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了解信托> 【产业观察】估值万亿!蚂蚁金服引领金融科技转型浪潮

【产业观察】估值万亿!蚂蚁金服引领金融科技转型浪潮

2022-01-17 14:08:28

来源:清科研究(ID:pedata2017)

文:清科研究中心  李雨谦


前言导读


科技赋能金融,金融颠覆科技,两者相互驱动又相互融合,在形成平台生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大数据、云计算和分布式基础技术百家争鸣,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的爆发等多重力量叠加推动金融行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变局之中。与此同时,在金融自由化推进加速,严控金融风险的背景下,。蚂蚁金服的万亿估值让Fin-tech重生巨大的想象空间,行业悄然开启“去金融化”转型,资本竞相涌入金融科技赛道。值此契机,清科研究中心推出《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投资趋势分析报告》,回顾我国金融科技的技术、政策、投融资发展历程,分析2018年中对金融行业与生活中有着重大影响的金融科技活动,展望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


蚂蚁金服估值万亿逻辑何在?


2018年6月初,传闻已久的蚂蚁金服Pre-IPO融资尘埃落定,融资金额达140亿美金,且初步拟定明或后年在香港、A股同时IPO。3个月以前,由科技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蚂蚁金服以750亿美元估值排名国内第一;而就在今年4月,巴克莱银行对蚂蚁金服的估值由1060亿美元上调至1550亿美元,使后者成为全球最大的独角兽企业,也荣登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公司宝座。更有国内券商给蚂蚁金服的估值达1600-1650亿美元,按人民币计,其市值已经突破万亿。


金融科技转型支撑万亿市值


巴克莱银行表示蚂蚁金服的估值逻辑是基于28倍的EV/NOPLAT和2019年55亿美元的预期息前税后经营利润,这与腾讯目前的2019财年预计的28倍市盈率相当,而后者的定位则是互联网科技公司。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息前税后经营利润45%复合年增长率(2019-2021),巴克莱认为蚂蚁金服目前的价值是被低估的,他们只有0.6倍的PEG。


从业务发展来看,蚂蚁金服正加速向科技公司转型,其营收重心正在从to C 的金融服务收入转向to B 的金融科技收入,也就是商业模式正在从金融公司向科技公司靠拢。从营收构成上来看,蚂蚁金服的技术服务收入近年来大幅增长,在2017年接近整体营收占比的34%,但支付及其他金融服务还是业务核心,占据了总营收的54%。预计到2021年,蚂蚁金服的技术服务收入将上升至总收入的65%,超过支付收入成为第一大收入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科技”公司。


科技服务已经成为蚂蚁金服的战略支撑,是支撑其万亿估值的根基。目前由于支付行业竞争白热化,,费率一降再降,支付业务的净利润率持续走低,蚂蚁金服的支付业务净利率不超过5%,综合其他金融业务的净利润率约为30%,而其技术服务净利率高达 60%-65%。随着蚂蚁金服向技术输出平台模式转型,支付连接收入占比将继续下降,技术服务收入的占比将近一步提升,可以预见蚂蚁金服的综合净利将持续提升,同时在科技壁垒的保驾护航下盈利质量稳步提高。

  


Fintech到TechFin,BASIC科技战略打造折叠式生态体系


在当前严控金融风险的政策环境下,蚂蚁金服的金融业务也受到不小冲击,,蚂蚁小贷的资本充足率问题暴露以及ABS发行的暂停。从这个角度而言,即便是民营金融巨头蚂蚁金服也不得不践行“去金融化”战略,这将有效规避金融市场的种种风险,同时避免在科技赋能传统金融机构的浪潮之下,与这些实力雄厚的银行、保险、券商、信托公司正面交锋。不仅如此,蚂蚁金服还能凭借自身的金融科技能力向金融机构输出合规、运营、风控等方面的解决方案,把握新金融时代下的科技红利。


回顾蚂蚁金服演化过程,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路径:始于科技、拥抱金融、回归科技,在金融业务的锤炼中获得了支付接口,庞大的用户基础,高价值的交易、征信数据,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迭代技术能力,形成包括四层可扩张架构的折叠式数字金融生态


第一层:以支付宝为载体的超级入口——移动支付;

第二层:包括理财、消费信贷、保险在内的产品平台;

第三层:包括信用体系和风控体系在内的支持系统;

第四层:基础设施,即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


四层架构深度耦合、互为生态,具有极强的协同效应。蚂蚁搭建的全生态开放四层架构并非业务的简单堆砌,具有内部自循环的闭环特征。各业务层级互为生态的混合开放模式下,变现效率会随着协同效应提升而不断增强。


2017年10月,蚂蚁金服正式披露其BASIC科技战略(Blockchain区块链、AI人工智能、Security安全、IoT物联网、Cloud金融云)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风控、信用和连接的三大能力,对金融机构和广大合作伙伴开展技术能力输出,正成为未来成长的长期驱动力。




云计算和大数据是最核心的基础设施,是各开放生态的共同底层。蚂蚁金融云组建上层数据平台同时构建金融应用系统,由数据来发现业务的本质,从而驱动业务全流程,为金融机构提供量身定制的技术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蚂蚁金服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丰富用户应用场景,提升数据积累和运用。推出对外开放金融智能平台:金融大脑Antzero,包括加强学习、深度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图推理能力,以及风险预备和防范能力、智能营销能力、智能理赔能力等一系列PaaS层级服务,打通了从建模、部署到迭代自学习的完整生命周期;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平台也逐步落地:着眼于信任链接设施,目前已经在蚂蚁公益平台、信美互助保险、跨境电商溯源、茅台溯源等领域上线,并且目前拥有全球第一的区块链企业专利数量。


