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了解信托> 银行陆续停止房贷业务, 还有多少韭菜跑步接盘?走势和逻辑:2018中国楼市向何方?

银行陆续停止房贷业务, 还有多少韭菜跑步接盘?走势和逻辑:2018中国楼市向何方?

2021-11-25 13:38:05


银行陆续停止房贷业务,是银行没钱还是房子不值钱了?


5月份开始, 已经陆续有不少银行暂停住房贷款。


在广州,上个月首套上浮40%的恒生银行,继明确不做二套房贷以后,这个月彻底宣告不做房贷。一向稳妥的交通银行,也宣布“暂不受理房贷”。


在重庆,不少银行已经停止了二套房贷款业务。


在全国,几乎所有银行在房贷利率方面都有上浮的调整,并且不低于20家银行暂停了住房贷款。


早几天,央行发布的货币执行报告显示,4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3543亿元,同比和环比均回落。居民中长期贷款主要为住房按揭贷款,这意味着4月新增购房贷款体量正在缩减。并且,按照这趋势,将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了暂停受理房贷行列。


一边是火热难耐的楼市——二线城市几千人抢一套房,


三四线城市房价翻倍暴涨


一边是脸色越来越冰冷的银行,不断上调房贷利率,或者干脆就停了房贷。是房子越来越不值钱了?还是银行没钱了?


答案是两者都有,也有其他的原因。



这事要先从美国加息说起。


美国经济早就进入了加息周期。2017年,美联储进行三次加息。2018年3月22日凌晨2时,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至1.5%-1.75%,这是2008年以来的第6次加息,也是今年以来的第1次加息。按照美联储的声明,2018年维持3~4次加息计划。


加息首先会对美债收益率产生影响。


美债是由美国财政部向全世界发行的美国国债,分不同期限,期限越长收益越高。由于美债是世界上信用最好的债券,风险也是最低的,也正因此,美债收益普遍偏低。其中,十年期美债的收益率,已经成为全球参照的“无风险收益率”。


加息会提高利率,美债收益率也会跟着上涨。4月份,十年期美国债券收益率自2014年1月以来首次突破3%。


全球的,都参照无风险收益率进行定价。美债收益率持续走高,全球利率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那其他国家的央妈能否拒绝紧跟美国的步伐进行加息呢?


如果不同步加息,其他国家(包括中国)跟美国之间的利差丧失优势,形成与贬值预期,给国内经济带来的影响是致命的。近期的港元保卫战很残酷地呈现着这一点。


今年开始,港币兑美元屡屡跌破33年来新低,数次触及官方设定的7.85底线。


原因在于,美联储加息后,港币和美元的利差到了1%。这意味着,只要把港币换成美元,就马上可以多赚1个点的利息。对于各金融机构而言,这简单快捷,没有任何风险的套利。所以,市场不断开始抛港币换美元。


由于香港楼市和股市都处于高位,持续,香港的高位将无法维持。因此,调控货币的香港金管局只能不断地买入港元港币做空者。


所以,全球的央妈虽然都很看不惯美联储,但确实也干不掉它。因为现在是美元霸权的时代。美联储加息,你也只能紧跟着步伐加息,否则出现利差问题,你会输得很惨。


从2017年2月起,为了应对美联储加息,中国人民银行就陆续提高公开操作市场利率。2018年3月22日美联储加息后,第二天中国人民银行就小幅上行了5个基点。紧接着,央行发布公告称,商业银行存款将放开利率上限,相当于让银行自己决定存贷款利率。这,是比加息还猛的加息。


随着加息周期的推进,利率不断上涨。利率上涨,意味着钱变贵了。钱变贵了,供给就变少,意味着对钱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大,这本身就会出现钱荒了。加上目前存款流失越来越严重。


4月居民存款大降1.32万亿元,余额为67.4万亿元,为历史单月最大降幅。目前各项存款余额的同比增速已经降至197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个人储蓄存款方面,居民的储蓄率由2010年的16%下降到2017年的7.7%。


流失的存款,不外乎去了两个地方。


一个是股票、基金、P2P等理财类产品,越来越少的人愿意把钱放在银行里存着。货币基金余额宝去年年底的规模达到1.58万亿,比招商银行的存款总额还要高。而类似于余额宝一类的货币基金,规模高达7万多亿元。


一个是房贷。银行内中长期贷款,主要是以住房贷款为主。2016年新增中长期贷款为5.7万亿元,短期贷款为6500亿元,当年的居民新增存款为5.16亿;2017年中长期贷款为5.3万亿元,短期贷款1.8万亿,当年居民新增存款为4.6万亿元。


