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了解信托> 南雄会计继续教育关注“今朝·南康更好看”采风专辑——匠心南康!

南雄会计继续教育关注“今朝·南康更好看”采风专辑——匠心南康!

2021-06-03 09:34:15


策划 | 匠心南康

王国平

  江西省崇义县人。江西省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崇义县作协主席。有中篇、短篇小说、诗歌、散文、电视剧本和报告文学等多种文学著作。曾在多家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并获得多种奖项。代表作品有《先生》《黑土孤魂》《纸棚下》《走不出的罗霄山》《守候》《美丽情人》。





编者按


        “由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自古以来一个地方的强盛不只是经济的繁荣,还有人文的积淀。南康作为赣南强大的经济板块,必然有她内部的人文积累和背后的力量支撑。反映在具体的家具产业上,南康有着不一般的“匠心”,毕竟经济发展不只是量的累积,特别是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人为的推动就是创造一种新质的现代文明。相对于述古怀旧的乡愁,发现时代潮流背后的人文走向,具有更周全和现实的意义。赣州市文联此次发起的“今朝,南康更好看”采风活动,不只是围观一个地方的发展成果,更想从南康的“转企入规”中看到当代社会的本质——转型,从而体会深化改革所呈现的时代意义。由南康管窥赣南,也就能够发现客家精神其实是发展的,在不断融入新质。



匠心南康


文/王国平  赖韵如




       0、生机与危机


        来到南康,无处不感到一股强大的工业春潮在涌动,让人心情振奋,活力满怀。


        遥看南康,蓉江河奔流而过,赣粤高速、105国道一路向前,无限延展。立在中国大工业发展的新时代潮流前,它们,正如南康经济焕发着勃勃生机与活力的生命大动脉。


        自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浪一浪的车流、人流、物流向南康奔涌而来,这个蛰伏在赣南山区腹地的古老县邑开始铆足劲发展,它衔起城区金赣大道上的厂房,拽起南北大道上工业一、二、三、四、五路的机械声,还有散落在南康各大乡镇的铁皮棚与木刨花,载着南康手艺人的梦想,载着南康家具人的梦想,载着红土地的工业梦想,披着曙光、星光,从芳草萋萋、粉尘滚滚的裹挟中走来,穿过世纪的烟尘,一步一步,力求脱胎换骨。


        南康自古人多地少,土里刨食的年代,南康人是穷怕了!村里没田,缸里没米、山上无木、地下无煤。大人小孩在生存线上作困兽之斗!


        然而,软弱守旧,甘于贫穷窘迫,似乎从来就不属于这片青葱古邑人的脾性与血型。


        穷则思变。一把锯子,两柄斧头,刨子压箱,曲尺长长。各式锉刀在木匠工具箱里哐哐铛铛,这些家什,跟着最早的南康家具人,坚信而又笃定地行走在异乡的山风雾霭中。


        一个80多万人口的地方,做家具,变成许多人赖于生存的饭碗!

别人家种稻子,南康人种家具!


        从手艺人到打工者,再到产业者。从木匠箱到夫妻店,再到小有规模的作坊、工厂。从百姓人家的厅堂天井边到粤南闽北的车间,从田间地头的油毛毡、竹片棚,再到钢架棚。一代代的南康人,艰苦卓绝,无中生有,在夹缝里开出家具之花,生命之花。


        做家具就是南康人脱贫致富的行当,政府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拚了命也要保障和发展好这个民生产业。


        然而,政府一天天、一年年放水养鱼,南康家具产业一天天,一年年自我野蛮生长,坑多水深,南康家具产业风光的表面背后却危机四伏:


        个体私营经济迅速膨胀,南康城市迅速膨胀。农民工涌进来!各种木料涌进来!各式的油毛毡、铁皮棚沿着乡村的路一天天挤进来!


        只要有路的地方,就有蓝色家具铁皮棚。一度,南康出现了家具生产饱和的状态。


        企业围城。粉尘围城。垃圾围城。


        无休止的价格恶性竞争,无休止的生产资料消耗,无休止的土地资源浪费,无休止的环境空气污染,无休止的火灾安全隐患,何时是一个尽头?


        南康,已经看不到蔚蓝透明的天空;南康,一年由家具厂引发的大小火灾有几十起;南康,每年被机锣切下来的手指都可能要用箩筐来装,那可是活生生血淋淋的劳动人民的手啊!


        家具低端化,同质化,低档次、低利润成为业内外人士心照不宣的隐痛。


        这一路少不了的,是各大部门基于自身职能做出迫不已的“围追”:你又乱砍滥伐,林业部门追;盖厂房你乱占耕地良田,国土部门剿;你破坏了乡村路段,交通部门问责;更有环境部门堵住不放——你的噪音、你的粉尘、你的喷漆废料残渣……


        南康家具、南康家具人,就这样在围追堵截中左右为难,野蛮生长。


        加之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出现大洗牌、大兼并、大调整、大转型。南康,作为全国最大的实木家具生产基地,在世界经济潮流面前,也暗流涌荡。内外夹击,南康家具产业四面楚歌,几乎走在崩溃的边缘。


        一切的一切,倒逼着南康、倒逼着南康的决策者、倒逼着南康家具人与南康家具业——突围。


        产业转型升级到了决定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定位启发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危机的背后往往站着另一组朝气蓬勃的词,那就是:转机、生机与商机。于是,一场风起云涌的家具产业革命在南康大地骤然展开。历史性的“转企升规”的号角吹响了。这一响,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超常规蓝图,全区立即从上到下四方应和,“转企升规”顺时应势,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然而,“转企升规”面临着“大拆-大转-大建”,这是一次化茧成蝶的蜕变,是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更是一场伤筋动骨的战役,谈何容易?


