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财经> 再不关注就晚了!长寿时代,老龄金融如何破局?

再不关注就晚了!长寿时代,老龄金融如何破局?

2022-02-28 10:57:43
养老金融
长寿时代

在老龄社会,人们的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我国现在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突破76岁,预计到2050年突破80岁已成定局。老龄社会意味着我们迈入长寿时代


     我们在年轻时应为老年期做哪些准备?


长寿时代蕴含着哪些风险和机遇?


                                                          金融业如何应对长寿风险?


探访市场养老金融现状


     提到养老金融,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养老保险。我国养老保险的“三支柱”结构,以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为第一支柱,企业年金及职业年金为第二支柱,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为第三支柱。与其他投资理财工具相比,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回报不算太高,但总体还算稳定可靠。

     随后记者又向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太平庄营销服务部进行咨询。保险代理人宋海平表示,临近退休的客户,如果不是为子女理财的需求,一般不推荐“时间线”较长的产品,商业医疗保险更符合他们的需求。“相反在工作期间的客户,可以考虑分红型养老险、万能型寿险或是投资连环险,20年-30年后能见到收益,刚好退休后就能拿到。”


     记者在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十里河支行、中国交通银行北京山水文园支行走访,得到了类似的回复。银行养老理财产品主要是个人储蓄类,门槛更低。该支行的理财客户经理向明告诉《经济》记者,二者不同在于,保险公司人员工作变动快,保单对接会让客户增添苦恼,而银行养老产品只需定期存款即可。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告诉《经济》记者,目前突出的问题是养老保险产品在经济保障方面功能不充分。消费者购买的养老保险产品,一般按照固定期限给付养老金,而非终身年金。也就是说,这类产品可能领到80岁,合同就终止了。主要原因在于保险公司担心被保险人的长寿保险,不愿意承担支付过长的风险,因此保险公司在养老保障功能上还有待完善。


新型养老金融日渐显现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除了商业养老保险、银行养老理财之外,养老信托、养老产业的资产证券化都是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业务。

     泰康之家的社区养老项目虽然被外界质疑是房地产项目,但是也有观点认为,这种养老资产证券化产品是养老模式的创新。根据媒体报道,北京昌平地区的泰康之家·燕园自2015年6月26日开园试运营,独立生活区入住率达到了99.7%,2017年即可实现盈亏平衡,2018年开始盈利。燕园是否真如报道那般火爆?记者于12月20日进行实地考察。


     上午10点,在体验馆门口,记者进行了随机采访。市民张大姐的母亲在2015年底搬到燕园,今天她来到这里不光是看望母亲,还带着任务而来。“现在大家观念都在慢慢转变,像我住在海淀区,80岁的母亲一人在西城区住着,无人照料,我放心不下,现在她搬到这里,我来看她反而更方便。”张大姐的母亲在养老社区服务下,身体各方面恢复不错,张大姐就推荐身边的朋友和亲戚来这里看看。


     在燕园里,记者遇到在社区楼下晒太阳的老人,访问入住体验。78岁的李美华表示,自己与老伴儿在这里住了三个月左右,“家里的房子租出去,老两口什么都不用管,住得比较舒心。”至于有哪些需要改进,李美华建议在看护照料方面再加强,“这里硬件设施都挺好的,不过老伴儿岁数大了,行动不便,如果有一对一的看护员定时来帮忙就更好了”。


     据了解,现在二期独立楼即将开放。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入住价格最低的64平方米的一居室更为紧俏,押金为140万元,基础月费是6000元、8600元两档价位,餐饮费另外结算。该社区市场部经理郭栋透露,目前居住老人以80岁为主,养老的刚性需求使得整体费用比开园时涨了30万-40万,未来结合社区养老、医疗养老等方式发展潜力很大。


     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陈雷则表示,类似社区养老的经营,会产生两种收益:一是老年人入住养老物业时交纳的会费或者押金,这属于已有债权;二是老年人入住时每月需交纳的养老服务费、房费、餐饮费等,该类费用明确、稳定,属于未来债权。拥有基础法律关系的未来债权是可以作为信托财产设立信托的。因此,通过结构性融资工具,把既定债权和未来债权证券化,能够解决养老地产持有运营阶段的融资问题。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将是我国养老金融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和市场。


起步晚,产品供给不足


     由于养老服务金融的业务起步时间不长,相关产品供给不足。据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编著的《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7)》指出,金融机构提供的养老理财产品以中短期为主,难以满足居民养老的长期需要,基金业的“养老型”基金仍在讨论之中,已经推出的“养老”主体基金数量也仅有十几只。