这可以看出,两年来,居民存钱的总额比贷款的总额要低。并且新增居民贷款,基本上都是以房贷为主。这让人看得一身冷汗。存进去的钱,都被人们用来加杠杆买房了。


在这些背景下,4月份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表示银行存贷款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让银行自己决定存贷款利率。


这意味着,银行可以自行提高利率去拉存款了,所以发生了无比惨烈的存款大战。四大行一年期30万元大额存单的存款利率上浮45%,股份制银行100万元大额存单的存款利率上浮到50%,部分城商行甚至已经上浮到55%。


所以,一边是利率不断上涨,一边是存款在流失,并且为了带来新存款,存款利率进一步上涨。成本高企,供给有限。


住房按揭贷款基准利率是4.9%,这对于大部分银行已属于低利润产品。用人话来说就是,房贷利率对于银行来说已经偏低了。银行现在有了不少利率更高的选择,很多银行开始在零售领域逐步提高个人经营性贷款的比重。


这时候做房贷,就相当于银行少赚了钱。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在贷款结构方面会去做极大调整,房贷所占据的居民存款比例必然会大幅下降。因为如果人们将钱都投入房产,随着居民负债率的上升,银行的存款吸储能力也会相应下降。


对于出现了部分银行暂停房贷,银行也存在对房屋估值不足以覆盖贷款的预判。毕竟房贷占比过高,让楼市有沦为一个赌场的可能。但不管如何,在国内的宏观调控下,不可能银行全面停止房贷的。


只是,严控放款数量,利率持续走高,势在必然。


房地产市场还有多少韭菜跑步接盘?

 

世间常有匪夷所思的现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专治各种不服,但2000年金融史上没有什么能逃得过常识。

  

无论是新常态还是供给侧改革之说,无不要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但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美林时钟被转给了电风扇。中国经济最应该去杠杆的是谁?显然就是房地产。

  图1:房地产市场的杠杆向个人购房者转移,风险正向居民转移

  

但现实很讽刺,最应去杠杆的市场,恰恰仍在加杠杆。房地产吸纳了大量的银行信贷和表外融资。房价还在涨,地王还在频频出现。为何是这样,无非都是买房的人在托底。从这几年的购房贷款增长占比看,实质上是移杠杆,正向个人购房者转移,风险正向居民转移。

  

牛熊交易室统计显示,2014年四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上,,自2014年9月底央行为首的官方拯救房地产市场以来,2014年4季度购房贷款占居民中长期贷款比例顿时从3季度55%飙升至85%,一直到2015年底期间该数据未曾低过76%。也就是说,80%左右的居民借贷都是用于买房了。


  表1:

  

,5月信贷大增9855亿,居民部门买房成为推动信贷规模增长的主要力量。但5月住宅销售额同比增速达53.4%,较上4月有所放缓,且6月以来继续放缓。


  图2:房地产市场火爆推动居民加杠杆买房

  

牛熊交易室认为现在有一个很紧迫的问题,房地产市场加杠杆还有多少空间?居民部门加杠杆还有多少空间?说得更通俗些,房地产市场中还有多少韭菜可接盘?

  

6月中旬,。2015年底,全社会杠杆率上升至249%,较2014年增加近14个百分点。

  

华创证券宏观研究团队估算,2016年底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将攀升至44%左右。主要是在火爆楼市的带动下,2016年前5个月居民户新增贷款2.24万亿元,全年破4万亿应是大概率事件。以GDP增长6.5%估算,2016年底居民部门杠杆率将攀升至44%左右。

  

44%的杠杆率意味着什么?如果简单的横向对比,44%的居民部门杠杆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在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并不低。

  

此外,如将民间借贷包括在内,根据西财CHFS的估算,2013年民间借贷规模GDP占比约16%,其中以借款买房为主。据此推算,包含民间借贷在内的居民部门杠杆率或达到55%左右,已逼近新加坡、日本等国水平。

  

这也就是说,居民部门加杠杆的空间也是很有限的,从5月住宅销售额同比增速放缓看,包括6月以来继续放缓看,当前的加杠杆也是不可持续的。

  

当接盘的韭菜变少时,房价还能飞多久?这就好比2015年6月股市的新增投资者开户数,一定是领先于市场先见顶的。



走势和逻辑:2018中国楼市向何方?