        一向以无中生有、敢闯敢拼著称的血性南康人,此刻又撸起袖子、血脉贲张。赣南人民凝视着,苏区人民凝视着,江南江北凝视着,南康家具产业历史,注定要在这里拐个大弯,“转企升规”推行得好,必将推出一片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光景。



       1、省委领导说:没有夕阳的企业,只有夕阳的产品;没有落后污染的产业,只有落后污染的生产方式


        20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这是应该被刻进南康地方志的日子。


        时任江西省委副书记的刘奇同志,率省委农工部一行来到他所挂点帮扶的南康经济开发区调研指导帮扶工作,并到赣州港、金融服务中心等地全面了解南康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刘奇带着一行人,马不停蹄地调研。


        这位搞工业出身的领导,对南康家具产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此前,他听闻了N多有关南康家具“产业庞大、总量巨大”的好消息,他是抱着一腔喜悦来到南康的。他大踏步走进南康,走进纵横交错的工业路,走进家具企业大市场,走进宝蓝色的铁皮棚。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此前大家都知道,刘奇在中国个私经济活跃的温州、宁波主政过,是个搞经济的行家,但还是没有想到,这位省里来的领导在企业方面竟然精通到这个地步。原来他在企业什么岗位都干过,从三班倒的工人到80年代浙江的优秀企业家,跟企业有着血与肉的联系,对企业有着特殊的感情,企业该干什么、怎么干,他有着高屋建瓴的思路和点子。


        马不停蹄地调研,一路上刘奇缄口不语。


        沉默,长久的沉默。


        初夏的阳光雀跃,但东山公园、旭山公园、东山桥、芙蓉桥、和谐桥还有蓉江两岸的柳树都屏住呼吸。


        遮天蔽日的粉尘宛若巨大的幕布,机械开料声,刺耳的电锯声,木头的撞击声,嚯嚯之音不绝于耳,听上去仿佛无数颗想要逃窜的心脏,在沉闷的胸腔里猝然呐喊。当刘奇看到城郊路边布满了参差不齐的铁皮棚,脸上的表情异常凝重。走着走着,一股呛人的油漆味逼得一个陪同的干事喷嚏连天。终于,沉默被打破了。


        一行人步履沉重地回到南康区党政大楼召开座谈会。


        其实,大家都清楚,南康家具走到今天并不容易。作为“草根经济”的产物,江西省南康家具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从当年零星的几个家具小作坊,到今天在省内外已具规模,在全国也有了影响,这得益于一届又一届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解放思想,大胆扶持,采取放水养鱼的政策,释放了南康人的创造力,才培育出来的一个草根产业,这些年耗费了多少人的心力啊!


        当年,一大批“南康木匠”陆续从广东顺德打工返乡创业,有的是“夫妻开店”,有的是“兄弟抱团”,有的是“父子上阵”,有的是“亲戚结缘”,这种放养式的自发生长态势和“家族式”体制伴随“南康家具”一直走过了近30年的风雨历程。


        如今,时代在剧变,市场在剧变,形势在剧变。当初的放水养鱼,“养”大了产业,“养”活了产业,却也让这个草根产业有着先天性不足: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只有小作坊,没有大企业,只见铁皮棚,没有标准厂房,没有统一规划,没有规范管理,无序的市场竞争、肆意的乱搭乱建,已经严重阻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每一代人,每一届班子,都要分担每个阶段的痛。


        20多年来,南康的父母官为了家具产业的生存、发展,可谓呕心沥血,想尽办法,费尽苦心,甚至受尽委屈。他们非常清楚南康的“家底子”。这个民生产业,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垮掉!


        为了争取家具产业用地指标,他们一遍一遍往省里、往市里跑,期望用自己的诚意打动“上级”,用自己的忠心,为民“请命”。一次,一位区领导带着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到省有关部门申办用地指标,眼看时间滴滴答答一小时一小时过去,事情仍然僵在那里。没办法,一边是在国家土地政策下,南康家具厂被监控卫星拍下“两违”图斑照将越来越多;一边是涉及南康经济命脉,10000多家家具厂不知何去何从……这位区领导突然喉音哽咽,请求道:我这乌纱帽丢了是小事,可家具产业关系到南康好几十万人的饭碗啊……确实,南康家具产业需要安置,需要出路。父母官的一片赤胆忠心令人动容,而省、市有关部门,又何尝不是心系民生一片诚诚耿耿呢?这一次,终于没有空手而归!


        南康家具人这种夹缝中求生存的良苦用心、这些心酸委屈,又有谁知道啊?历届南康党委、政府有多少人在为南康家具“请命”,为南康的经济民生不懈努力呢?家具业发展的漫漫之路,凝聚了一届又一届南康领导班子的心血,充满了欲说还休的艰辛。


        刘奇语气缓和下来。他很清楚,这个素有“江西的温州”之称的南康,没有木材资源,却“无中生有”地成就了全国最大的实木家具生产基地。他肯定了南康人敢闯、敢冒、敢为人先的精神,然后以行家剀切犀利的眼光提出问题,并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南康要向产业研发和销售“两端”延伸,把南康家具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的家具集散地:一要把握机遇,乘势而进;二要合力攻坚,提质增效;三要积极作为,争创一流。


        然后刘奇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工业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没有质量、没有安全、没有环保,一切都等于零!


        没有夕阳的企业,只有夕阳的产品;没有落后污染的产业,只有落后污染的生产方式!


