

场景驱动消费金融业务发展的路径有两条。一是,垂直化深耕。典型代表是分期乐。分期乐作为国内首家针对年轻人的互联网消费平台,挖掘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业务覆盖全国近3000多所高校。二是,开拓延伸。典型代表是京东。目前京东白条除了赊购京东商城内各类实物商品,还能用于旅游、装修、教育等。通过对接各类场景京东成功打造适合个人全景画像的一整套的个人金融服务。

 

4.3负债端:融资能力


融资能力是各消费金融业务降低资金成本博取更大利差的决定因素之一。常见的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金、股东增资、同业拆借、金融机构借款等。消费金融类行业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在贷款端对客户补贴力度大,因此融资端低成本获取资金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能否支撑业务版图的拓展。


1.背靠银行或产业系大股东的企业,借力股东雄厚的资本实力,在廉价资本获取上具有天然优势。

2.金融机构可以获取成本较低的同业拆借,在融资上有相对优势,这也是产业界积极申请消费金融牌照的重要原因。

3.开展资管业务,丰富资金来源渠道。

4.资产证券化也成为盘活资产、低价筹资、并转移信贷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2014年国内北银消费公司发行首支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5亿元。2015年10 月,“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项目在深交所挂牌,根据发行方案,“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为“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融资总额为8 亿元。2015年10 月,国内首个消费个贷资产支持证券注册发行额度获准——由招商证券协助招商银行申报的“和享”系列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注册发行额度获得央行核准,注册规模400 亿,由华润信托发行。2016年1月19日,专注校园消费金融的公司分期乐宣布,嘉实资本-分期乐1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资产支持证券(以下简称“分期乐ABS”)已在上交所成功发行并完成资产交割,融资总额为2 亿元。

 

就目前消费贷资产证券化情况来看,贷款年化利率平均在20%左右,而ABS产品优先级发行利率在5%左右,利润空间较大。

 

4.4资产端:基于大数据的风险控制和风险定价能力


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控制和风控定价能力。风险控制和定价依赖于在海量征信数据的基础上借助科学完善的定价模型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因此,风险控制和定价能力的先决条件是征信数据的积累。

 

长久以来我国的个人征信市场缺乏市场化,、运行和管理,数据来源局限于商业银行和城商行、农村信用社。2013 年12 月《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的实施,标志着央行正式开始受理征信牌照。2015 年1 月个人征信市场业务开闸,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深圳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拉卡拉信用、华道征信成为首批获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8 家机构。征信机构通过采集互联网行为数据,并与银行的数据、信用贷款数据结合,能较为全面地反映个人的信用状况。

 

银行依靠完善的央行征信系统,小贷公司正批量接入,其余企业尚无法完全共享央行征信数据。有庞大用户群的电商发展基于自身生态系统提取数据搭建征信体系,例如芝麻信用、卡拉卡信用;数据积累不足且风险识别经验较弱平台,通常选择与第三方增信机构开展合作或加入征信联盟。


5.行业趋势展望:


消费金融行业趋势或将呈现定价市场化、、模式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5.1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机制逐步走向市场化


消费金融是长尾市场,是万亿空间的蓝海。现阶段电商和分期购物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为争夺客户资源大力烧钱,纷纷推出利率优惠产品。鉴于金融行业的本质之一是风险定价,消费金融产品服务的定价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率先掌握风险定价能力和议价实力的公司将在优胜劣汰中胜出。

 

5.2行业野蛮生长下暗藏风险,


行业蓬勃发展,但欣欣向荣下蕴藏着不容小觑的风险。一方面,消费金融面向人群中不乏中低收入阶层,且业务模式多为信用贷款,本身的固有风险较高。另一方面,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征信数据获取和风险监控面临着较大挑战。此外,,存在借消费金融套取资金做其他投资的市场乱象。从国外消费金融成长路径来看,。可以预见,野蛮生长不可持续,,行业竞争分化加剧,逐步走向规范健康。

 

5.3行业盈利模式拓展升级,利润链条增厚


目前消费金融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消费者的利息收入、客户服务费、账户管理费等。鉴于金融体系整体利差收窄,行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探索和拓展依附于消费金融的其他盈利点是必然趋势。

商户贷款:由于消费金融公司是利用合作商家的消费场景进行放贷所以商户也是消费金融公司的潜在顾客,通过与商家的合作,了解商家的基本信息情况,从而给商家提供贷款服务。

二次循环贷款或其他金融服务:针对消费金融公司现有存量顾客的一种深入挖掘,例如客户投资咨询服务、理财需求等。

基于规模效应的业务可能:客户体量积累到足够体量时,可以探索借贷业务以外的其他类型金融服务。例如,资产负债的各种项目运作。

 

5.4合纵连横,打造生态圈


布局商品服务销售、征信、支付、融资、资管各个板块,开拓全面的金融服务生态圈,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第一,能向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提升商户体验,增强客户粘性。第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第三,强化产业链关系,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增厚利润空间。第四,实现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对接,多栖发展,形成协同,打造跨界多领域的龙头。电商类巨头走在生态圈构建的前列。实力尚不具备的其他主体多采用深度合作的方式共建生态圈。


6.标的梳理:


逻辑一:消费金融发展领先的银行

逻辑二:参股消费金融公司

逻辑三:通过IT、支付、征信、催收切入消费金融领域

逻辑四:转型做消费金融,且消费金融成为重要业务板块的公司


申明:感谢作者的辛勤原创!若在本公众号转发过程中涉及到版权问题,敬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及时更改删除,谢谢!(邮箱:2012280448@qq.com)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