大家好,非常高兴受雪球邀请来到深圳,分享对楼市的看法。

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走势和逻辑,2018年楼市向何方?》说到逻辑,很多人会觉得楼市还讲逻辑吗?很多人觉得肯定不讲逻辑,过去几年楼市就没讲过逻辑:为什么楼市的价格涨那么快?为什么租售比这么低,租金这么便宜,房子价格这么高……还有,为什么我买不起楼?这些问题困扰我们很久。今天来和大家聊聊在当下楼市走势的背后,是什么样的逻辑在支撑。其中什么是合理的,而什么又是不合理的。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楼市政策的态度从鼓励变成抑制。到现在为止政府调控楼市的政策已经有一年多了,各地的限购和管控政策层出不穷。这是第一个基本事实,。另一个事实则是自2014年开始,开发商也好、专家也好,都在讲楼市黄金时代结束,白银时代到来。意思就是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到了拐点,楼市的一帆风顺的黄金时代已经不再。话音未落,2015年开始,楼市到现在已经上涨了三年半,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问题:楼市是否在高位?当然现在信息发达,大家对楼市的情况已经不是太纠结。但是也有媒体会告诉大家,比如说深圳,深圳的楼价已经长达经历了16个月的下跌。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也觉得深圳经历很长时间的下跌,但是一共就下跌了几百块钱。这是数据在造假吗?我观察楼市很多年,深圳政府给他一万个胆子,他也不敢直接造假,那这个直线怎么来的?第一种办法就是,高价格楼盘暂缓入市。但这个方法有缺陷,你暂缓一个月可以,三个月可以,暂缓一年两年怎么办?第二个方式是高价格和低价格一起入市,现在政府还有保障房,只要控制得当,最后成交的平均数是可控的。甚至还可以讲楼盘成交时毛坯和装修价格分开,来降低楼价。今天来到深圳,也觉得深圳楼价调控能力很强,是特大城市里唯一一个能调成直线的。相比之下很多城市表现得差很多:比如说百城价格指数,完全不是直线,还是往上,所以很多城市还是需要再继续努力。

不讲深圳讲上海。在过去的四月,不少上海豪宅都拿到了预售证。例如翠湖天地,117套房一共拿到了385个有效的抢号号码,最低的一套是3500万,最高的是7500万,一下就没了。中粮前滩一号,一个8.5万的楼盘,一共受到了3500个抢号,剔除无效的获得3100个抢号,摇号中奖率是7%,也是一天就没有了。大宁金茂卖9.3万,周边卖10万+,买到就是赚到,因此开盘一下也没有了。请问大家工作多久才能赚到一百万?抢到就是赚到,所以楼盘能不热吗?此外我们也注意到去年一年里内房股也一改低迷,恒大、融创、碧桂园都是涨了几倍。所以答案很简单,确实不管外面怎么说,楼市确实还处于高位繁荣期。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超长时间的楼市繁荣?我们一直提醒大家,楼市和股市是不一样的,楼市的繁荣要考虑两个大方面因素,一个是长期因素,一个是短期扰动;从长期来因素讲,还要区分全局因素,以及局部因素。今天我们把和当下行情最重要的四个点抽出来讲,包括:GDP和利息、土地供给侧、居民限购和投资需求。

GDP长期增长是推动楼市走高的基础因素,1997年中国GDP总值是7.9万亿,2017年则是82万亿。20年增长了10倍多,这是中国楼市走高的最基础的因素。这其实是规律吗?是的,这是美国的房屋价格指数和GDP走势,大家可以看到,两者几乎是同步的。唯一背离是在08年期间,美国鼓励中低收入者买房,导致房价快速上涨出现泡沫后破灭。所以如果房价上涨也会酝酿着泡沫的可能性。中国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可信的住房指数报告,我们用住房均价来模拟,也能大致看到住房价格和GDP走势两者几乎是同步的。中国还有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官方的贷款利率是偏低,在过去20年,贷款利率低于7%的时间只有13个月。在年化增长13%的经济体里,7%以下的利息是极低的,基本借不到。谁能借到?上市公司,或者国企。但是对于个人来说,买房按揭可以带给你基准利率为基础的贷款,而且可能打7折或者85折。无论如何按揭提供了个人能够赶上经济增长的几乎唯一的方式。

在过去五年中国的土地调节了供应,也就是供给侧改革。在总量控制的情况下由地方管控具体措施。地方管控怎么来?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集权国家,所有政策都是一刀切,但是土地政策不应该一刀切的。中国的土地供应基本现状,是一线城市土地供应不足,而大部分地方土地供应严重过剩。所以在调控初期,当时定了房价上涨过快的地区要增加土地供应,反过来,房价有压力的地方也要加以控制。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北京、上海这样的房价上涨比较快、人口比较多的地方,增加土地供应了吗?没有,反而大幅缩减了住宅供应。与此同时,为了缓解住房压力政府又增加了租赁房政策。但在土地供应限制情况下,租赁房的出台之后,事实上起到了挤压商品房供地的作用。例如最近一段时间,浦东所有的住宅用地都是租赁房。租赁房增加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挤压了商品房供应。但是在三四线城市,由于房价上涨,反而使得土地出让增加成为了可能。