        作为企业,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用足用好各项政策的同时,精准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脉搏,做到眼睛向内挖掘潜力练好内功;向上对焦国家的宏观政策把准方向;向外寻找各种合作共赢的发展机遇。


        方向对了,路子对了,使力做的是有用功;方向错了,路子错了,越是使劲死得更快!


        像一位经验丰富、技术高明的老中医,经望闻问切,开出了一剂良方。不知不觉,窗外夜幕深沉。刘奇的一席话,让大家如释重负,很多人都眼神发亮,禁不住长舒了一口气,象跋涉在茫茫黑夜里,望见了北斗七星。



        2、“千人动员大会”之后


        早在2015年9月24日,伴随着浓密的秋风,当赣州市委市政府“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的号角骤然吹响,一场赣南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轰轰烈烈的工业攻坚战随之拉开序幕。“要清醒认识我市工业发展现状,揪住工业发展这个‘牛鼻子’不放,以‘跳起来摘桃子’的勇气和担当,主攻工业,三年翻番,坚定不移调结构、促转型”——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到赣州走马上任三个多月的李炳军书记为960万赣南老表提供了“赣州方案”。


        南康,作为赣州主攻工业的主战场之一,快速导入“跳起来摘桃子”的主攻方式,开局起“跳”, 打出一系列主攻工业“组合拳”,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他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紧紧围绕打造“全国乃至世界家具集散地”和建设现代家居城、对接融入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的目标,强投入、攻项目、促转型,着力打造工业“裂变”发展的“南康样板”。 


        成绩来之不易,未来却任重道远。经济新常态下,如何真正实现工业转型升级,这不仅是南康,也是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在破解的方程式。


        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


        如今有省委领导亲临指导开出“金方”,又有全市“主攻工业”的“后盾墙”,南康区的决策者们骤然找到了登山之梯。


        2016年11月23日上午。南康文化艺术中心会场,正面悬挂着全区“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产业转型升级动员大会会标。越过一排排黑压压的人头望上去,巨大的横幅跃然入目: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把南康建设成为江西的“温州”“义乌”而不懈努力!


        副市长、区委书记徐兵主持,区委副书记、区长何善锦作动员部署。刘文彦、彭秀生、严国雄、黄琨、陈钰滢、赖彦辰、钟春莲、陈刚、李松柏、李赣兴、李春平等区四套班子领导及其他有关县级领导干部台上端然肃坐。会场1022个座位坐无虚席。每一个座位上都放有一本粉红色的小册子,封面上印着《关于加快推进全区家具产业“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实施意见》。区乡村三级干部、驻区、区直单位部门业务骨干、老干部代表、各行各业企业家代表都来了。以“无中生有”著称的南康人,是见过大世面的。但是,今天的会场气氛,格外庄重严肃,大多数人觉得会标上的四句话很是新鲜。人们知道,这说明区里肯定要有“大动作”了!大家绷紧身子,屏住呼吸,睁大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台上讲话的领导。日后,当大家回忆这场决定南康家具前途与命运的“千人动员大会”时,往往会用这样的词句来形容和描述:会场安静而紧张,仿佛划一根火柴就能把全场的气氛引爆。


        赣州市政府副市长、南康区委书记徐兵的表情凝重而急切,他说,无论从家具产业“低小散乱”的现状来看,还是从土地、环境承载空间来看,从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来看,乃至从社会责任和公平正义来看,南康家具都必须转型、必须加快转型,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徐兵书记的话掷地有声:家具企业入规入园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子孙!我们必须以 “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勇气和决心,全面推进家具产业的转型升级!


        区长何善锦动情地说,一直以来,我们80万南康人就靠做手艺谋生,现在很多人是靠自己一把心血一把热汗造出来的家具换钱娶老婆,供孩子上学。南康家具一直是我们南康人的骄傲。可是同志们呀,我们一片繁荣的南康家具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一不小心,就会全面崩溃。如果再不进行一番大变革,我们将愧对这个时代,愧对历届班子,愧对几代南康木匠人为家具行业付出的心血。


        千人动员大会,吹响了南康家具产业“转企升规”的冲锋号角!


        南康“金海”家具老板郭春平走出会场,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到家乡唐江,对着奔腾而来的犹江水,心绪飘向了远方……


        宽阔的河道,大堆的木排沉浮着,撞击着隐隐地奔来。天下着大雨,有雷声炸过,那些首尾相连的木排遇上这雷雨突然狂躁起来,它们迎着激浪一路狂奔,平缓的犹江被冲撞得时而宽广,似乎能把天下乌云雷电装下;时而逼仄,夜里丢到河对岸的那一首首滚烫咸湿的放排歌,一大早便被江边洗衣的村妇轻起一脚,踢回到放排佬那油黑发亮的胸脯上。


        跳上木排,站立前端,任木排起伏回转。江水把思绪送到唐江一个叫马齐坝的平缓水面上,这里就是闻名江南的唐江木行,也是南康家具的发祥地。从崇义、上犹流放过来的木材被坚韧的篾绳捆绑在这里,此时的木材们头枕波涛,仰望苍天,静等商户的挑选,然后,与披了一身尘土的木匠一起历经刀斧、钢锯、木锛的剪裁、敲打,长成一件件缀满幸福的家具。而那些勤劳肯干的南康木匠,则站在这些略显笨拙的家具面前,笑出满脸的欢喜。


        穿越时光,越过一夜间冒出在赣丰线的油毛毡,绿皮铁屋,再从那些在铁皮屋里光着膀子挥汗劳作的老木匠身边擦身而过,越上山岗,站在岸边一栋栋整洁高大的厂房前,厂房内那些用数控操纵的机器,在六月阳光照耀下,越来越清晰可爱……


