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财经> 透过关键词看2015年信托行业:互联网信托、负增长、资产证券化…..

透过关键词看2015年信托行业:互联网信托、负增长、资产证券化…..

2022-01-15 11:06:24

2015年信托行业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些词?15万亿时代、负增长、离职潮、假信托、资产证券化…….


对于很多内业人士来说,一面是传统业务的萎缩,一面是行业转型的“披荆斩棘”,信托行业的拐点真的来了。从盛世危言到现实,从不需要太长的时间。根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披露,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信托业管理资产规模为15.62万亿元,相较二季度末的15.87万亿,季度环比下降1.58%。信托行业底层基础资产的脆弱,让我们感到转型更加迫切。


传统信托产品市场的萎缩及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加上利率市场化的加深,使市面上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下降成大概事件,现在想找到一款项目优质的固收理财产品已很难,向来有高收益、低风险著称的信托,也已失去了往日的优势,虽然艰难的日子还没有过去,转型之路还有许多“看不清”,但是信托行业从来不乏创新之举,比如,资产证券化、PPP项目、家族信托、消费信托、海外投资等等,谁又能保证自己不会一脚踏进新蓝海?


15万亿时代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5.87万亿元,环比增长10.13%。中国信托业自此跨入了“15万亿元时代”。二季度全行业呈现稳中向好求进态势,但风险也随之“水涨船高”。在信托资金的投向方面,以融资类信托、投资类和事物管理类“三分天下”的局面,转变为资产配置正在向投资类信托占比上升的格局。这种局面与今年上半年,股市逐步转牛,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发行火爆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关阅读:


业务转型助力信托业跨入15万亿时代


15万亿信托三分天下 投资类业务强势凸显


负增长


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2015年三季度信托数据显示,截止到三季度末,信托全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5.62万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0.62%;较二季度环比下降1.58%。这是信托资产自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出现环比负增长。从历史数据来看,信托资产规模二季度末比一季度增长仍高达10.13%,三季度信托规模的下降,反映出了信托底层资产的脆弱。信托业经营业绩下滑的原因:一是传统业务的萎靡及其他金融子行业的资管产品的竞争加剧;二是新业务增速缓慢,缺乏新的增长点;三是市场利率化融资成本下降,场外配资受到打压,是短期内信托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关阅读:


三季度信托资产首现负增长 或现行业拐点


拐点真来了!三季度信托资产5年首现负增长 利润环比下降24%


再融资


银监会4月份下发的《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信托公司再融资,包括IPO、挂牌新三板及借壳上市的条件。6月份正式文件出台后,并未包含信托公司再融资的内容,。不过今年来银监会官员数次表态“支持符合条件的信托公司上市与并购重组”,对业界倒是个不小的鼓励。此外,信托公司也时刻做着准备,。比如,在山东信托和渤海信托日前已完成股份改制工作,积极筹备上市。其中,山东信托以A股主板上市为目标,渤海信托则筹划挂牌新三板。此前,中信信托的高管亦曾公开表示公司已着手研究上市。另外,内地数家信托公司亦正筹备挂牌新三板,其中长安信托进展最为迅速,今年上半年即迎来中介机构入场,筹备工作基本完成。


相关阅读:


银监会明确信托公司再融资条件


银监会:支持信托公司上市与并购重组


增资


信托公司纷纷增资,更多的是业务发展需要,重庆信托超越平安信托,成为注册资本最高的信托公司。至于一时热门的上市需求遥遥无期,20年来只有两家信托公司上市。三个月未到,信托公司的“资本之王”再度易主。10月中旬,重庆信托公示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增资至128亿元,注册资本由24.38亿元增至128亿元,不仅创造了信托公司增资额之最,也再度刷新了信托公司注册资本排行。不足三年的时间里,已有37家信托公司先后进行了增资,但是浪潮并未停止。据了解,完成收购的光大信托的增资准备也在进行中,预计年底左右能够到位。


相关阅读:


信托增资 提前布局或为开展创新业务


信托公司密集增资谋上市


离职潮


纵然坐拥15万亿资金规模,信托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在哪里,已成为困扰业界的最大问题。另一方面,身处阵痛期的信托业,也迎来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人才流失。北京一家大型信托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公司近期离职的员工不下600人。在从业人数不足两万的信托业,这一数字不可谓不惊人。事实上,信托业人才被挖角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有数据表明,一些信托公司每隔三年几乎就有一半以上的员工“换血”。在行业的高速扩容以及券商、基金子公司等资管行业火速上线的倒逼下,信托公司尤其是中小信托公司内优秀人才频频流失。


相关阅读:


三大业务陷困境 信托业迎近年最大离职潮


信托公司频频被挖角 人才流失凸显“转型困境”


信托转型之痛 传统优势渐失人员流失严重


信托产品荒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国内房地产、钢铁、煤炭产业疲态尽显,信托业的发展也放慢了脚步。一方面,信托产品发行数量下降。另一方面,收益率也呈下滑趋势。一个不争的事实正摆在眼前:“资产配置荒”下,信托越来越难买。市场基准利率不断下降,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持续下滑,凸显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优势;股市的震荡造成资金涌入固收类信托。除此之外,固收类信托产品发行规模的缩减也无形中增强了其“物以稀为贵”的吸引力。


相关阅读:


“资产荒”蔓延迅速 信托公司暂无法有效应对


信托产品荒 收益下降依然频频被“秒抢”