从需求方来看,过去几年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情况:第一是一二手房价格倒挂。,各地住房有指导价。我们看到一手房价格明显较市场价为低。这会导致两个结果,第一,很多新房无法取得预售价格,因为开发商不想贱卖。第二,二手房供应也受到影响,我能九折买到上海几百万的新房,为什么要全额买二手房呢?所以一手房和二手房交易都萎缩。在购买力外溢的情况下,三四线城市楼市也逐级走高,逐级兴旺。

很多人会说买房子好无聊。但是从过去二十年的表现来看,能轻松跑赢房子回报率的投资几乎没有,股市、债市就不说了,信托收益也在下降,还打破了刚兑。在中国,房子承担了太多的投资属性,因为大家都知道不投资房子的话能投什么?投来投去会发现,至少到现在为止,过去十几年看起来房子的回报率是最高的。

但更重要的是未来。过去买房回报很高,未来呢?仅从今年来看,跟过去的两三年情况已经有所不同。面角度,去年年底央行已经开始推出中性货币政策。汇率角度,人民币升到高位后,目前美元在走强。美国走强相当于其他货币走弱,目前情况下,汇率信心还能走多久?信贷方面,随着房价增高,央行对房地产泡沫的担心也在提升,不断提高购买门槛。相比前几年的宽松的消费贷,到现在已经没有银行敢给消费贷。杠杆在过去的一年多里上得太快,现在这个速度也获得了比较大的遏制,要去杠杆。所以面最重要的整体是趋紧,是相对偏负面的因素。

高位土地供应带来隐忧。过去二三线城市卖地都卖得很开心。同时在上市方面,各地地王都因限价降低了去化能力。短期看这些供应都压在后面没出来。所以从短期各项指标来看,库存下来了,但这个库存是短期库存,是非常短期的指标,长期来看必须要从土地的供应角度观察。但是目前许多地产股票分析师和投资者,他们是完全没有关注到的长期指标的影响。如果这些高位出让的土地大量进入市场,那么目前价格是否能支撑?从历史角度看,每一次高位土地的放量供应,到后面都会带来一批发展商财务困难和退出市场,这就为并购带来机会。

从需求角度看,在过去三年半市场出现了单边繁荣,出现了楼市单边上涨的最长周期。在过去三年半,中国房地产新房成交总金额是34万亿人民币。如果这个繁荣还能维持一年,我们预计整个成交会有48万亿,即接近2000年到2013年这14年交易额的总和。即现在一年的销量相当于过去的三年左右,而且这个情况已经维持了四年。因为我们判断,在四年的超长繁荣期,民间的购买力已经被释放得差不多了。这可能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情况,值得大家注意。

听完本场大家已经可以看到一些端倪。第一,市场处于繁荣后期,繁荣后期不是说危机,后面还有很多菜要上,但是主菜已经吃掉了,至于能维持多久,大家可留个心。另外,政府掐住供应源头,楼价在高位长时间徘徊,但是从二线城市抢房角度来看,恐怕这还不是标准的做法。信贷方面,从各家银行的信贷来说,基本上只有前20的企业有放款。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他们的现金流和融资已经到了比较紧张的状态。这时候我们要考虑一件事情,当头部企业销要过了六千亿的时候,这些企业的库存一定在高位。没有高的库存,不可能每年有三五千亿的销量。但是当你有三五千亿销量和高库存的同时,意味着你对周期是无法规避的。你毕竟是一家全国性的企业。这意味着如果中国的楼市有哪一天突然向下,你是避不掉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类企业会受到的影响比较小,就是有一部分人收入是来自于销售物业,有一部分是来自于酒店写字楼商场收租物业。我们知道,投资收益是比较有限的但比较平稳。如果地产下行周期在三年以内,基于长期合约的原因,其投资收益不会受太大影响。但是为什么我们在中国的房地产企业看到这样做的企业非常少呢?有两个原因,第一把放在投资性物业,企业ROE马上就会下来,同时因为周转放马,马上可能危及企业的财务安全。不但ROE会下来,企业的市场排名、市场地位也会下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做这件事情必须有两个要求,第一有钱了再做投资性物业。第二是要慢慢做,放在长期慢慢做,五年十年时间慢慢去打造地产转型。从过去时间的角度来看,往这方面走的企业还是少数,但将来会更多。同时伴随楼市转型,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房企,会慢慢在、人才和成本上陷入危机。需要提前注意。

综合 金角大王 作者 小银角大王、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西峯 


目前10万+房产相关人士已关注加入我们

       

识别下图二维码,与优秀者同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