        南康木匠,南康家具的前世今生仿佛历历在目……


        a、和郭春平当年一起到南雄打工学艺的人,成了“升企入规”排头兵


        嫂嫂你别骂

        大了我会嫁

        要嫁就嫁到马齐坝

        一担尿桶挑到夜

        满眼全是好庄稼

        豆子花生嗑崩牙

        崽女撑得屎巴巴


        这首民谣流传在赣南大地上,充分说明了南康区唐江镇的马齐坝是何等的丰饶。


        唐江自古是江西的商贸重镇,牛行、鱼行、木材行、茶叶行,行行林立。唐江和马齐坝更是南康现代家具的发祥地:南康第一套现代家具是唐江马齐坝人生产出来的,南康第一个使用化学油柒——聚胺脂也是唐江人;最早使用大哥大,最早拥有私人小轿车的也是唐江家具老板。这诸多第一与最早,都与马齐坝人郭春平及其他的伙伴们紧密相关。


        当我们“今朝,南康更好看”采访组一行,来到金海家具董事长郭春平带有空中花园的宽大办公室,采访到深夜11点30分时,郭春平依然聊意甚浓。


        这位“2017年度赣州经济人物”获得者,说起自己的公司创业,不禁感慨万千。   


        但他谈得最起劲的,是他生命中最大的爱好——游泳。游泳已经渗透到这个51岁的汉子生命里每一个细胞。2011年1月,在2011年度哈尔滨国际冬泳邀请赛男中年组25米赛中,他荣获全国第二名。他还荣获赣州市第三届运动会游泳100米亚军,游泳200米冠军。在赣州市总工会组织的游泳大赛中,荣获蛙泳第一名。


        在我们的一片啧啧称奇声中,郭春平话锋一转,说,他平时的另一个爱好还不是办厂子赚钱,而是爱上了美女们的爱好——逛商场,他喜欢流连在挂满名牌服装的商店里观察再观察,然后非常从容、非常在行地讨价还价。


        其实这个看似喜欢“疯玩”的人,在大势面前比常人都清醒。


        当初,郭春平创办的金海家具还是南康众多“棚户厂”中的一员,长期从事着粗放式的生产,产品低端廉价。


        前些年郭春平突然意识到这样搞下去不行。《若干意见》出台实施后,南康区大力推进家具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他抓住有利时机,突然来了个大手笔,投入1500多万元买下50亩地,把自己一手创办的金海家具厂迁到了拥有国内先进家具生产设备的新厂子。他淘汰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带领公司员工朝着生产智能化、品牌化的方向进行二次创业。


        2015年,赣州港顺利通关运营,成为全国内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进口木材的直通口岸。郭春平借助赣州港便利的进出口优势,成功将产品打入东南亚市场,而且还降低了木材进口成本,增加了企业竞争优势。


        郭春平爱玩,可认起真来办企业,那作风那气势别人是无法可比的:投入600多万元引进美国产的环保设备;使用3D设备,对家具粗坯进行木材压纹。他在产品设计方面更是舍得花钱,一个系列产品的设计费用就是68万元。他还组建了设计创新团队,创新生产工艺,带领企业专攻高档实木家具。


        金海从原来的厂房是4000多个平方米,发展到现在入家具产业园是4万多个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从原来的四五十个人,发展到现在的接近300个人;原来的投资简易设备就是几十万块钱,现在投资有2000多万的全自动触控设备和环保设备;还有生产产量从原来的两三千万发展到现在差不多1个多亿、2个亿,到现在为止,今年恐怕有2个亿。


        走进金海家具一眼望不到边的生产厂房,我们有些不辨东南西北。只见国内先进的智能喷涂车间源源不断地加工出一排排雪白精美的家具橱门。这里不仅拥有国内先进的家具自动化生产设备,而且率先在南康引进油漆尾气处理系统,成为当地家具制造产业中绿色环保发展的典范。


        老郭说,他之所以在环保和设计方面舍得花这么大的本钱,是因为环保才是企业发展的存在前提,而设计做得好,产品才跟得上市场,性价比才高,产品也就更有市场。现在政府推行的“升企入规”,是帮助广大家具企业提升档次的一项革命性工作。他现在这么投入办家具企业,就是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一直关心他的政府,对得起家乡人民,对得起改变了自己人生道路的这个行业。


        政府召开的那次“千人大会”后,郭春平再次想起了自己的木匠身世。当年,郭春平看上了村上美女春兰。脑子里装的全是春兰苗条的身姿和那跳来跳去的两根长辫子。春兰父母看郭春平家里穷,人又吊儿郎当的样子,坚决反对。可郭春平实在放不下她,便想弄几个钱来孝敬未来的岳父岳母。于是,过年前的几天,走投无路的郭春平便粘上了好友安冲,一定要他带他到崇义去搞木头卖。


        崇义开门见山,林密树大,好多人靠经营崇义的树木发了财。南康人靠崇义的木头发财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弄来自己做家具,二是贩给做家具的。他们两人一身尘土来到崇义,当他们看到堆在老表家门口的几个人抱不过的木头时,又犯沮丧了。他们没钱提货,两人手上的钱全部掏出来,也不够吃顿饱饭,要贩卖木头只能是纸上谈兵。


        正当两人灰心丧气几乎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个肩膀上架了只小猴子的安徽人,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只见这安徽人逗弄着小猴子,走到人家门口时,便会喊一声恭喜发财,然后把写有“恭喜发财”4个字的红纸贴在门上,户主们一看高兴,会给个块儿八角的。