互联网的无边界扩张和金融的有边界风险控制具有天然的矛盾,这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本性难题。蚂蚁的核心竞争力在金融与科技之间找到了均衡点:四层业务架构建立了一个兼具广泛连接与用户筛选的模型,从而划定了风险业务的边界;广泛向金融及其它行业开放,数据和技术输出可实现无边界扩张,提升金融业务的包容性与抗风险能力。

 

场景与技术转型成为互金企业发展方向


,场景转型与技术输出成为了国内互联网金融公司新的业务方向。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等行业巨头相继表态称“从金融直接参与者到金融业务连接者”,向外界传递其服务金融机构、连接消费场景的角色定位。诸多以现金贷为主营业务的海外上市公司也开始寻求场景依托和技术转型。


截至今年5月底,在美上市的拍拍贷、乐信、趣店、宜人贷都公布了2018年一季度财报。即便各家上市互金公司营收都有大幅增长,但相较过往动辄200%的增速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同时其金融服务的客户增长速度和交易总量增速也在降低,还面临贷款清收和逾期等重重问题。,合规压力之下,资本市场迅速反应,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股价一泻千里。


即便如此,根据财报显示,这些头部平台的综合成本率都在不断下滑,尤其是人均获客成本持续走低,规模经济效应正在显现。除了品牌优势与经验积累,科技力量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决定了平台能否在行业大变局之下屹立不倒。


  • 乐信每年约三分之一的运营支出投入在金融科技上,且逐年加大,并高调释放了“去金融化”信号,称其将进一步向金融机构开放现有的技术、场景和用户。乐信还推出“鹰眼”智能风控系统进行订单的自动审核,以及小微金融资产处理技术平台“虫洞”直连金融机构进行实时审核并放款。


  • 趣店将自身的重心定位为流量分发、场景连接和技术服务的金融科技公司,通过技术优势和数据积累来服务金融机构。今年一季度,趣店的面向金融机构金融撮合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660%。


  • 拍拍贷则在年初宣布成立智慧金融研究院,并承诺将在未来3年内注入10亿元资金。另外在其自主研发的“魔镜”风控系统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风控水平,持续降低逾期率。


应当指出的是,在金融科技层面,创业型的互金平台在人才储备、科技投入上还难以与大平台、大银行比肩,技术发展侧重点应该集中在如何将现有的先进技术落地在应用层面上。那么,未来在金融科技的哪些领域,有望出现对金融行业与生活中有着重大影响的金融科技活动呢?

 

金融科技未来五大展望


清科研究中心推出的《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投资趋势分析报告》,分析了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并就五大具体领域,阐明了金融科技的落地方式与演化路径。具体包括:


  • :2017年内互联网金融领域清理ICO,整治现金贷,。,有关部门能够通过与技术企业相配合,,、复杂性、专业性等难点。


  • 金融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网联与信联的成立,代表了作为金融基础设施的支付与征信环节的完善。网联的统一清算与集中备付金存管将有效杜绝支付行业乱象,信联作为互联网信贷征信体系核心将与传统的央行征信互补。


  • 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机构融合: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演化,客户的金融自主性不断提升,传统金融机构必须融合科技,向市场化迈进。银行业呈现前台场景化,中台智能化,后台云端化趋势;保险科技创造更多场景,向保险全产业链条渗透;资产管理行业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服务客群逐步下沉,助力普惠金融。


  • 网贷行业新生态建设:现金贷、,现金贷企业谋求场景化、生态化发展。同时,金融科技将助力打造网络借贷不良资产处置健康生态环境。


  • 区块链向价值本源回归:数字货币被资本炒作,泡沫膨胀,,未来逐渐脱虚向实。未来区块链应用将以数字货币的软、硬件服务为起点,向金融领域如支付、票据、众筹等逐步拓展,再延伸至能源、房地产、医疗健康、数字娱乐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下载《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投资趋势分析报告》

更多报告,请持续关注清科研究中心 

 

了解清科研究行研服务详情,请垂询:

张春梅

电话:+8610-64158500-6712

邮箱: maryzhang@zero2ipo.com.cn

 

媒体垂询:

  

电话:+8610-64158500-6639

邮箱:soltian@zero2ipo.com.cn



 - MORE | 推荐阅读 - 


  • 邀请函 |京东金融、IDG、互联网金融千人会、Fintech投资大咖齐聚北京邀您畅谈FinTech产业热点

  • 产业观察:首批罕见病国家目录发布,孤儿药市场有待挖掘

  • 一图读懂特斯拉CEO马斯克

  • 2018年清科研究中心报告集锦第一期| 干货

  • 我们做了一期"LP与GP应对资管新规的培训"(内有干货)

  • 【清科报告】“募资难”困局如何破?——《2017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募资策略专题研究报告》重磅发布

  • 清科观察:不知道去哪注册基金,税收优惠拿不到?尽在《2017年中国VC/PE区域优惠政策专题报告》

  • 清科观察:跳槽薪酬指南了解一下?——《2017年中国VC/PE机构薪酬福利设置与运营机制研究报告》重磅发布

  • 【重磅】2018年Q1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回顾与展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