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财经> 转型压力重重下,信托公司都在忙神马 ?来看看早起的“鸟”都有谁

转型压力重重下,信托公司都在忙神马 ?来看看早起的“鸟”都有谁

2021-03-11 15:47:31

我国信托业自2001年回归经营本源的信托业务以来,经历了2001年至2007年探索发展阶段,2008年至2012年快速发展阶段,但目前伴随经济新常态正步入转型发展阶段。


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6.30万亿元。中国信托业自此跨入了“16万亿元时代”。2015年全行业转型初露成效,资金供给端与资产需求端匹配度不断提高。但2015年信托业资产增速较2014年28.14%的增速下降明显。


事实上,,信托业的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以及证券投资类三大业务,或面临停滞,或逐渐萎缩。日前,,下称“58号文”)。这是继2014年4月,银监会下发《关于加强信托公司风险管理的指导意见》(下称“99号文”)后,。业内人士示,“58号文”是对“99号文”的延续,,。并且,针对行业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加强监控。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国内经济进入长期结构调整已成不争的事实,刺激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减,强刺激转为强改革;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风险不断暴露,需求侧转为供给侧。“信托业所依附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剧烈的变革,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增多,要求信托公司必须重新审视业务领域和业务模式的选择。”


纵然坐拥16万亿资产规模,信托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哪里,已成为困扰业界的最大问题。不妨来看看,面临“困境”的信托公司都在忙什么?看看哪些是早起的“鸟”?


扎堆变身私募基金管理人


伴随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及金融自由化发展的大背景,理财市场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完全依赖通道式的理财业务,其生存空间将会被不断压缩,将逐步被直接投资业务所取代。长期以来,信托公司依托证券公司等渠道,参与证券市场投资理财活动,促进了信托业繁荣发展。但这一制度漏洞和潜在的管理运作风险正在不断暴露,暂停的伞形信托就是如此。


针对信托公司面临的困境,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信息显示,截至4月19日,共有44家信托公司备案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这就意味着,在全部68家信托公司中,已经有多一半“奔私”了。从备案时间来看,万向信托在2014年10月23日完成登记,成为第一家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的信托公司,2015年后信托公司开始扎推备案,仅去年一年就有38家信托公司备案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


信托公司变身私募基金管理人,将有条件开展直接投资证券市场业务,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通道障碍,有利于促进信托业务发展。这也意味着理财通道业务模式将不是长久的盈利模式,将最终成为阻止理财市场发展的重要障碍。


理财业务通道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资金依附性质明显,不利于正常的投融资活动开展。伞形信托是通过信托公司提供资金,收取利息,证券公司充当投资顾问角色,收取投资顾问费和券商佣金的合作模式。这种资金风险管理和运作处于一种资金管控的松散状态,并不利于充分运用自身的理财优势,促进资金运用的效率化,也是导致配资市场风险暴发的主要原因;


二是操作环节复杂,风险传导机制不畅,不利于投资决策信息的高效运用。无论是资金的流转,还是资金的风控等环节,由于资金周转链条较长,将会导致资金的控制力较弱,从而导致无法形成统一的资金管理效力,是诱发伞形信托风险的原因之一;


三是金融创新不足,服务实体经济力量薄弱,无法提供长期生存的土壤。伞形信托的多方参与配资投资活动导致了多方利益分隔,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不受损,无法形成统一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容易导致资金链中断,引发一定的投资风险。资金是逐利的,没有有效盈利模式支撑的操作形式,也就无法有效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四是处于资管边缘无法体现专业化优势。信托产品在房地产信托、政信合作等领域的业务拓展,普遍面临着刚性兑付的境遇,并不利于信托市场发展。缺乏有效的资本市场投资对接机制,将使信托公司面临管理和运作信托产品的流动性尴尬之中。因此,促进信托行业尽快走向资管的快车道,而不是打擦边球,尤其是游离于资管边缘,是非常必要的;


五是信托公司依赖通道业务发展直接影响信誉度巩固与提升。信托业务依赖通道业务得到快速发展,资金依附性强,缺乏相应的风险控制力量,公开性不强,具有较强私密性,无法形成有效的信托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机制,也使得信托的市场信誉受到影响。


因此,改变通道业务,形成自主的投资模式,培育自身的投研力量,促进信托业务快速发展,是当务之急的事情。


布局专业子公司


中融信托有多少子公司?曾被业内称为一大谜题。


而中融信托近日发布的2015年年报披露则公布了答案,目前子公司数量已为28家,而去年则为10家。


据悉,自2012年起,多家公司已开始尝试通过子公司开展资管业务,但大多发展缓慢。直到2014年,信托业转型提上议程,子公司也开始逐渐受到关注。截至目前,已有中信信托、中融信托、中诚信托、平安信托、华融信托、上海信托、兴业信托、新华信托、中铁信托、国联信托、杭州工商信托等17家信托公司成立了专业子公司。


而信托业务承压的情况下,子公司的业务拓展着实惹人注意。


中信信托2015年年报显示,其通过专业子公司开展的资管管理规模达3634亿元,而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末信托资产规模16.3万亿,即行业平均规模为2397亿元。


若以2014年各家信托公司信托规模对照,则3634亿元的资管规模位于上海信托和山东信托之间,可列至第12位。


中融信托子公司资管规模则相对较小,为917.63亿元。不过其子公司数量众多,并表的子公司数量达28家。


,支持符合条件的信托公司设立直接投资子公司。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在2014年信托年会上,明确鼓励信托公司在业务细分领域设立全资专业子公司做专做精。同时,银监会在2015年4月发布的《信托公司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根据业务需要,信托公司可申请设立全资专业子公司”。


谋化上市


除了引入新股东,上市亦被认为是增强信托公司资本实力的重要途径。不过,目前全国68家信托公司中,只有陕国投、安信信托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上市。二十多年来,已经有15家信托公司完成股改,股份制企业在信托行业中占比达到25%,其中一些公司试图通过IPO、借壳等形式谋求上市,但终以失败告终。例如,2008年,北国投就试图与ST玉源重组,最终失利。同年初,另一家上市公司*ST四环发布公告称,与北方信托签署相关吸收合并协议,将现有全部资产及负债出售给原大股东四环集团,并以4.52元/股发行新增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北方信托,并更名为北方信托。但最终,该重组方案由于未能获得信托主管部门的完整批复,而以失败告终。2012年2月,IPO预披露的数百家待审企业名单中,中海信托赫然在列,被视为是间隔18年后信托公司IPO的“破冰”之举,但此后这一行动也陷入停滞。业内人士表示,,其原因在于信托行业被认为信息披露不足、风控难而且缺乏核心业务模式、盈利不可持续等特性。


不过,据了解,信托公司上市有望在今年破题。据报道,长安信托、渤海信托挂牌新三板的筹备工作已完成,山东信托也在谋划上市。此外,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西部某信托公司与东部的一家信托公司都在谋划借壳上市。前述西北信托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其公司计划在今年或明年借壳上市,已经找好券商和律师事务所。东部的信托公司人士则表示,对于借壳上市,,目前来看反馈良好,进展顺利的话今年就能落地。知情人士透露,上述信托公司借壳上市的模式大体为,大股东将信托公司与其他资产一并打包装入壳公司,以此规避信托公司单独上市的相关障碍。


来源:21财经搜索综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