        郭安冲对郭春平说,机会来了。两人屁颠屁颠赶回唐江,搞了块木板并刻上“恭喜发财”几个字,然后裁好一叠巴掌大的红纸,再用印板画的形式,印了一书包“恭喜发财”。


        那天已是下午三、四点钟左右,他们穿过崇义县城,来到阳岭脚下的上营村。这里的老表居住相对集中,大多都是种田人。天快黑了,他们走到一户没有粉墙的人家门前,探头往里一瞅,屋内陈旧得只看得见一层灰黄的光在浮着,一老者弯着腰正专心编竹器,旁边一个小徒弟模样的人在剖篾,专注的样子让人不忍心去打扰。


        安冲说了声“恭喜发财”,老人抬起头来冲他们微微一笑,然后示意他们往墙上贴。安冲把“恭喜发财”端端正正贴在老人门框上,呆在一边的郭春平还没反应过来,老人便把一块钱塞到他手上。郭春平紧紧捏着还带着老人体温的钱,泪光闪烁。


        如今,经过了几十年奋斗的郭春平,已然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每天开着自己的“路虎”爱车,生活在高尚小区,每天早上准时上班,下午5点准时到章江河中游泳,这些组成了他人生幸福的基调。


        不久前的一天,还带着好友安冲来到崇义寻找当年那位仁慈的老人。他说找到老者后,他要送那位慈祥的老者10万块钱,以报他当年“恭喜发财”红纸单下给了自己人生第一笔珍贵的收益。正是因为那次“恭喜发财”的行动,不安心现状的他,于是和众多南康青年一起,背起木工家什,过广东,闯南雄,打工学艺,奋发图强。时至今日,这批人都已年过半百,都成了南康上万家家具企业的领头羊,成了“升企入规”的先锋和排头兵。


        b、黎明福带头申请报名,成了南康第一批省级入规企业


        郭春平在广东南雄跟人家学做油漆的时候,比他小七、八岁的黎明福,此时却正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一条铁路专用线上站岗。黄沙从远方腾起,瞬间就在身边堆起一座座沙包,守着守着的铁路一刹那就没了。大家只好用手去刨,当发烫的铁轨露出它的铮亮,又一阵黄风吹来,这一天便在风来沙涌中过去了。


        这样的苦,这样的累对贫苦家庭出身的黎明福算不了什么。黎明福有三兄妹,他是老大,家里穷得一张桌子只有三条腿。天寒地冻时节,一张破棉絮不能御寒,就在棉絮外加床蓑衣。那日子过得比《洪湖赤卫队》里韩英唱的那歌还苦。因为苦,还因为能吃苦,黎明福当兵三年进步很快,入了党,被评为优秀士兵,两次被推荐上学、提干。


        1995年,黎明福退伍了。退伍后的他,当了村民兵连长。民兵连长可不是个官,每年只有1000多块钱工资,就是这1000多块钱,也只有在全村完成了各项工作的时候才能全额兑现。


        苦熬不如苦干。黎明福一咬牙,把退伍费全拿了出来,再加上东凑西借,在山上建了个100亩的甜柚基地。在甜柚基地边上又建起了个养殖场,饲养生猪和鸡鸭。黎明福的坚持与苦干,感动了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人。赣州军分区树他为“赣州十大返乡创业典型”,央视军事频道还专门派记者给他做了个电视专题,进行广泛宣传。可是,正当他在事业的上升期,一场灾难向他悄悄袭来。1998年的一场大冰冻把他100亩柚子全部冻死;养殖场养猪赚钱,养鸡鸭却亏本,两两相抵,还是白做了八年。如此,黎明福在山上苦干了8年还欠下30多万元债。萎靡的他可用四个字来形容:万念俱灰。


        有个在北京做广告的朋友,回家探亲的时候见了他迷茫的样子,叫他跟了自己到北京做广告业务去。于是,连公交车都不会坐的黎明福便一个人来到北京,一年跑下来,累得像狗样的他,赚的钱还不够吃喝,不够给孩子看病。


        北京的冬天风大干冷。从地铁上走出来的黎明福,漫无心绪地站在天安门对面的一棵大树下想心事。此时的他给自己定了两条路:一是从广告公司跳出来单干,二是离开北京城,回到龙回种地养猪去。想来想去,黎明福还是决定自己成立个广告公司,在北京继续漂下去。


        机遇总是留给那些勤奋又有准备的人的。关键时候,黎明福遇到了一个“贵人”。这人是北京城郊某村的村支书,那位村支书靠着地缘与人缘,在北京办了个很大的广告公司。黎明福决定去找找他,可这人是个大忙人,要见到他本人非常难。碰了好几回钉子后,黎明福便给这人写了封信,在信里,他用诗的形式把自己的经历、苦恼和当前遇到的困难全说了出来。没想到这用诗写出来的信得到了这个外乡人的重视,把处在惶惶不可终日的黎明福推上了人生的一个高峰。


        2009年为了孩子的学习和前途,黎明福把广告公司交由弟弟打理,自己回到了家乡。他在赣州、南康两地都买了房。在过了两三年无牵无挂的日子后,黎明福有一天突然觉得自己再这样悠闲下去,对不起共产党员的称号,对不起当兵那几年吃的苦。2012年,黎明福出山了,在家乡他创办了红香阁红木家具公司,专门生产高档红木家具。也就是这一年冬天,坪沙村换届,黎明福被村里全体党员推选,要他来做村支书,带领大伙一起向小康日子奔。