互联网信托


7月18日,为鼓励金融创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规范市场次序,由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首次提到“互联网信托”这个词汇,也正式给互联网信托以正名。《意见》还明确了互联网信托的经营,即是信托公司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销售及开展其他信托业务的,,审慎甄别客户身份和评估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不能将产品销售给与风险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客户。


相关阅读:


互联网信托正化身“正规军”


互联网信托成焦点 信托业协会推新规


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落地 信托互联网化大有可为


私募基金管理人


聚孚金融-信托网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信息查询,截至今年12月24日,共有39家信托公司备案私募基金管理人,而从备案时间来看,四季度有8家公司备案。不过与信托公司扎堆备案相比,仅有7家信托公司拥有正在管理的私募基金;其中管理基金主要类别为证券投资基金的有28家,有5家为其他投资基金,6家为股权投资基金。过去信托公司发行信托产品,通常只是提供通道业务,而信托产品的实际投资管理工作是通过聘请投资顾问来进行的;未来信托公司的经营模式将向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靠拢,除通道业务之外,依赖自身投研能力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将是信托公司最为重要的业务。


相关阅读:


信托公司扎堆变身私募基金管理人


信托备案 私募基金管理人“阳谋”渐显


信托公司条例


银监会在先后征求高法、高检、发改委等25个部门以及68家信托公司意见之后,起草了《信托公司条例(代拟稿)》,条例最快将于今年年底出台。与今年4月的征求意见稿相比,代拟稿强调了信托登记、信托业保障基金和发行金融债、次级债的重要性,删除了“要求信托公司根据财务状况、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等标准分为成长类、发展类、创新类三类,按分类经营原则开展业务的分类经营要求”,以及以“杠杆率”、。


某研究员表示,此次代拟稿对相关问题采取了淡化处理,原因在于:其一,,尚不成熟,还需要进行论证,不宜马上纳入条例﹔其二,,,不便于根据行业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条例虽然目前还未出台,但仍然牵动着业内人士的神经。


相关阅读:


信托公司条例再询意见有望年底出台


信托登记的能与不能—兼议《信托公司条例(代拟稿)》


行业评级


12月16日,由信托业协会组织制定的《信托公司行业评级指引(试行)》正式发布,这意味着2016年第一份信托行业评级结果将会出炉。《指引》指出,该行业评级内容包括信托公司资本实力、风险管理能力、增值能力、社会责任4大项11小项,简称“短剑”(CRIS)体系。据说当时信托公司对《信托公司行业评级指引(试行)》的投票表决时,就有4家公司投反对票,4家选择弃权。据了解,在此前协会主导的多项投票表决中,出现反对票与弃权的情况十分少见。业内人士表示,对行业中下游公司对公布行业评级结果压力颇大,认为这对公司的同业业务和集合信托业务都将产生负面影响。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为了投资安全,肯定倾向于购买高评级信托公司的产品,低评级公司推广销售难度也随之增大;在同业合作方面,低评级公司可能无法再进入金融同业的白名单,相关公司的项目来源和交易对手都将受到影响。


相关阅读:


信托公司行业评级明年初启动 评级结果对外公布


信托业推行双评级模式意义几何?


PPP项目


自从去年43号文下发以后,PPP就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今年以来,政府通过加码基建稳增长,其中PPP是重点推广模式。在财政部大力推动下,地方政府和各级财政部门陆续公布拟实施PPP项目名单,涵盖交通、市政等多个领域,预计总投资近2万亿元。基建领域规模庞大的投资,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可谓是难得的机遇。而信托公司参与PPP的呼声一直较高,多家信托公司都曾公开表示将PPP作为公司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与此前信托参与PPP “呼声高”但落地者寥寥的状况相比,例如,包括中建投信托、中航信托、交银信托、重庆信托均在对接PPP项目上有实质进展,但仍以自有资金参与项目公司的形式为主,信托资金的态度仍然谨慎。


相关阅读:


多家信托公司对接PPP项目有实质进展


信托分享PPP盛宴路径浮现


资产证券化业务


随着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日益重视,2013年以来有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加入这一业务竞争行列。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共有36家信托公司获得这一业务资格。值得关注的是,目前一些信托公司通过参与低费率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提高相关业务能力后,开始尝试在一些领域主导资产证券化业务,提供项目论证、方案设计、中介组织、、推广发行等全流程服务。从2005年信托公司开始从事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由于自身能力的原因,信托公司在这类业务中更多的是承担“通道”角色,业务报酬率也快速下降。信托公司正是通过从事这种低费率的业务,开始学习资产证券化业务,并逐步由“配角”成长为“主角”,自然也意味着费率的上升。


相关阅读:


资产证券化成信托转型重要突破口


36家信托公司获得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


假信托


初步扫一眼信托公司的网站,发出类似公告的便有10余家之多。李鬼”一类是虚构信托公司名称或虚假信托产品;而另一类,则是借真实信托公司或产品名称进行疑似欺诈活动。信托之所以成为不法人士进行非法活动的“幌子”,其实很好理解:社会公众对信托认知不足,对信托产品如何购买、如何辨别真伪也显得经验不足;信托产品的私募属性,其信息披露过程一向较为封闭;信托产品的营销过程仍然混乱,,而事实上,其由第三方代为推介的现象一直存在,由于第三方市场鱼龙混杂,虚假信托信息也就趁虚而入。


相关阅读:


“假信托”事件发酵 “公告”与“澄清公告”引发“飞单”之议


假信托频出 投资者打款需认准信托公司对公账户


↓↓↓ 点击"阅读原文" 【可下载全文】







友情链接