     “目前市场上养老信托产品少之又少,在国内几乎是空白。”国内信托产品起点为100万,有一定的财富门槛,期限较长。养老信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难点,不易实行。除了2014年的中信养老消费信托产品,以及2015年兴业银行与外贸信托联合推出的安愉信托(起点金额600万元),华澳信托北京财富中心总经理张荣辉告诉《经济》记者,目前颇受金融机构和市场关注的家族信托比养老信托更风生水起。家族信托的出发点是家庭财富的代际传承,避免法律纠纷,增值次之。


     当前居民养老储备意识和能力不足,养老服务金融产品市场需求受限。同时,相关政策确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养老服务金融是未来金融行业的蓝海,但仍未形成成熟业态,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还需要寻找成熟的商业模式。


金融业如何应对长寿风险?


     我国的金融业是否做好足够的准备,迎接潜力巨大的长寿机遇呢?


       “金融业还没有为老龄社会到来未雨绸缪,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告诉《经济》记者,金融业针对老年人特殊需求的金融产品、服务的研究不够,尚未提到日程上。

     陈秉正表示,国内的金融教育体系也体现这一点。大学里设置的金融专业,多以政府服务的宏观金融和为企业服务的公司金融为主,个人金融、消费金融的课程较少。


     老龄金融学专家、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指出,过去我国的金融主要是“短钱”金融,但老龄金融主要是“长钱”金融。如果金融界和国民的短钱理念不转变,应对“长寿风险”是不可能的。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美国人不愿意储蓄,实际上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2016年,美国老百姓的存款和现金占家庭金融资产的30.71%,而私人养老金和部分证券投资这些典型的“长钱”占比达到69.29%。简单地说,美国的“长钱”与“短钱”的对比关系是七三结构,而且“长钱”总量巨大,仅私人养老金一项就达到25.33万亿美元。客观地说,这是美国作为金融强国的重要标志,即美国拥有巨大的“长钱资本池”。


     相比而言,我们的家庭金融资产主要是银行储蓄,商业养老保险总量不大,“长钱”与“短钱”的对比关系最多是二八结构。党俊武认为,做大“长钱”说起来复杂,其实也十分简单。这就是“藏富于老”,也叫“投资于老”。换言之,就是全体国民在年轻时购买各种老龄金融产品,为自己年老时用。只要国家、金融机构特别是老百姓认同“藏富于老”的理念,积极“投资于老”,那么,做大“长钱资本池”就不是什么难事。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老龄金融的时间不容错过。如果金融界发展老龄金融动作迟缓,我们不仅会丧失众多老龄金融客户,更重要的是会积攒老龄化危机,我们将会付出惨重代价。


抓紧制定国家中长期金融战略


     “我们大多数人将要经历20年以上漫长的老年期,还有一些人将活到90岁甚至百岁以上,他们的老年期将会持续30年甚至40多年。”党俊武表示,未来的老年期将超过就业准备期,这是客观的必然趋势。

     为了防范“长寿风险”,党俊武为此制定了“行动路线图”。


1

第一,全民要树立应对“长寿风险”的国民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树立“藏富于老”和“投资于老”的新理念,树立养老越早越主动的长寿人生战略意识,积极参与发展老龄金融产业。


2

第二,要抓紧研究制定实施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长期金融战略,各金融行业也要抓紧研究制定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金融分行业发展战略,对发展老龄金融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分阶段目标、重大任务、重大工程、保障条件作出国家层面和行业层面的战略安排。


3

第三,紧盯全球金融体系转变和格局转换,加快全面深化改革,探索创新有利于发展老龄金融业的体制机制,着力改变宏观经济和应对人口老龄化所要求的“长钱”需求态势与现行“短钱”金融的错配格局,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着力使未来日益庞大的老龄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着力做好实体经济和包括老龄金融在内的金融经济协调发展,,防范老龄金融过度发展、防范相关金融系统性风险,把以“短钱”为核心的金融体系逐步转变为以老龄金融这种“长钱”为核心的金融体系。

4

第四,金融机构在深化自身改革的同时,创新适应长寿生活要求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各种老龄金融产品,建构和完善适应老龄金融需求的服务体系。

5

第五,启动老龄金融人才计划,逐步培养一支服务意识强、业务素质好的老龄金融人才队伍。


想看原文的小伙伴,请点击左下方的【阅读原文】哦~



《经济》——见证与思考的新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