        坪沙村的事,黎明福当然清楚,坪沙村因地缘偏僻,资源缺乏,村里要想干成任何一件事都很难。村里有一条进组的路修了七、八年,还没修好,原因就是村民相互间不团结,自己的事再小都是大事,村里的事再大、再紧迫都是小事。


        这样的村支书不好当呀。


        黎明福想了八天八夜,才把当支书这差事应了下来。答应下来的事就要干好干出成绩来,这样才不辜负大家对自己的信任。在黎明福的带领下,现在的坪沙村面貌焕然一新。现在,村里同时在修十几条村组路,条条进展顺利。黎明福创建的有500多村民参与的坪沙村民群,则成了传播爱心与真情的纽带。一股正能量飘扬在村里。


        曾经的曲折,磨练了居安思危的忧患。黎明福的红香阁这几年更是蒸蒸日上,占据了南康红木家具的半壁江山。千人大会之后,区政府号召家具企业“升企入规”,黎明福显然懂得,这是一种危机中的转机,他带头申请报名,成了南康第一批省级入规企业。而对那些还在观望的企业老板,黎明福则主动上门,宣传“升企入规”的意义及好处,其中的恒兴家具、金德家具,就是在黎明福的宣传感召下,从不想入规到积极申请的。


        c、前车之鉴:走出“南康成衣市场”的劫波


        这段时间,“拆转建”和“升企入规”这两个词在南康,在赣南很火,渐成热词。然而,如果把时间再往前挪十几年,和这两个词同样走火的是“南康成衣市场”。


        其实“南康成衣市场”,是南康最早的“无中生有”。


        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是南康的典型标志,而“无中生有”则是有经商头脑,又敢闯敢干的南康人迫于生计的一种高明之举。


        南康成衣市场兴旺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南康历来多的是手艺匠人,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初期,人们纷纷外出打工了。那些过去走村串户忙碌的裁缝匠,反而多出了很多时间。他们开始缝纫出各式花的蓝的短裤,让表嫂们用箩筐挑到街上摆起了摊子。后来摊子越摆越多,生意越做越大,慢慢又增加了的确凉衬衣、裤子,然后就有了西服、袄子等等服装制作。最早的“成衣一条街”,是在老城区北街上,摊位就是铁皮货棚,只有四五个平米,衣服悬挂在铁皮棚的吊杆上,风吹过来,花花绿绿的长衣短裤招摇飘荡。这当年是南康最繁华最吸引人的一道风景。


        南康成衣生意越做名气越大,品种也越来越多,附近市县、邻近省份直至江南江北,都知道南康成衣市场的大名。


        生机来临,渐火成势。老街很快挤不下这么多人了。政府适时出手,划出25亩土地新建了个成衣批发市场,把做衣服和经营成衣批发的小商小贩们全部请了进去,一个像模像样的成衣市场就这样亮相于中国一个叫南康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是那个时期建起的,两个市场的建设结构几近相同。


        南康成衣市场商贾云集,诚信公平,被评为“全国文明市场”,这是南康的一张响亮的名片,也是南康人的骄傲。全国各地来考察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并不比现在参观“南康家具”的少。


        当年,年轻秀丽的陈晓红是南康成衣市场工商所的一名专管员,她亲眼目睹了这场繁华而没有扎实底子的盛宴,同时因为长年工作在一线,经常直接和成衣市场各方打交道,她也很早就察觉到了“南康成衣市场”的种种弊端和隐患。


        秋风劲吹,天气逐渐变凉。江风掠过,吹拂着发梢,也扰乱了晓红的思绪。越往市场的深处走,她的心情就越发沉重。此时的她,正在琢磨着写一篇调研文章,题目就是《南康成衣市场的危机种种、成因及对策》。她敏锐地察觉到一派繁荣景象的南康成衣市场其实危机四伏:没有市场意识,经营出现了问题不是找市场解决,而习惯找“市长”要政策。没有品牌创新意识,600多家批发店铺,几千户成衣加工户,只有3件注册商标,大家都满足于做“贴牌”“仿冒”产品。没有规模没有效益,满足于薄利多销,根本没有产品附加值,更谈不上现代企业制度。没有产业规划,满足于前店后厂,摆脱不了家庭作坊式“散小乱差”。而对政府引导的提升质量、升级换代,大多数的经营者毫无反应,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整个市场弥漫着浓厚的小富即安、有点蝇头小利就沾沾自喜的小农意识。


        和陈晓红一样,为服装产业忧心仲仲的有识之士,大有人在。党委政府也着急,多次组织联合调研,提出了“创品牌、建基地”等提升产业的对策和方案。可惜的是,因为种种因素,这一切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而此时的温州、义乌、石狮等地,掀起了第一次产业升级换代的高潮,义乌一跃成为闻名世界的“小商品之都”,石狮的劲霸、安踏等名牌服饰异军突起,迅速进入全国消费者视线。


        南康服装产业,似乎是一个叫不醒的“装睡人”。风光不到10年,市场日渐衰落,南康服装很快在业内销声匿迹。


        服装产业的惨败,是南康人心中永远的痛!家具产业再也不能让走服装产业的老路。这就是区委、政府为什么下这么大力气抓家具产业“升企入规”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转企升规”能得到广泛拥护的民众基础。


        很多南康成衣市场的老板倒下去后,就没有再站起来,他们有的变成了外地人的“接单加工厂”,有的变成了调货卖的“二手贩子”,也有的又一次变成了打工仔。


        当然也有跌倒了爬起,擦干泪水继续前行的,专门生产实木床的叶之恋家具老板叶美洲,就是其中一个。


        今年正好40岁的叶美洲,是在南康成衣市场“晚唱”的时候进入服装行的。也是做衬衣,发现行情不对,立马改做窗帘。可做窗帘的人在南康也不少,加上窗帘这东西都是本地人来定制,生意一直不死不活。三年过后,摊开账本一算,上手的钱没几个。


