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了解信托>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哪些变化?分享讲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哪些变化?分享讲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2021-09-27 06:45:26




                                  财政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这些财政收支的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会总需求乃至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不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增减,它们还会通过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

 

         财政乘数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这些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转移支付变动量、税收变动量和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这些变量的变动量之间的比例。通俗地讲,这些变量的变动在连锁反映下,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变动。

 

         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影响政策效应和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即:

 

        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IS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LM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


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一般是指经济发展的目标。如一定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等。。

 

         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政策手段,一般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等。

 

        由于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将会产生存款乘数;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将会产生货币乘数,又叫货币创造乘数。

 

        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反映为货币政策效应,就是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变化程度。一般讲,货币供给的增加,可使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货币供给量的减少,能使利率提高、国民收入减少,这就是货币政策的效应。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也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即:

 

        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坦),货币政策效应大,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大;IS曲线斜率大(陡峭),货币政策效应小,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小。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货币政策效应小,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小;LM曲线斜率大(陡峭),货币政策效应大,对国民收入影响就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类

 

 

    一、财政政策的分类

 

        1、扩张性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於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调整收入分配,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

 

         2、紧缩性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通常是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期所采用的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是:第一,减少政府财政支出。第二,增加净税收。第三,减少政府财政支出与增加净税收双管齐下,同时配合运用,以达到抑制总需求的目的。

 

        3、中性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介于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之间的是中性的财政政策或稳健的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稳健财政政策有三层内涵:一是适度,二是避险,三是公平稳健财政政策及时终止了赤字政策长期化的趋势,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在总量上,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在结构上则是“有松有紧,有保有控”,其实质是协调发展政策。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政策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说就是注重把握“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十六个字。

 

    二、货币政策的分类

 

       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主要作用是刺激经济增长。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影响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变化,以达到充分就业或经济增长等目的。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

 

       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指政府通过扩大货币供给量,从而降低利率水平,提高经济增长水平,促使均衡的国民收入增长。在经济衰退期间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刺激经济回升的手段。在经济衰退期间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一方面可以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的增加;另一方面也可扩大社会的支付能力,提高物价水平,避免通货紧缩的出现。

 

        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导致三种后果:第一种后果是货币流通速度降低;第二种后果是人们花掉手中增加的货币,并使市场交易中对实际商品数量的需求增加,从而使经济得到增长,物价并不会提高;第三种后果是人们花掉手中的货币,但实际商品的消费数量没有增加,只是抬高了物价水平,而经济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增长

 

    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

 

         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指的是“通过政府部门的收入和支出来控制经济”的政策意向与活动。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即国家或政府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运用各种财政工具以达到财政目标的经济政策,是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和实施过程也是国家实施财政宏观调控的过程。货币政策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方针政策的总称。在我国,,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运用的调控手段,一般包括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直接信用控制等。

 

        2、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财政政策是运用财政收入和支出来调节,货币政策是通过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来调节。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对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   

      ①国家预算。主要通过预算收支规模及平衡状态的确定、收支结构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②税收。主要通过税种、税率来确定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分配关系,以满足国家履行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分配。

 

     ③财政投资。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流量,,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

 

      ④财政补贴。它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以达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

 

     ⑤财政信用。是国家按照有偿原则,筹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手段包括在国内发行公债和专项债券,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对预算内资金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

 

     ⑥财政立法和执法。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财政政策予以法律认定,并对各种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如违反税法的偷税抗税行为等),诉诸司法机关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予以审理和制裁,以保证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

 

     ⑦财政监察。是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行政手段。即国家通过财政部门对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团体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财政政策和财政纪律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等则属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

 

    第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第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第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第五,调整再贴现率。

 

    第六,选择性信用管制。

 

    第七,直接信用管制。

 

       3、制定政策的机关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财政调节更具有直接性,货币调节则相对具有间接性。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系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政策。

 

      2、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率需要时间,如果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运用

 

        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有其局限性,以及各自所采用的各种手段的特点、对国民收入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将二者有机地协调起来,搭配运用,才能有效实现预期政策目标。两种政策的搭配方式,主要有三种协调配合模式:

 

       1、双扩张政策。经济产重衰退时,同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例如在政府增加支出或减少税率的同时,抑制利率上升,扩大信贷,刺激企业投资,从而扩大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在保持利率不变的条件下,缓和衰退、刺激经济。这种双扩张政策会在短期内增加社会需求,见效迅速,但配合如果不妥当,则可能带来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在运用时应慎重,其适用条件是: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资源有待开发;市场疲软。

 

       2、双紧缩政策。经济过热,发生通货膨胀时期,配合运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例如在减少政府支出,提高税率的同时,减少货币供应量,从而压缩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减少国民收入,减缓物价上涨。这种双紧缩政策对经济起到紧缩作用,不过若长期使用,将会带来经济衰退,增加失业。因此,应谨慎使用作用幅度较大的双紧政策,它的适用条件是: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涨;瓶颈产业对经济起严重制约作用;经济秩序混乱。

 

       3、松紧搭配政策。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特点,按照相反方向配合使用这两种政策。具体搭配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搭配。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助于通过减税和增加支出,克服总需求不足和经济萧条。紧缩性货币政策,则可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从而减轻扩张性财政策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但这种配合也有局限性,即扩大政府支出和减税,并未足够地刺激总需求增加,却使利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最终导致赤字居高不下。其适用条件是:财政收支状况良好,财政支出有充足的财源;私人储蓄率下降;物价呈上涨趋势。

 

        另一种是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搭配。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减少赤字,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使利率下降,在紧缩预算的同时,松弛银根,刺激投资带动经济发展。但这种配合模式运用不当会使经济陷入滞胀。其适用条件是:财力不足,赤字严重;储蓄率高;市场疲软。

 

       总之,不同的政策搭配方式各有利弊,应针对经济运行具体情况,审时度势,灵活适当地相机抉择。一般来说,一种政策搭配运用一段时间后,应选用另一种政策搭配取而代之,形成交替运用的政策格局,这也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运用的重要形式。

 

       以上分析没考虑其他一些因素,如果考虑了,进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将会更加复杂。




光政教育

公考坦途  光政相伴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