        而此时,那些在广东打工几年、十几年后重返家乡创业的“南康木匠”,把“南康家具”做得风生水起,并已在南康成衣加工厂的废墟上悄然雄起。叶美洲决心要搭上这班开往财富的快车,撸起袖子干一把。叶美洲提出要转行做家具,可老婆坚决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南康家具就是上当受骗行当,当下家具行业魚龙混杂,骗钱骗货的多,被人骗一车货就叫你血本无归,下辈子都翻不了身。千万莫蹚家具这滩浑水。


        叶美洲的老婆时常拿出南康各大家具老板上当受骗的事来教育丈夫。也讲过当时家具大老板郭春平的传奇故事。是呀,放眼如今存活下来南康家具厂,哪一家不是“血雨腥风”闯过来的?


        1992年底,郭春平从广东返回了南康,1993年以“手艺带生意”的形式,在家里办起了“作坊式”的家具厂。


        他一边生产简单的家具,一边承接上门做家具油漆的业务。很快,凭他的技术和做人的口碑,生意做遍四乡八邻。他积累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1995年南康家具业日益兴起。郭春平在唐江赣丰路旁搭起了简易厂房,办起了家具厂,生产家具白胚。


        那年冬天,老郭拉了一车粗坯沙发来到青岛,青岛那老板是他打过多次交道的老板,以前每次买卖,都是货到钱到,从不赊欠。


        不曾想,此路充满着陷阱。


        到了青岛,老板打开仓库叫把货卸下,待郭春平把货卸了,走出仓库时,郭春平发现,那一直称兄道弟的老板没了踪影。打手机,手机也关了。郭春平觉得事情不妙,倒霉的事还真的让自己遇上了。他眼巴巴地四处寻找那老板。那个人却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可你一个外乡人,能在青岛找出那个故意躲着你的人来吗?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郭春平在青岛找了一个多月,跑烂了几双皮鞋也没找到那人踪影。


        都大年二十几了,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衣裳单薄的郭春平蹒跚在青岛大街上,他觉得无脸见人,他甚至想到了死。


        又是妻子春兰的深切呼唤,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春节前的那天,备受折磨的郭春平回到了南康,他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是来到供货主面前,说,我郭春平有生之年一定会偿还欠你们的债,说完深深地向获主鞠了一躬。


        郭春平这硬汉子没有“粉身碎骨”。天无绝人之路,新年刚过,他就巧遇一位浙江温岭的李老板。他带着4万多元现金,买了一部份厂里的产品。

 

        郭春平除了偿还债务外,留下了一部分资金,重打锣鼓重开张,重整河山待后生。


        1996年经过一年的艰苦创业,郭春平把青岛所欠下的债务基本还清。


        2001年,郭春平用6年创业所积攒下来的钱在南康个私工业园买下了8亩土地,用于建设家具厂房。从南康的乡下一脚跨越进了南康城,这是郭春平事业的跨越,是生命的跨越。


        “ 老李是我郭春平生命中的恩人,青岛那位不讲诚信的商人也是我的恩人。没有这‘一推一拉’的作用, 就没有我郭春平的今天。一推:是他不讲信用,把我推向了悬崖,摔得我伤痕累累,也摔出了我的坚强意志和信念。一拉:是那位浙江温岭的好心人,把我从低迷的人生中,拉上了一个人生新的发展境地。”郭春平说。   


        一个人要获得成功,80%做人,20%做事。这是郭春平历经数十年的一段人生感悟。他说,做人不要记仇,要记恩。


         郭春平执掌的金海家具公司1993年创立以来,经过20余载的积淀,如今已成为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与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家居公司,成为中国中部家具龙头企业。凭着超前的灵感创意,完美的产品质量,高效率和优良的服务,金海家具“亚欧神韵”和“伊丝蒂尔”品牌享誉全国。


        和郭春平类似,南康家具行业中几乎多数人都上过此类的当,那时候,做这类生意的老板都胆颤心惊。


        反过来,南康家具创业的早期,由于上当受骗次数多,不少家具老板也开始投机取巧,不少外地人也上过些南康老板的当。木材不烘干,用材以次充好的事就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过放在仓库里的家具初坯长出树叶子的糗事。


        南康家具产业一直是夹缝中野蛮生长出来的一株杂草,当时的林业部门,严格执法,不分昼夜四处缉查那些不明来路的木头。


        林业部门的来查了,土管和环保的也时常来“过问”。但是自由南康人自己知道,南康家具,是南康人的衣食父母。


        成衣老板叶美洲当然也不知道家具行业潜藏着那么多事,他只知道要挣钱养家糊口。他说,上当受骗的事,还有什么来查的事,我们自己多长个心眼就可以避免。但是,如果我们前怕狼后怕虎,不拼上血性搏一把,就要后悔到下辈子了。


        2008年叶美洲投入50万元,正式转战家具行业。进入家具行业后,第二年就有钱了,在他手下做工的员工也有70多人。2016年生产实木床8万多张,,交税20多万元,叶美洲也因此顺利入规,成了南康成衣老板转行做家具老板的成功典型。

……



        3、陈晓红:让“四句话”卷入到这场伟大变革中


        郭春平、黎明福、叶美洲等广大企业主用智慧和不甘失败的信念,诠释了南康木匠人经得起摔打,擅于思考的“匠心”精神,而他们致力要“升企入规”,更是反映了当代南康木匠的一种与时俱进,与市场同在的新型创业理念。这些精神与理念正是南康区委、区政府特别倡导和推崇的。当我们回过头来寻找“转企升规”政策出台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曲折的过程,那些充满心血的设计,真的有让人热泪盈眶的激动。


        陈晓红是被“四句话”卷入到这场事关南康家具生死存亡的波澜壮阔大改革中的。话说省委省府的指示精神,就像给南康家具产业开出了一剂良方“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可这新奇的“四句话”,大家虽然在电视和网络里看到或听到过,但具体到内容与实施,便是一时摸不着头脑。作为“个转企”的牵头单位,区领导把担子压到了市监局。


        盛夏的烈日慢慢西斜,天气凉快了许多,忙碌了一天的陈晓红,瞧瞧窗外,顺手整理着桌面,一会儿该下班了。这时候手机响了,分管领导让她立即来局长办公室。上得楼来,只见局长和几位副局长都在,她心里直嘀咕:都快下班了,还会有什么工作任务呢?


        知性的陈晓红,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工商系统工作(现与质监局、食药监局合并为市监局)。这位自学了汉语言专业、有着会计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双料文凭的才女,1997年调入行政办公室,当了五年“笔杆子”,被同事们称为局里“一支笔”。此后她担任过多年的个体科科长、企业注册局副局长,兼任个私协会会长也有五、六年了。对南康个私经济情况非常熟悉,早些年南康有关发展个私经济的许多文件的第一稿,都出自她的手。2008年,她写的一万两千多字的《南康个私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1998—2008)》,跨度十年,用大量翔实的数据资料、具体事例说明了市场变迁、产业兴衰,对南康个私经济发展历程和发展规律进行回顾总结,对打破产业发展瓶颈进行了探索,得到了南康市委领导和省、市上级相关部门的好评。


        徐局长对自己手下的精兵强将可是了如指掌,他简单地传达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发展的指示精神,问她:“都说你是南康个私经济方面的专家,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这4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应该能说出一、二吧?”


        陈晓红略加思索,回道:“个转企”我们已经开展三、四年了,有一定的经验。后面三句话,我也不太懂,我认为这四句话联系在一起,应该就是个私企业发展的四个层次、四个阶段。


        徐局长说,好!看来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我派个研究生做你的助手,你围绕这四句话,写出个东西来!时间一个月!


        陈晓红没想到,临下班前的十分钟,就接了这么一个大任务!心里暗暗叫苦,这可不是个好差事,要根据省委领导的指示写出一个东西来,必定是一件费心力、耗心血的事。更何况,还是这么新鲜的内容!


        多年的职业生涯,锻造了她的综合素质。对承接下来的工作任务,她总是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好。她静下心,决心花一番功夫来弄懂这个新课题。


        此后,她白天到相关部门和企业走访调研,虚心学习,多次打电话到省、市有关业务部门请教,收集了大量个私经济及产业发展的最新数据和各种相关材料。晚上认真研读在网络上搜索出来30多万字的学习材料。在钻研过程中,陈晓红发现浙江省的“转企升规”工作做得最好。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几个星期的学习、消化和分析,慢慢地胸中有数了。8月26日,省里有个个私调研课题组来到南康市监局,听陈晓红汇报说正在写这么一个“东西”,非常感兴趣,特别叮嘱成稿后一定报送给他们。苦熬了几个深夜,8月29日下午4:20,一篇题为《关于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加快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的“东西”终于脱稿了!


        报告呈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很快作了重要批示。区领导相互传阅,呈阅纸上圈圈点点写满了具有决策性的意见。这些意见,在今天被人比喻为是南康家具产业“转企升规”这剂良方的药引子。


        为打破家具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南康人一直在积极探索。前几年,各乡镇也有些创新的小行动,他们规模不一地搞了些工业园,动员那些占田、占道的企业入园入厂。但效果并不明显。


        产业转型升级到底该怎样破题?深夜,区党政大楼会议室,气氛热烈,又一次“诸葛亮”会议正在召开。伴着漫天的星光与满院的萤火,仿佛是干部们灵动游转的思绪....


        早在世纪90年代末,南康就有“江西的温州”之称。在回顾和讨论中,很多同志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提出要走出去,要借鉴人家的经验,去向个私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学习取经。


        2016年10月14日,徐兵书记亲自带队,一支党政考察团队从南康启程,赶往了曾经有着同样经历的浙江温州、义乌等地。


        这是一场被称为“思维转型”的考察之旅。马不停蹄,行色匆匆。进园区、看项目、访企业、开座谈会……一路走过,发达地区先进的发展理念、强劲的发展势头、宝贵的发展经验、浓厚的发展氛围,让考察团成员感觉眼前豁然开朗。


        回到南康,立即召开了考察学习座谈会,大家纷纷讲收获、谈体会、提建议,想点子。考察队成员陈晓红用了两天两夜,执笔整理出了题为《以“个转企、小升规”为抓手,纵深推进南康临港经济大发展》的考察报告,这是一篇凝聚了考察团全体成员收获、思考和智慧的报告。凌晨3:50,当陈晓红在电脑上打完最后一个字时,心绪依然久久不能平静。她的胸口有一股巨浪在汹涌撞击,她隐约觉得,这次浙江之行注定是特殊的,注定将对南康家具的发展史产生里程碑式的意义。


        今天,南康人都说,正是这次考察,拉开席卷南康家具产业 “工业革命”的序幕。 (未完接连载2)



此文已刊于《今朝》2017年第3期


 (责任编辑:范建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